文|每日財報 蘇鋒
新型儲能迎來了頂層設計。3月21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新型儲能發展目標,2025 年做到規模化發展、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2030 年做到全面市場化發展。
儲能前景廣闊,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如果安全問題解決不了,全面普及沒有希望。
熱管理是關鍵
在新能源革命時代,新能源發電具備波動性較大、調節能力較差等特點,電力系統對于平滑輸出、調峰調頻等電力輔助服務的需求明顯增長。隨著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電力能源結構將明顯變化,儲能需求加速釋放。
現在的問題是,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大幅增長,而儲能產業發展并未跟上,儲新比近年來逐步下降。2020年,中國儲新比約為6.7%,明顯低于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15.8%的儲新比。
早在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就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GW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
根據CNESA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 191.1GW,其中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14.2GW,2020年新增投運4.7GW中,電化學儲能占比約75%。
電化學儲能是最具前景的儲能方向,但其帶來的安全問題卻制約著發展。
2011-2021年的近十年間,全球共發生32起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其中66%(21 起)的儲能電站起火爆炸發生在充電中或充電后休止中。
去年4月,北京國軒福威斯光儲充儲能電站發生爆炸,導致兩名消防員犧牲。7月,位于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特斯拉Megapack儲能系統發生爆燃。
究其原因,充電中或充電后休止中電池電壓較高,電池活性較大,電芯處于過充狀態,電壓升高形成內短路,造成局部熱失控從而引發自燃失火等情況。由此可見熱管理對于儲能電站安全非常重要,儲能系統必須配置足夠強度和靈活性的溫控系統來保障電站安全穩定運行。
原理是,鋰電池的最佳工作溫度在10度至35度, 工作溫度區間在-20度至 45度,可承受溫度區間在-40度至60度,需要通過初始電熱管理設計、BMS/PCS/EMS以及溫控系統等來維持合理的運行環境。因此,要解決安全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解決熱管理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幾大儲能巨頭都已經研發出了熱管理方案。
去年4月,寧德時代在第十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發布了其戶外液冷電柜產品,該戶外液冷機柜采用了創新液冷技術,并依托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制造系統和安全設計,實現長期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
10月,陽光電源在 Intersolar Europe 2021上發布了其最新液冷儲能系統,相比風冷,液冷顯著降低了系統輔助損耗,確保更長的電池壽命,其智能溫控系統可實現最大3攝氏度的電池溫差。
與此同時,遠景能源也發布其全新智慧液冷儲能產品,智能溫控技術可隨環境溫度和運行狀態靈活調整運行模式,與普通風冷產品相比,該液冷儲能產品的電池壽命提升 20%,降低能耗約20%以上,此外通過集約化設計和305Ah大電芯節約占地面積 50%以上。該液冷儲能產品能夠在氣溫-40℃~+50℃的地區正常運行,目前已完成江蘇、內蒙等海邊、沙漠地區多場景下的儲能系統交付。
可以關注的相關標的
儲能液冷溫控系統中,內部電池包液冷系統主要包含液冷板、管路、快插接頭等零部件,一般由下游儲能系統集成商進行部件采購進行組裝,對應部件價值量流入相關環節供應商。
外部制冷供液系統包含水泵、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膨脹閥等零部件,看重整體系統設計能力和系統集成能力,一般由儲能系統集成商對整體外部制冷供液系統進行采購。
透析產業鏈,風冷系統的主要參與者主要有英維克、黑盾股份、申菱環境等公司。液冷領域,外部制冷供液系統環節主要是英維克、奧特佳等企業,目前出貨規模上領先,松芝股份、高瀾股份等預計今年將產生訂單銷售,同飛股份、申菱環境等也在積極進行客戶拓展;內部電池包液冷系統產品領域,科創新源、飛榮達等均明確表示有液冷板等產品布局。
英維克是國內領先精密溫控節能解決方案和產品提供商,是國內機房溫控龍頭,提供從熱源側到冷源側散熱的全鏈條產品。公司在國內的機房溫控設備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7.5%提升至 2019年的10%,2019年公司市占率全國第二。英維克的儲能用戶涵蓋寧德時代、華為、比亞迪、南都、科陸、平高集團、陽光電源、海博思創以及國外相關主流系統集成商和電池廠商。從2012年起到2021年5月,公司參與的儲能溫控相關產品規模已經達到11GWh,其中液冷占到4GWh。
去年10月21日,英維克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暨上市公告書》,募集資金總額3.09億元,主要用于建設精密溫控節能設備華南總部基地項目建設。
高瀾股份以大功率電力電子裝置用純水冷卻設備及控制系統起家,主要面向特高壓、新能源發電等領域。近年來,高瀾股份聚焦熱管理,2015年成功研發服務器板式液冷產品應用于數據中心冷卻,2019年收購東莞硅翔51%股權進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領域。目前高瀾股份已有基于鋰電池單柜儲能液冷產品、大型儲能電站液冷系統、預制艙式儲能液冷產品等儲備,公司表示主要客戶為分布式電池集裝箱的集成廠家和電池廠家,已與寧德時代展開合作。
到2025年,全球電化學儲能溫控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6億元,2021-2025年 CAGR為66%。看起來整體規模不大,但爆發力很強,而且國內這些公司體量都較小,如此增量規模對于企業的業績將會產生很大的拉動,投資者可以伺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