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理人網
數字化轉型人才需求在疫情影響下呈擴大趨勢,核心技術人才在各個領域依舊稀缺。
全球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任仕達集團(Randstad Group)發布的《2022市場展望與薪酬報告》指出,“對于一些兩年內進入IPO階段的高科技公司,傾向于通過獵頭公司尋找更重要及難以匹配的崗位,以盡快在規模、財務指標、合規上達到上市要求,或推進新產品新市場的開拓?!?/p>
正是基于要“達到上市要求”的迫切需求,這些IPO階段的高科技公司亟待完善自己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而最關鍵的正是需要尋覓到一批符合公司快速發展的中堅人才。上漲薪酬成為最直接的招募手段。但對企業及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說頭疼的是,薪資在漲,但真正滿足企業發展的人才卻并不夠。
01 疫情+數字化轉型加劇人才稀缺
《經理人》梳理了2022年2月份(截至到2月17日)70家在滬深板塊排隊的IPO公司,從所屬行業來看,制造業領域的企業獨領風騷,占比達到82.86%。
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的公司數量最多,有9家(詳見表1);其次為專用設備制造業(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7)。其余企業多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領域。
根據任仕達集團的調研預測,2022年平均薪酬上漲幅度最高的行業是零售行業,達10.3%,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行業和消費品行業次之,均為9.5%。對于稀缺技術類、管理類人才,跳槽薪酬增長預期明顯。其中,智能制造及研發行業2022年稀缺人才跳槽薪酬漲幅在15% 30%,甚至40% 50%。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行業研發等緊俏類人才的跳槽薪資漲幅保持在30%左右。
那么,對于已經進入IPO階段的高科技公司來說,他們的應對原則是什么?
一是構建柔性組織,提升企業敏捷性。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用工模式受到了極大挑戰,但同時也對企業的管理組織形態進行了重塑。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人力構成策略逐漸走向長期雇傭員工+靈活用工模式,即在人力資管理上,企業既關注核心能力構建,又兼顧人才和技能獲取的敏捷與靈活。比如“兩年內進入IPO階段的ICT互聯網高科技公司,傾向于通過獵頭公司尋找更重要及難以匹配的崗位。在一些基礎技術性崗位及短期項目配置上,越來越多企業青睞于使用外包?!?/p>
二是薪酬體系需兼顧內部公平性和外部競爭性。為了增強企業的人才競爭力,薪酬水平在比照行業內同等規模企業崗位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比照設計出有足夠競爭力的薪資,這正是目前在各個行業處于IPO階段的高科技公司力爭上游的現狀。
更有甚者,有公司為了快速建立團隊體系,開出了行業內的最高薪資,打破了長期以來的薪酬平衡。短期來看,這的確是招募到人才的最速成手段,但企業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內部,為了防止薪資倒掛,在新人引進方面,要兼顧好與同級別員工相比是否具有公平性,防止從外部引進了人才,又導致了企業內部優秀人才的流失,得不償失。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公平理論認為,一個人對他所得的報酬是否滿意,不是只看其絕對值,而是進行社會比較或歷史比較,看其相對值。即把個人的報酬與貢獻的比率同他人的這個比率作比較,若比率相等,則認為公平合理而感到滿意,從而心情舒暢,情緒高昂,努力工作;否則,反之。
因此,在既要依賴高薪從市場中挖角或者招募人才,又要兼顧內部優秀人才的重重難關下,企業及其人力資源管理者根據不同年齡層的特性,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用人和晉升制度就變得尤為關鍵。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不同年齡段的員工對個性化、多元化的福利產品需求急劇增長。Z世代的員工認為提供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彈性靈活的工作安排、完善的培訓和職業發展計劃都非常重要,年長的員工更求穩定也更務實,更注重到手的實際現金收入,而不是未來可期的期權與股權。
02 鼓勵內部轉崗,培育未來人才
上述提及,在薪酬調研預測中,智能制造及研發行業的人才跳槽薪酬漲幅最高。事實上,這與該行業板塊近年來強勢的改革升級有關。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勢頭強勁(包含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智能制造行業產值規模也順利突破25000億大關,同比增長18.85%。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速排名前三,環保、智能、高端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
2021年人才市場招聘過程中,既有各類智能、5G、汽車制造等產品設計及制造,研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視覺工程師等各類職位的常規需求,也逐漸衍生出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維護和維修,智能化工廠系統集成操作等新興需求,2022年職位對候選人技能要求更加專業化、高端化、綜合化。
正是因為復合型人才愈發稀缺,高端技術領域的人才競爭激烈、企業相互挖角,這才導致智能制造行業的跳槽薪酬不斷高漲。以智能制造行業為例,本文給出的建議是:
技能培訓和柔性組織構建勢在必行。對于成長型企業,管理者可以先鎖定目標人才,重資吸引;主要目標聚焦在科技大廠或傳統工廠領域的大咖。對于規模性集團,管理者可以在內部鼓勵轉崗培養,先搭建后引進,并且優先轉崗內部數字化智能化高潛人才。
完善數字化培訓。隨著人們對數字化技術認知的提高,以及疫情的影響,是否提供數字化工具及培訓、是否擁有良好的醫療保障、穩定的財務狀況、良好的行業前景等新要素成為候選人求職的重要考量因素。企業應與時俱進地提高數字化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加大新技術新應用培訓,增強人才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