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梅欣
被監管部門處罰的科勒旗下卡麗品牌,近期也因質量問題被消費者頻繁投訴。
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對上海科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作出處罰,因“生產、銷售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產品,處以罰款2253.95元的決定。
處罰文書顯示,上海科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一款耐普感應臉盆龍頭(商標:KARAT、規格型號:14934T-M-CP)經國家建筑衛生陶瓷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抽檢,“水擊性能”項目不符合。
文書顯示,科勒的委托生產商廣州市某公司,因2021年國內產品配件價格持續上漲,希望通過壓縮產品成本來降低原材料上漲帶來的賬務困境,在生產上述涉案產品時改變生產工藝,采購了新的彈簧和膜片,并且在沒有進行嚴格檢驗,沒有按正常程序走驗貨流程的情況下,將該批次產品入庫到成品倉庫,導致被抽檢產品不合格。
據悉,該產品為科勒旗下的品牌卡麗。上海科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20日,對涉案產品作出停止生產、停止銷售的決定,于2021年12月24日提交了整改報告。從上述行為來看,科勒構成了生產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行為。涉案批次產品4套無償提供用于檢驗樣品、備用樣品,未銷售,無庫存,無違法所得。
信息顯示,2002年,科勒收購了泰國卡麗陶瓷潔具公司,該品牌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有完整的衛浴產品線,是科勒旗下針對年輕消費者群體的衛浴品牌。
信息顯示,2019年,上海科勒國際貿易公司因質量問題,曾被上海浦東新區(自由貿易區)市場監督局處罰,當時罰款額度64.9萬元,沒收非法物品8658元。
從此次科勒卡麗被處罰的情況來看,主要由于未對代工廠產品進行嚴格檢驗導致“以次充好”,雖然罰款金額并不高。但在公開平臺上,科勒的其他產品也因為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
廣州市民胡先生(化名)今年3月在投訴平臺上稱,科勒產品“以次充好”自己在廣州科勒門店購買了整套價值超過10萬元的衛浴產品,但是剛搬進家門10多天,就發現其中一個淋浴噴頭出現質量問題,噴頭背面也發現其他花紋.
“我們才使用10多天,并沒使用任何清潔劑清洗,其他花灑也未出現類似問題。”然而門店銷售人員推脫是顧客自己使用不當,拒絕售后。
胡先生在平臺投訴半個月后,該產品更換問題得到解決。不過從其購置10萬元高配產品,仍然出現質量及后背花紋情況來看,產品品控的確存在把控不嚴的狀況。
網友“Jo秋遲“也對科勒的同類產品質量提出質疑。她在今年1月份發現,自己尚未搬進新居的科勒恒溫閥未經使用就出現漏水,并且出現裂痕。售后咨詢后,鑒定表示是低溫凍裂的裂痕,不在三包范圍內。
“Jo秋遲”表示,一是家中室內溫度保持10攝氏度以上,二是由于新房無人居住,并未開啟水總閥:“水閥沒開如何產生凍裂?什么樣的溫度會凍裂?標準不清晰,品控模糊。”
從投訴的情況來看,除了龍頭花灑、閥芯等是產品質量投訴的重點,科勒的衛浴馬桶、洗臉臺盆、柜體也頻繁出現漏水、開裂,不少消費者也對產品質量提出“以次充好”的質疑。
針對此次科勒的卡麗產品被處罰一事,卡麗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與相關代加工工廠達成整改意見,嚴控供應商產品品質,強化技術管理流程:“卡麗目前是年輕的衛浴品牌,發展還有進步空間,提升產品性能,做好售后服務都是努力方向,并接受全社會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