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韓文靜
4月8日,港交所網站顯示,深石收購企業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
深石收購成立于2021年5月,是一家新注冊成立為開曼群島獲豁免有限公司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旨在與一家或多家企業進行合并、股份交換、資產收購、股份購買、重組或類似的業務合并,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并購交易,也稱“SPAC”。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背后的發起人為王石。
2017年闊別萬科后,王石一邊以登山、劃艇、公益等活動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另一邊也在悄悄的拓展商業版圖,布局大健康領域,在日本、以色列成立公司。
直到2021年,市場上傳來王石的“準備設立SPAC”的動向。如今,隨著深石正式遞表港交所,王石也正式開啟自己的“創業第二春”。自今年1月1日港交所正式推出SPAC制度以來,SPAC的熱度持續飆升,71歲的王石能玩轉這場資本新游戲嗎?
王石持股,收入為零
深石表示,擬專注于綠色技術以及環保消費品和服務兩條主線的投資。
其中,綠色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科技、智能城市、房地產科技、電動汽車(EV)、清潔能源、物聯網、自動化、智能制造等;環保消費品與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數字服務、健身與娛樂、運動娛樂、服裝、食品與飲品等領域。
招股書提到,公司至今并無從事任何業務,自成立以來,僅進行組織活動及籌備所必需的活動。
此外,公司目前并未選擇任何潛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并購目標。
財務數據方面,由2021年5月31日(注冊成立日期)至2021年12月31日,深石收購于該期間的收入為零。由2021年5月31日(注冊成立日期)至2021年12月31日,深石收購產生開支338.87萬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負債凈額為320萬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深石收購的發起人為王石及亞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年前,王石曾公開表示,“我會做一個和房地產完全不同的事情。”如今,王石一手創立的商業版圖已經初具規模。
截至2022年4月8日,Destone Holdings LLC(王石全資擁有的萬嶺國際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持有公司65%的B類股份,余下35%的B類股份由亞投資本持有。
據招股書介紹,深石收購企業有限公司的管理團隊包括主席王石、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劉二飛、董事丁道一、董事兼首席財務官張天、首席運營官周默以及首席投資官佘詩穎。
劉二飛在2016年成立了私募股權公司亞投資本;張天則曾從任職了兩年的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部出來,結識王石后加入了深石。
此外,張朝陽、劉姝威及林倩麗任獨立非執行董事。據悉,張朝陽為搜狐公司的創始人及CEO。
在2017年6月30日萬科股東大會上,王石正式宣布退休。古稀之年的王石,在走下神壇之后,依舊活躍在資本圈。天眼查顯示,深石成立于2017年11月,王石持股99%。
早在2021年4月,就有消息稱,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正在籌備發起設立自己的SPAC(公司,未來計劃在美上市。此次組建的SPAC將傾向于尋找大健康、運動科技及城市生活更新領域的合適企業和投資機會。
國務院政策指導方針明確了到2030年達到排放峰值及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并提供大量的財政和監管支持,同時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穩步增長。
事實上,王石對碳中和領域的布局早就有跡可循。
早在1999年,王石就創立萬科建筑研究中心,推出建筑的綠色和環保理念。在萬科任職期間,王石擔任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與故宮博物院等機構攜手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護。
在2012年至2021年期間,王石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理事會成員,專注于森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氣候變化。
招股書中,深石收購也表示,公司擬將重點放在碳經濟、綠色科技及環保消費品與服務等領域。全球朝著低排放和可持續發展道路所做的努力不僅會在經濟的幾乎所有方面帶來轉型和改變,也會帶來近期及遠期巨大的投資機會。
SPAC迎熱潮
與傳統IPO和“借殼上市”不同,SPAC是一種創新型上市融資模式,由投資方自己造殼建立SPAC公司進行上市。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尋找合適的標的,然后與標的公司合并,并且幫助標的公司上市。
事實上,SPAC并非資本市場上的新鮮事物。SPAC在美國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歐洲與亞洲也均有SPAC出現。過去兩年,SPAC在美股市場風生水起。
美國資訊公司SPAC Analytics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美國2021年有610家企業通過SPAC上市,融資額超過1610億美元,占到美國市場新股發行的64%,已然超過傳統IPO。
SPAC上市潮也蔓延到港股市場,港股是繼美國、新加坡等資本市場后,又一個引入SPAC上市機制的成熟資本市場。
港交所SPAC制度自2022年落地以來,截至今日,已經有12家SPAC遞交了申請表.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李寧公司的老板李寧、“賭王”之子何猷龍、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等紛紛入局,SPAC正在成為大佬們造富的新方式。此外,SPAC背后的發起人也不乏招銀國際、春華資本、農銀國際、泰欣資本等機構巨頭。
SPAC以其上市時間短、成本低,信息披露良好,具有極高的靈活性,避免了傳統的IPO監管,并且SPAC并購的估值往往比私募投資高。
作為一種傳統上市方式的補充,SPAC將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給發行人提供新選擇。不過,SPAC模式并非毫無風險,SPAC殼公司在成功并購前可能會遇到操作風險;有業界人士表示,港版SPAC更傾向于“重質不重量”的路線,這也意味著香港的SPAC大概率不會出現美國式的過度火爆。
此時宣布入局的王石,把握有幾何?還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