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2,智能手機廠商由攻轉守?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2,智能手機廠商由攻轉守?

智能手機好像越來越不好賣了。

圖片來源:pexels-Essow

文|劉曠

近期有消息顯示蘋果計劃縮減低價手機終端后續季度的出貨量。就在半個月前,還有業內分析師曝出國內安卓手機廠商將砍單1.7億部,占到原出貨計劃的20%。

上游產業鏈亦難逃砍單陰影。最近有媒體曝出,全球最大手機SoC廠商聯發科下修了今年的出貨量預期,其中旗艦手機SoC出貨量可能腰斬。

廠商們密集砍單,與去年人人都喊缺芯的情況大相徑庭,可真實的情況是,從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代工廠的持續擴產動作看,芯片產能仍然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所以,下游主動棄掉上游的緊張產能,不太尋常。

智能手機市場表現疲軟是目前輿論的一大猜測焦點。根據IDC數據,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13.55億臺,同比增長5.7%;其中主流廠商除華為外均實現出貨正增長,三星增速6%、蘋果增速15.9%、小米增速29.3%、OPPO增速20.1%、vivo增速14.8%。

實際在增長,但需要考慮兩點:第一,2020年疫情爆發,智能手機出貨量受嚴重打擊,所以基數偏低;第二,疫情之前,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已連續多年呈現疲態,但2019年出貨量為13.7億,仍然高于2021年。

其實2021年Q4,智能手機已經增長不力。IDC數據顯示,2021Q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62億臺,同比下降3.2%,主流廠商僅小米、三星實現正增長,蘋果和OV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進入2022年,失速更為明顯。以國內市場為例,根據信通院,2022年前2月,國內手機出貨量累計4788.6萬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機出貨3769.8萬部,同比下降11%。

可以說,2021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依然未能扭轉多年來的下滑勢態,這是廠商們集中砍單的大背景,但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廠商們普遍砍單反映的是預期出貨量,也就是說,廠商們對2022年的手機出貨量并不樂觀,至少目前是如此。

消費電子困境

手機不好賣了,有人說因為手機創新不足,有人說因為消費能力下降,還有人說是手機質量變好在作祟。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不過我們不妨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或許會發現原來手機的困境,其他不少消費電子也存在。

以PC為例,出貨量的高增速難以維持。IDC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全球PC出貨量增速分別為2.74%、13.1%、14.8%。過去兩年,PC出貨突然加速的動力主要來自疫情催化的遠程辦公、在線學習等場景化需求。

但2022年PC發動機暫時熄火了。IDC數據顯示,2022Q1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5.1%,前二的聯想、惠普分別下滑9.2%、17.8%。此外,對于2022全年PC出貨預期,TrendForce給出負增長預期,花旗分析師認為會持續降溫。

還有可穿戴設備,增速同樣在下滑。Canalys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增速分別為10%、4.3%。

當然,像MR設備這樣的消費電子,由于市場滲透率低,目前出貨的速度還保持在一個較為可觀的水平。但是像手機、PC、可穿戴腕帶設備這樣的消費電子,增速變化已經說明步入高飽和期。

這些消費電子的增速困境,一方面是由人均擁有量接近上限造成的,而且這些消費電子是耐用消費品,平均價格遠超多數必選消費品;另一方面則是由產業鏈更新能力到頂造成,部分核心軟件和硬件,甚至已經逼近進化極限。

回到智能手機行業,主流消費電子的困境是宏觀層面的不可抗力,供應鏈不樂觀也就不足為奇了。

5G的反噬效應

5G刺激效力下降,也是廠商們降預期集體砍單的一個重要原因。

過去兩年,5G手機從市場邊緣走向中心,無論在芯片端,還是設備終端,都已成為廠商們的戰略焦點。從銷量看,5G技術的搭載的確刺激了行業的消費需求,掀起一波強大的換機潮。

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2.66億部,占比高達75.9%;全年上市5G新機型累計227款,占比47%。

從全球市場來看,5G手機的滲透也在加速,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顯示,2022年1月,全球5G手機銷量滲透率占到51%,首次超過4G手機;其中中國市場滲透率最高,達到84%。

5G手機的快速崛起,一方面源于廠商們的積極布局,尤其是國內的小米和OV們,另一方面源于消費者起初對5G手機的高預期。

但5G手機真的那么受市場歡迎嗎?每日互動個推《2021年度5G智能手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國內5G手機激活量占比為28%。

28%的存量占比,可見5G手機仍未被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實際上,產業鏈廠商們一股腦簇擁5G手機,雖然制造了比較好看的出貨數據,但這兩年也帶來了不少反噬。

一、成本大幅拉高均價

GfK數據顯示,2021Q4,智能手機均價達到392美元,同比提高6.5%。其中5G手機均價為706美元,非5G手機均價為180美元。

5G手機零部件產業處于放量初期,成本偏高,所以很容易就拉高手機成本,末端廠商提價也有理有據。但從整個市場來看,中低端價位手機消費者市場基數大,面對價格普遍高企的5G手機,這部分受眾的消費欲望會被破壞,所以我們才看到當前5G手機存量比例遠小于增量比例的情況。

二、基建跟不上鋪貨

來自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移動通信基站996萬個,其中5G基站142.5萬個,占比14.3%。

基站密度不夠,容易導致5G手機信號不穩定,或網速不達預期。這也很好的解釋了很多5G手機測評時網速差異大、波動大的現象。所以說,5G基建跟不上5G手機鋪貨速度,自然會招致消費者對5G手機的失望和低評價。

三、應用場景匱乏

目前,消費者對5G手機的主要認知就是網速提高,從應用場景看,5G的應用絕不止于單純的上網和下載速度改善,但從這兩年各家推出的5G新機型來看,依托于5G創造的新應用場景依然比較少,而且很多場景的體驗升級,5G技術獨木難支,需要配合相應的硬件和算法。

折疊機阻力大

砍單歸砍單,不代表廠商們全面轉為防守狀態。近幾個月從各大廠發布的新機來看,折疊屏手機被熱捧,OPPO、vivo、榮耀均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折疊屏手機。

折疊機已經不新鮮,畢竟三星、華為、柔宇早兩三年已經掏出了可以賣的真機。真正新鮮的是,OV和榮耀們都在差不多的時間推出了折疊屏手機。

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各家還積極推出折疊機的原因,一個是滿足高端化戰略需求,折疊機無論在價格,還是在技術含量上,都有足夠的高端屬性,另一個是要抓住粉絲群體內的部分折疊機消費需求者。

從全球市場看,折疊機處在快速放量前期。Omdia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900萬臺,同比增長309%,其中2021H2出貨量占比接近全年的90%。

論折疊屏的增長空間,未來出貨量持續攀升確定性比較高。IDC給出的預測是2025年折疊屏手機全球出貨能達到2760萬,2021年到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約70%。

但折疊屏真能扭轉智能手機的增長疲態嗎?對2022年逆境抗壓的廠商們真是一個好的發力方向嗎?恐怕事實沒那么樂觀。

一、高價注定小眾

盡管面世數年,市面上亦已存在數十款折疊屏手機產品,而且三星、華為、小米等廠商還進行過大幅調價,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依然傲視其他智能手機,以今年vivo、榮耀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來看,vivo X Fold低配版本官方首次發布售價8999元,榮耀magic V低配版本官方首次發布售價9999元,價格均處于超高水平之列。

高價是阻止折疊屏手機銷量的根本原因,而且從出貨量占比來看,雖然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增速快,但占比仍然很低。根據IDC數據,折疊屏手機2021年出貨量占比僅有0.5%。即使是按中期預測,IDC給出2025年折疊屏手機出貨占比也只有1.8%。

目前制約折疊屏產品降價的主要因素自然是核心零部件成本,比如柔性屏、鉸鏈,短期內很難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價格下探動作。不過從三星、小米等玩家的機型定價來看,推出更便宜的折疊屏是大家共同的追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振未來折疊屏手機的銷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折疊屏手機的最低價格水平,因為產業鏈原因和廠商定價策略影響,大概率很難觸達多數消費者購機的預算上限,小眾和細分的定位難以改變。

二、梯隊格局已現

折疊屏手機雖然上市不過數年,但從出貨占比來看,已經形成比較明顯的站位格局。根據Omdia數據,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中,三星超7成;目前三星折疊屏手機的累計出貨量超過1千萬臺,占比超88%。

三星之所以能成為“一超”,其一是因為入局早,其二是因為擁有產業鏈優勢,其三是因為產品種類豐富,另外,三星在智能手機領域本就是全球老大,用戶規模和品牌優勢,使其在折疊屏手機跑道上更容易一騎絕塵。

反觀和三星起跑線差不多的華為和柔宇,前者因為制裁而喪失部分核心零件優勢,而后者目前正處于缺錢停工的危機時刻,折疊屏手機的入局之戰,三星可以說完勝。

這對小米、OPPO、vivo、榮耀顯然不是好消息,他們起跑已經偏慢,而且在產能端并無優勢,后面的折疊屏之戰可能會持續處于弱勢地位。不過在國內市場,國產折疊機的地利優勢或許可以成為撼動三星王位的一只撬棍。

2022關鍵詞:等待

廠商砍單,并非智能手機行業不景氣的最初始信號。從小米、蘋果們謀劃造車,從OPPO、vivo們思慮智能家居起,智能手機就不再是廠商們愿意押注的唯一籌碼。

這或許是主流消費電子的終極宿命,一旦不夠新奇,不能帶來質變體驗,消費者就很難掏錢買單。與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同,智能手機雖然從可選走向必選,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卻在不斷下降。

即便5G出現,市場起了點波瀾,但不可否認,5G手機目前還沒有為行業帶來革命,沒有讓消費者為之振臂高呼。

這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消費疲勞,這與消費電子為生產生活帶來至上效率和體驗的使命顯然存在矛盾。

現在折疊屏手機身兼重任,但可能需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后,我們才能驗證折疊屏到底是不是手機產業正確的方向。

2021年的智能手機行業,似乎沒有什么好消息,2022年會更難嗎?如實說,廠商們預期下調不失為一種應對寒冬的被動防守,把產能和資金放在更有競爭力和潛力的項目和產品上,總比大舉擴張之旗后找不到購買力,好得多。

現在對廠商們來說,等待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等下一個收入、需求、技術共振的拐點到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2,智能手機廠商由攻轉守?

智能手機好像越來越不好賣了。

圖片來源:pexels-Essow

文|劉曠

近期有消息顯示蘋果計劃縮減低價手機終端后續季度的出貨量。就在半個月前,還有業內分析師曝出國內安卓手機廠商將砍單1.7億部,占到原出貨計劃的20%。

上游產業鏈亦難逃砍單陰影。最近有媒體曝出,全球最大手機SoC廠商聯發科下修了今年的出貨量預期,其中旗艦手機SoC出貨量可能腰斬。

廠商們密集砍單,與去年人人都喊缺芯的情況大相徑庭,可真實的情況是,從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代工廠的持續擴產動作看,芯片產能仍然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所以,下游主動棄掉上游的緊張產能,不太尋常。

智能手機市場表現疲軟是目前輿論的一大猜測焦點。根據IDC數據,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13.55億臺,同比增長5.7%;其中主流廠商除華為外均實現出貨正增長,三星增速6%、蘋果增速15.9%、小米增速29.3%、OPPO增速20.1%、vivo增速14.8%。

實際在增長,但需要考慮兩點:第一,2020年疫情爆發,智能手機出貨量受嚴重打擊,所以基數偏低;第二,疫情之前,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已連續多年呈現疲態,但2019年出貨量為13.7億,仍然高于2021年。

其實2021年Q4,智能手機已經增長不力。IDC數據顯示,2021Q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62億臺,同比下降3.2%,主流廠商僅小米、三星實現正增長,蘋果和OV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進入2022年,失速更為明顯。以國內市場為例,根據信通院,2022年前2月,國內手機出貨量累計4788.6萬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機出貨3769.8萬部,同比下降11%。

可以說,2021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依然未能扭轉多年來的下滑勢態,這是廠商們集中砍單的大背景,但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廠商們普遍砍單反映的是預期出貨量,也就是說,廠商們對2022年的手機出貨量并不樂觀,至少目前是如此。

消費電子困境

手機不好賣了,有人說因為手機創新不足,有人說因為消費能力下降,還有人說是手機質量變好在作祟。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不過我們不妨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去觀察,或許會發現原來手機的困境,其他不少消費電子也存在。

以PC為例,出貨量的高增速難以維持。IDC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全球PC出貨量增速分別為2.74%、13.1%、14.8%。過去兩年,PC出貨突然加速的動力主要來自疫情催化的遠程辦公、在線學習等場景化需求。

但2022年PC發動機暫時熄火了。IDC數據顯示,2022Q1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滑5.1%,前二的聯想、惠普分別下滑9.2%、17.8%。此外,對于2022全年PC出貨預期,TrendForce給出負增長預期,花旗分析師認為會持續降溫。

還有可穿戴設備,增速同樣在下滑。Canalys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增速分別為10%、4.3%。

當然,像MR設備這樣的消費電子,由于市場滲透率低,目前出貨的速度還保持在一個較為可觀的水平。但是像手機、PC、可穿戴腕帶設備這樣的消費電子,增速變化已經說明步入高飽和期。

這些消費電子的增速困境,一方面是由人均擁有量接近上限造成的,而且這些消費電子是耐用消費品,平均價格遠超多數必選消費品;另一方面則是由產業鏈更新能力到頂造成,部分核心軟件和硬件,甚至已經逼近進化極限。

回到智能手機行業,主流消費電子的困境是宏觀層面的不可抗力,供應鏈不樂觀也就不足為奇了。

5G的反噬效應

5G刺激效力下降,也是廠商們降預期集體砍單的一個重要原因。

過去兩年,5G手機從市場邊緣走向中心,無論在芯片端,還是設備終端,都已成為廠商們的戰略焦點。從銷量看,5G技術的搭載的確刺激了行業的消費需求,掀起一波強大的換機潮。

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2.66億部,占比高達75.9%;全年上市5G新機型累計227款,占比47%。

從全球市場來看,5G手機的滲透也在加速,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顯示,2022年1月,全球5G手機銷量滲透率占到51%,首次超過4G手機;其中中國市場滲透率最高,達到84%。

5G手機的快速崛起,一方面源于廠商們的積極布局,尤其是國內的小米和OV們,另一方面源于消費者起初對5G手機的高預期。

但5G手機真的那么受市場歡迎嗎?每日互動個推《2021年度5G智能手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國內5G手機激活量占比為28%。

28%的存量占比,可見5G手機仍未被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實際上,產業鏈廠商們一股腦簇擁5G手機,雖然制造了比較好看的出貨數據,但這兩年也帶來了不少反噬。

一、成本大幅拉高均價

GfK數據顯示,2021Q4,智能手機均價達到392美元,同比提高6.5%。其中5G手機均價為706美元,非5G手機均價為180美元。

5G手機零部件產業處于放量初期,成本偏高,所以很容易就拉高手機成本,末端廠商提價也有理有據。但從整個市場來看,中低端價位手機消費者市場基數大,面對價格普遍高企的5G手機,這部分受眾的消費欲望會被破壞,所以我們才看到當前5G手機存量比例遠小于增量比例的情況。

二、基建跟不上鋪貨

來自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移動通信基站996萬個,其中5G基站142.5萬個,占比14.3%。

基站密度不夠,容易導致5G手機信號不穩定,或網速不達預期。這也很好的解釋了很多5G手機測評時網速差異大、波動大的現象。所以說,5G基建跟不上5G手機鋪貨速度,自然會招致消費者對5G手機的失望和低評價。

三、應用場景匱乏

目前,消費者對5G手機的主要認知就是網速提高,從應用場景看,5G的應用絕不止于單純的上網和下載速度改善,但從這兩年各家推出的5G新機型來看,依托于5G創造的新應用場景依然比較少,而且很多場景的體驗升級,5G技術獨木難支,需要配合相應的硬件和算法。

折疊機阻力大

砍單歸砍單,不代表廠商們全面轉為防守狀態。近幾個月從各大廠發布的新機來看,折疊屏手機被熱捧,OPPO、vivo、榮耀均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折疊屏手機。

折疊機已經不新鮮,畢竟三星、華為、柔宇早兩三年已經掏出了可以賣的真機。真正新鮮的是,OV和榮耀們都在差不多的時間推出了折疊屏手機。

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各家還積極推出折疊機的原因,一個是滿足高端化戰略需求,折疊機無論在價格,還是在技術含量上,都有足夠的高端屬性,另一個是要抓住粉絲群體內的部分折疊機消費需求者。

從全球市場看,折疊機處在快速放量前期。Omdia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900萬臺,同比增長309%,其中2021H2出貨量占比接近全年的90%。

論折疊屏的增長空間,未來出貨量持續攀升確定性比較高。IDC給出的預測是2025年折疊屏手機全球出貨能達到2760萬,2021年到2025年年復合增長率約70%。

但折疊屏真能扭轉智能手機的增長疲態嗎?對2022年逆境抗壓的廠商們真是一個好的發力方向嗎?恐怕事實沒那么樂觀。

一、高價注定小眾

盡管面世數年,市面上亦已存在數十款折疊屏手機產品,而且三星、華為、小米等廠商還進行過大幅調價,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依然傲視其他智能手機,以今年vivo、榮耀發布的折疊屏手機來看,vivo X Fold低配版本官方首次發布售價8999元,榮耀magic V低配版本官方首次發布售價9999元,價格均處于超高水平之列。

高價是阻止折疊屏手機銷量的根本原因,而且從出貨量占比來看,雖然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增速快,但占比仍然很低。根據IDC數據,折疊屏手機2021年出貨量占比僅有0.5%。即使是按中期預測,IDC給出2025年折疊屏手機出貨占比也只有1.8%。

目前制約折疊屏產品降價的主要因素自然是核心零部件成本,比如柔性屏、鉸鏈,短期內很難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價格下探動作。不過從三星、小米等玩家的機型定價來看,推出更便宜的折疊屏是大家共同的追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振未來折疊屏手機的銷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折疊屏手機的最低價格水平,因為產業鏈原因和廠商定價策略影響,大概率很難觸達多數消費者購機的預算上限,小眾和細分的定位難以改變。

二、梯隊格局已現

折疊屏手機雖然上市不過數年,但從出貨占比來看,已經形成比較明顯的站位格局。根據Omdia數據,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中,三星超7成;目前三星折疊屏手機的累計出貨量超過1千萬臺,占比超88%。

三星之所以能成為“一超”,其一是因為入局早,其二是因為擁有產業鏈優勢,其三是因為產品種類豐富,另外,三星在智能手機領域本就是全球老大,用戶規模和品牌優勢,使其在折疊屏手機跑道上更容易一騎絕塵。

反觀和三星起跑線差不多的華為和柔宇,前者因為制裁而喪失部分核心零件優勢,而后者目前正處于缺錢停工的危機時刻,折疊屏手機的入局之戰,三星可以說完勝。

這對小米、OPPO、vivo、榮耀顯然不是好消息,他們起跑已經偏慢,而且在產能端并無優勢,后面的折疊屏之戰可能會持續處于弱勢地位。不過在國內市場,國產折疊機的地利優勢或許可以成為撼動三星王位的一只撬棍。

2022關鍵詞:等待

廠商砍單,并非智能手機行業不景氣的最初始信號。從小米、蘋果們謀劃造車,從OPPO、vivo們思慮智能家居起,智能手機就不再是廠商們愿意押注的唯一籌碼。

這或許是主流消費電子的終極宿命,一旦不夠新奇,不能帶來質變體驗,消費者就很難掏錢買單。與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同,智能手機雖然從可選走向必選,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卻在不斷下降。

即便5G出現,市場起了點波瀾,但不可否認,5G手機目前還沒有為行業帶來革命,沒有讓消費者為之振臂高呼。

這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消費疲勞,這與消費電子為生產生活帶來至上效率和體驗的使命顯然存在矛盾。

現在折疊屏手機身兼重任,但可能需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后,我們才能驗證折疊屏到底是不是手機產業正確的方向。

2021年的智能手機行業,似乎沒有什么好消息,2022年會更難嗎?如實說,廠商們預期下調不失為一種應對寒冬的被動防守,把產能和資金放在更有競爭力和潛力的項目和產品上,總比大舉擴張之旗后找不到購買力,好得多。

現在對廠商們來說,等待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等下一個收入、需求、技術共振的拐點到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五寨县| 高邑县| 巫溪县| 东乡| 绥芬河市| 红安县| 合肥市| 金湖县| 衡山县| 扶绥县| 留坝县| 湘西| 马公市| 津南区| 宣化县| 博野县| 乡宁县| 顺义区| 马公市| 巴塘县| 潜江市| 安阳县| 金坛市| 辽阳县| 中超| 白银市| 密云县| 德阳市| 茂名市| 新昌县| 高尔夫| 宜都市| 永吉县| 普格县| 潍坊市| 安泽县| 醴陵市| 新巴尔虎右旗| 梅河口市|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