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本輪疫情帶來的產業鏈影響,長三角地區將試行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及其異地配套供應企業“白名單池”制度。
“在共同保障產業鏈穩定和重點企業運行方面。近一段時間來,蘇浙皖三省和各重點城市組建工作專班,積極對接上海重點企業提出的配套供應訴求,全力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生產、供應對接,暢通核心零部件、關鍵原材料等跨省市運輸,支持重點企業持續生產。”在19日上午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介紹。
他說,最近,上海印發實施《關于開展重點企業保運轉的工作方案(試行)》,出臺《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建立了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啟動實施復工復產。
吳清透露,長三角三省一市將進一步優化供應鏈保供“白名單”,推動跨省市名單共享和雙向互認,抓緊在長三角地區試行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及其異地配套供應企業“白名單池”制度,共同保障推動長三角全產業鏈式協同復工復產。
制造業作為經濟的“壓艙石”,對推動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質量至關重要。數據顯示,三省一市的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2021年,上海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2萬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江蘇省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5.8%;浙江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2.9%;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8.8%左右。
長三角工業企業的正常運轉也關系著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汽車產業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汽車產量為2652.8萬輛。其中,上海市2021年全年汽車產量為283.3萬輛,產值達7586億元,產能占全國總產能超過10%。根據乘聯會統計分析,目前疫情對汽車行業的產量的影響,大約已經造成行業產量20%左右的直接損失。
集成電路產業方面,整個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據全國半壁江山。上海產業規模占全國1/4 。
吳清介紹,三省一市正在共同保障產業鏈穩定和重點企業運行。比如,江蘇省泰州市支持幫助上汽集團、特斯拉公司在當地的供應鏈企業復工復產并辦理運輸通行證。蘇州、泰州等地為上海華虹、中芯國際等集成電路制造企業車輛進出當地提取原料給予重要的通行便利。同時,上海也加強協調服務,支持蘇浙皖三省重點企業供應鏈在滬配套企業抓緊復工復產。
就在4月16日晚,上海市經信委公布了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包括五大方面21條措施。
另據“工信微報”15日發布的消息,4月5日,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上海前方工作組組長王江平召開視頻會議,研究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訴求應急協調機制,設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宏韜在會上表示,本輪疫情特別是3月中下旬以來,上海市約有1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直保持封閉生產狀態,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電力、芯片、醫藥和必要防疫物資生產等領域,數萬名企業員工已經在廠區堅持封閉生產了將近一個月,十分辛苦,為保障城市基本運行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
張宏韜介紹,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上海分類、分批推動部分重點產業領域、具備封閉生產和疫情防控條件的重點企業啟動復工復產。在推進復工復產中,主要把握兩個重點:一是強化復工復產的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各方共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他說,比如要實行廠區的分級分區分類管理,把中高風險和低風險區分開,同一等級區域要劃小管理單元,減少不同區域人員的流動接觸;要提高人員篩查頻次,及早發現、及早處置;企業人員解封返崗進廠前,要設置一定的靜默期再進入生產狀態,避免與現有生產人員交叉接觸;要高度重視企業內外結合部的管理。
另外,政府、行業組織、屬地管理部門、園區和社會各個方面都要行動起來,支持企業渡難關、保發展。企業要制定“一企一方案”,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和安全生產,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也要創造條件,既要支持一家一戶企業個體,也要關注企業群體,解決共性問題。
張宏韜說,隨著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不同行業和企業遇到的問題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的,復工復產工作要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動態調整。
共性問題主要集中在物流運輸、人員返崗、產業鏈配套等方面,比如人員返崗,有些關鍵崗位員工可能處于封控區,樓里有陽性病例,目前還不具備返崗條件,企業要補充配置其他人員解決;還有的主機企業可以復工,但零部件配套企業還不具備條件,物流倉儲這些條件也需要逐步配套適應,這些問題都需要做大量協調工作,有的要尋找可替換的方案。“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市區各級部門會根據企業在復工復產中發現的問題,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張宏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