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勁旅網
比起疫情期間酒店、民宿、旅行社、導游等旅游細分領域,此起彼伏的公開呼救聲以及前所未有的輿論關注度。旅游業最大細分領域之一的景區,卻鮮有發聲,一片寂然,似乎被遺忘在疫情角落。
01
“斷崖式下跌。”
河北清西陵景區運營總監宋美玉談及今年一季度業績,搖頭低聲吐出上述五個字。河北疫情反反復復,她所在景區先后閉園長達20多天,春節和清明兩個假期因疫情客流稀少直接“報廢”,一季度近乎絕收。
張廣密所在景區情況亦不樂觀。
作為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總經理,他向勁旅君披露了一組更具體的經營數據:
2022年一季度總營業時間58天,接待游客20013人次,營業收入468.22 萬元;
2021年一季度總營業時間90天,接待游客69523人次,營業收入540.17萬元;
2019年一季度總營業時間90天,接待游客75357人次,營業收入258.05萬元;
今年一季度,疫情導致景區兩次閉園,可經營時間同比縮減32天,游客量同比大降70%,直線墜落。
身在貴州的梁大墨日子也不好過。
他操盤當地數一數二的綜合性大景區,相較于2021年、2019年同期,客流量分別爆降37%和64%,營業收入分別爆降53%和82%。
勁旅君采訪數十家全國多地景區,除極個別景區外,剩下的無一例外,“暴跌”、“慘淡”、“虧損”是業績中被提及的高頻詞匯。
梁大墨給景區定下的“五一小長假”應對策略是四個字“打折促銷”,希望用低價刺激更多游客出行。
02
面對嚴峻生存形勢,景區盡管在輿論層面保持沉默,私底下卻早已全力開動。不同景區的花式自救,屬實稱得上是一波騷操作。
張廣密所在景區就是個典型案例。
今年一季度,景區客流量同比暴跌70%,但景區收入跌幅卻同比只有10%,如此巨大的數據反差,引得同業側目。
“游客進不來,景區還不能走出去?!”張廣密透露了景區的自救秘訣。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本身就是農林產業園,園區中基于生態打造一片農產品坊區,包括粉絲坊、牛肉醬坊、腌臘坊、酒坊等,采用“前店后廠”的小作坊形式運轉,正常情況下,以向游客銷售特色農產品為生。
疫情讓各個商家被迫停工后,張廣密就和商家們一起琢磨,游客不來買,那商家就自己去賣。于是,景區工作人員和商家們嘗試,向周邊所在地的各個商超、企事業單位食堂、餐廳等機構,通過多種方式上門主動推銷。
由于產品原料來自園區,產量不大,物美價廉,加上政府鼓勵引導,銷路一下子打開了。短短幾個月,農產品坊區銷售額大漲,同比增加121.38萬元,幫景區和商家們高效回了一波血。
此外,張廣密還把景區常備的工程隊動員起來,反正景區沒活干,索性集合隊伍,發揮專業特長,幫助其他有需要的景區做工程建設和維修服務。去年,景區工程隊接了戶外萌寵樂園等多個項目,工程收入550萬元。今年一季度工程隊營收也達到104萬元,成為景區新創收點。
不僅如此,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還嘗試對園區內淡水珍珠養殖場二次開發,讓賦閑景區工作人員變身珍珠飾品加工廠工人,一邊將珍珠庫存源源不斷變成珍珠飾品,一邊讓有潛質的員工變身直播帶貨小網紅,開啟線上銷售渠道。
“怎么有效怎么來,活下去,才是根本。”張廣密直言。
河北戀鄉·太行水鎮總經理閆志也絞盡腦汁,為吸引周邊區域客流,把目光投向火熱的線上營銷和私域營銷。
“景區更加主動嘗試短視頻平臺達人帶貨。”閆志介紹,景區會邀請達人來探訪和體驗,借助達人粉絲流量,推銷景區門票和二消。
景區還是效仿其他同業,培養自己的員工短視頻達人隊伍,學習如何拍攝短視頻和運用營銷手段,讓周邊客流關注,最大限度提高景區曝光量。
“清明節前,景區通過這種方式,成功線上預售1000多張門票。”閆志表示,隨著景區投入增加和經驗積累,這方面的銷售量會越來越多。
中景信旅游集團副總經理、陜西靖邊波浪谷景區負責人畢東林對景區疫情期間的“門票預售”方式比較認可。
在他看來,任何時候景區營銷都不能“躺平”,而是應該不斷推出新產品,將景區門票設計為一系列不同價格、類型的年票、季票、次票等,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進行廣泛促銷預售,滿足游客的多層次需求。
“這種方式不新鮮,主題樂園類景區很擅長,但很多景區未嘗試過。通過這一玩法,景區能收取一定的門票預售款,不僅能提前鎖定客戶,還能帶動二消銷售。”畢東林解釋。
03
相較于短期應急式自救,安溪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副總經理呂盼盼更看好景區的長遠式自救。
疫情期間,她在福建一家景區擔任負責人,將原本的賞花觀光景區,逐步轉型迭代,先將景區的低價團、購物團和低價值旅行團客源“斷舍離”,然后采取四項轉型措施:申報省級研學基地,力爭成為本區域內首個研學標桿;瞄準省內國央企、政府機構、工會組織,挖掘職工療養生意,做好口碑;發展夜游產品,夏季主打露營;調整景區價格體系,提高客單價,引入更多增值服務。
“只有借疫情徹底變革,才能讓景區扛住每一次黑天鵝沖擊。”呂盼盼強調。
梁大墨不斷摸索,如何在景區內植入更多沉浸式和體驗式的項目。“疫情截留的大部分客源都是觀光型客源,這部分客群,一遭遇疫情肯定是能不來就不來。如果能夠增加讓客群玩起來、嗨起來的項目,效果自然會不一樣,特別是會吸引原本就活躍的年輕人前來嘗鮮。”
梁大墨同時計劃嘗試,將景區消費項目化整為零,例如景區大門票免費,各個小項目收費,游客按需購買。“打破頭一道門檻,游客來都來了,多少都會愿意消費。”
宋美玉瞄上了今年大火的數字藏品,很多文博機構和大景區,相繼發布自己的數字藏品,引發市場熱議。
“我們景區文物資源豐富,這條路走起來很順暢。”宋美玉透露,景區嘗試發布了自己的數字產品,引發關注和收藏熱。在她看來,數字藏品將成為鏈接景區和粉絲的一大利器,值得進一步深入。
閆志所在景區最近謀劃產品策略調整,一方面,將現有的門票和二消產品打包設計為預售類產品,從線下拉到線上;另一方面,探索夜游等新產品,引入一系列爆款二消項目,提升曝光度。然后,通過打造異業、跨界銷售聯盟,通過更多渠道分銷產品,達到收入提升的最終目的。
“景區操盤手要學會跳出旅游做旅游。”
張廣密向勁旅君強調,像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這一類的景區,必須找尋產業基礎作為支撐,將特色產業與景區嫁接,才能實現景區良性自救。
“有個說法叫‘米飯鍋上蒸蛋’,用蒸米飯的余熱,順便將雞蛋蒸熟。”張廣密解釋,對于有產業基礎的景區,做好產業本身就是蒸米飯,做旅游是順帶手蒸蛋,把產業做好了,旅游自然就好起來了。
宋美玉還鼓勵景區產業鏈上下的從業者們,積極創新自救。文保類景區常年有一批合作的資深導游,疫情導致他們失業賦閑,入不敷出。
“我看到很多導游轉型為短視頻博主、研學團講師,對導游群體們是個大啟示。”
宋美玉解釋,導游對景區歷史文化滾瓜爛熟,可以借此機會,成為歷史文化專家,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變現,是一條可行之路。
04
景區操盤手們提出的諸多自救措施中,有一個關鍵詞被共同提及:本地化。
疫情對景區最大的殺傷力在于阻斷了中長途客源。因此,如何吸引本地游客目光、如何讓本地游客來景區消費,成為一個大課題。
畢東林認為景區必須抓住兩端。
政府端。積極爭取政府的各項紓困扶持資金,呼吁政府整合區域旅游資源,推出相關刺激消費的政策。例如,疫情后廣為實施的惠民文旅消費券等,都能夠有效刺激本地游客的消費需求。
景區端。景區要“放下身段,敢于讓利”,畢竟本地游客對于門票價格更加敏感,看得見的門票或二消優惠力度,能夠對他們產生直接吸引力。
呂盼盼指出,通過設計針對本地特色客群的打包產品,可以有效刺激市場需求。
“我們把門票、餐飲、會議、活動等打包在一起,給當地茶葉商家們做高端定制服務,滿足他們對行業會議、業務研討的需求,獲得不錯效果。”
張廣密盯著本地親子、研學市場大做文章。
蘇州江南農耕園在疫情期間擴建了自有的萌寵樂園,新引進駝羊、侏儒羊、婆羅門雞、獼猴、黑帽懸猴等五種萌寵,還打造小浣熊主題餐廳;研學產品方面,推出萌寵森林的秘密、鋼鐵小戰士、家庭奧林匹克等新項目,設計出4天3晚、7天6晚的景區研學產品;還與周邊城市幼兒園、小學合作,將景區打造為學校的素質教育體驗基地。
景區花式自救,還有更多案例。
畢東林認為,景區自救最大的阻礙,是操盤手們的思想認識。
“景區操盤手們要敢于突破思維邊界。在景區收入大幅下降,支出捉襟見肘的時候,以時間換空間,以資源換資金,以市場換效益,只要能增加景區現金流的方法都可以去嘗試,只要能降低運營成本的做法都可以去執行,這樣才能真正自救。”
他同時強調景區自救過程中的風險。“臨時自救舉措難以持久,長遠自救動作需要時間。從根本上說,所有景區今年的首要目標是活下去,大動作還是小活動,掌握好尺度非常重要。
呂盼盼表示,自救措施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要考慮投入產出比,盡量小成本,所謂船小好調頭。
“如果不適合,及時止損是王道”。
(文中梁大墨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