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藍媒匯 黑羊
2020年,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在一封內部郵件中提出了一個叫做“獲取分享制”的激勵模式。
這一誕生在華為的管理模式,意在希望員工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能夠共生,把蛋糕做得更大。
后來有人問云從科技的高管,這一模式的效果怎樣,高管回答:云從通過這個方式,讓員工愿意更多地站在客戶的角度和和下一環節里去做事和思考。
2020年的云從,遇到資本逐漸退出AI領域,必須上市補血的時刻。那時它也意識到,只有技術而沒有場景,是無法讓AI的故事豐滿起來。
況且,云從還在虧損,且不知何時扭虧為盈。
今年4月7日,證監會披露信息顯示,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注冊申請獲同意。
云從科技與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商湯科技并稱為“AI四小龍”。云從科技此次IPO注冊獲批,意味著繼商湯科技之后,“AI四小龍”即將誕生第二家上市企業。
這家成立于2015年3月,孵化于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總部位于廣州的AI科技公司,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領域客戶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現在,依舊面臨虧損、業務重疊、技術場景落地不夠的問題——云從上市,但依舊迷霧重重。
虧損上市
擬募資37.5億元,科創板IPO的云從,要在AI領域大展拳腳,還要穿越重重迷霧。
首先是虧損——這已經是AI企業的常態。
在“AI 四小龍”里,曠視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虧損總額超過130億元,依圖科技2017年至2019年累計虧損59.69億元。
云從也不相上下。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云從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83億元、7.8億元和7.5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1億元和-17.08億元和-6.9億元。
云從科技虧損的原因,是AI企業的普遍現象——研發高昂。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云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是1.5億元、4.5億元、5.8億元,占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是30.6%、56.3%和76.6%。
不斷堆高的研發背后,云從面對市場相對狹窄,從其產品上可以看出——比如攝像頭、機器協同的操作系統、機場值機系統或刷臉支付pad等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產品構筑了云從相對穩定的業務線,也讓云從的AI技術更容易被人看懂。
同樣,這讓云從看起來更像是一家AI安防設備制造企業。
“國家隊”選手
招股書里,云從公布了盈利計劃——2025年扭虧為盈。
云從科技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孵化而出。公司成立后,即完成了6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還獲得廣州市政府對云從科技的20億政府資金支持。在上市前,云從科技已進行6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0億。
云從背后的資本名單中,也閃耀著國字號的招牌。比如2018年10月的B+輪10億融資中,就包括了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廣東粵科金融集團、上海聯升資本、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等中國國家戰略投資者,這也使得云從科技一度被形容為“人工智能國家隊”。
除了有國字號背書,云從的創始人周曦也是天才光環加身。
周曦是美國“計算機視覺之父”Thomas S. Huang黃煦濤教授,2006年全球招收的三個學生之一。2015年,他回國在中科院重慶研究工作,后帶領團隊創辦了云從科技。
創始人、身后資本名單都如此耀眼,為云從的AI產品落地國有機構提供了很多便利。
云從第一單業務是為廣東省公安廳開發一整套人臉識別的軟硬件,到了2020年9月,其研發的火眼、鷹眼實戰系統已經覆蓋了全國多個公安系統。
除了公安,云從還將面部識別產品部署到銀行,為全國400多家金融機構和超過十余萬個銀行網點提供智能服務。
看起來,擁有技術和硬件的云從應該一帆風順,但其問題之一在于“學霸天才公司”的常見病——有技術但并不太懂商業。
云從科技早年將業務對準銀行面部識別系統。為了拿下一個銀行項目,這支團隊曾憋了幾天寫出一個完善詳細的ppt方案參與競標,結果銀行拿著ppt說:從來沒有供應商給他們寫過十幾頁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頁起。
另外一個問題是:當下AI公司的產品研發領域,或多或少都在重合。
差異化難解
從視覺、安防的角度來說,云從的技術落地并不獨家——“AI四小龍”的商業化幾乎均是從消費、安防等領域起步的,只不過在各家招股書中,對行業領域或者應用場景的分類“表述”各有不同。
比如商湯科技在招股書中說明收入來源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四個板塊,這其中,安防技術的應用占了很大一部分。
另一家依圖科技則按應用行業分成兩大部分——智能公共服務和智能商業,前者包括城市管理、醫療健康,后者涵蓋園區管理、網點服務、安全生產、交通出行和互聯網服務等等。
為何大家都在這一領域發力?因為前景較為開闊。
沙利文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計算機視覺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017億元,2020~2025年的復合增長率為43.5%,在全球計算機視覺軟件市場的占比將達到23%。
但同樣,AI企業鷸蚌相爭的地方,同質化的技術在市場上相互疊加,導致了經營層面的諸多不確定性。
云從在一封落實函回復中也指出:未來一定期間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出現主要產品價格下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且研發成果未能及時轉化、人工智能行業政策出現不利影響、下游行業需求顯著放緩等不利情況,公司將面臨短期無法盈利,未彌補虧損存在持續擴大的風險,當務之急是如何能夠扭轉持續虧損的財務數據。
因此,即便有國家隊加持,學霸人物領軍,在AI領域,如何將技術差異化,仍是AI企業面臨的問題。
從這點來說,云從登陸科創版募資,擬用于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看似很清晰,但讓云從起飛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