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財政部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037億元,同比增長8.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3587億元,同比增長8.3%。
從增速來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甚至比2019年同期還高出2.4個百分點。支出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但依然不及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5%。
分析師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供給和預期同時趨弱的三重壓力與新冠疫情交織的挑戰,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有助于緩解收支矛盾,進而實現經濟穩中有進的目標。
財政部表示,1-3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6%,主要受前兩個月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影響,財政收入運行總體平穩。財政部未提供3月的財政收入,按歷史數據推算,3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4%,比1-2月大幅放緩7.1個百分點。
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大頭稅收收入來看,一季度,稅收收入同比增長7.7%。其中增速較高的有:企業所得稅增長9.8%,個人所得稅增長16.5%,進口環節稅收增長21.6%。
財政部表示,個稅增長較快,除居民收入增長帶動外,還與股權等財產轉讓和股息紅利收入增長有關。而進口環節稅收大漲,主要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一般貿易進口持續較快增長帶動。
最大的稅種——國內增值稅在一季度僅增長3.6%,遠低于全部稅收收入漲幅。財政部指出,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緩稅政策等因素導致增幅較低。
從非稅收入看,1-3月,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4.2%,主要是部分地區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以及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帶動石油特別收益金專項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等增加較多。
從財政支出看,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8.3%,支出規模已完成預算的23.8%,進度比去年同期加快0.3個百分點。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科學技術、教育、農林水、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增長22.4%、8.5%、8.4%、6.8%、6.2%。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地產市場仍處于下行,政府“錢袋子”的第二本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容樂觀。
財政部數據顯示,1-3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842億元,同比下降25.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958億元,同比下降27.4%。
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和去年同期高基數有關,另一方面,房企拿地意愿未見好轉。此外,近期多地新冠疫情頻發,對土地出讓交易帶來較大的干擾。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的數據,一季度全國招拍掛出讓住宅用地2628宗、規劃建筑面積1.45億平方米,同比下降約58%。其中,一、二線城市分別下降79%和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