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開展郵政快遞領域個人信息安全專項治理
據“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4月22日消息,4月21日,國家郵政局、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開展為期半年的郵政快遞領域個人信息安全治理專項行動。會議還強調,堅持合成作戰,提升打擊效能,對侵害用戶信息安全行為“零容忍”,嚴厲打擊涉寄遞電信詐騙、空包“刷單”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要加大整治力度,大力推廣虛擬安全號碼、隱私面單、網絡身份認證等技術應用。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易綱:中國貨幣政策首要任務是維護物價穩定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全球通脹、加息潮和經濟穩定”分論壇上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物價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對物價穩定非常重要。金融服務高度重視農業生產,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的生產和進口。只要確保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物價將穩定在合理區間。他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將綜合運用多種工具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支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中央政法委:全國累計發放電子駕駛證1.1億個
4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系統不斷完善便民、利民改革舉措,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組織清理各類“證明事項”13000多項,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累計發放居住證超過1.3億張。深化交管服務便利化改革,發放電子駕駛證1.1億個,惠及50多億人次。
2014年以來全國1.3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4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公安部副部長劉釗介紹,2014年以來,全國有1.3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21年的46.7%,戶口遷移政策普遍放開放寬,中西部地區除省會(首府)城市外,基本實現了城鎮落戶零門檻。東部地區除少數超大、特大城市外,進一步放寬了落戶條件,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更加便捷。居住證制度實現全覆蓋,全國共發放居住證超過1.3億張,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進一步健全。
法院超過95.7%案件當場立案,“立案難”成歷史
4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改革舉措與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沈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部署下,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司法改革,在訴訟制度、工作機制和改革措施方面,不斷健全和完善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司法制度。 針對“立案難”問題, 2015年5月,人民法院改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大大降低了立案門檻。據初步統計,全國法院目前能夠做到超過95.7%的案件當場立案,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國家文物局發布《“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4月22日消息,國家文物局發布《“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這是國家文物局首次針對考古工作編制的專項規劃,明確到2035年,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基本建成。規劃聚焦解決重大歷史問題、事業高質量發展和讓文物活起來,專項規劃提出了深化重大考古研究等7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并提出啟動中國考古讀本編寫工程、積極培育高品質考古類文化產品、舉辦重要考古發現成果系列展覽,建設集資料存儲、考古研究、科技分析、保護修復、成果展示于一體的中華文明文物基因庫。
一季度紀檢監察機關處分11.2萬人,含16名省部級干部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4月22日消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通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信訪舉報85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33.8萬件,談話函詢6.6萬件次,立案14.3萬件,處分11.2萬人(其中黨紀處分9.3萬人)。處分省部級干部16人,廳局級干部596人,縣處級干部4688人,鄉科級干部1.5萬人,一般干部1.6萬人,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7.6萬人。
兩部門:嚴打假冒政府網站制售假冒安全生產證書
據應急管理部4月22日消息,自2021年9月起,應急管理部聯合公安部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打擊假冒政府網站制售假冒安全生產證書專項行動。專項行動開展半年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查處無證上崗違法行為1819起,查處持假證違法行為532起,行政處罰2569余萬元,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制售假證問題線索90余條。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應急管理部門將聯合公安機關持續加大偽造販賣假證打擊力度,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堅持一查到底、深挖徹查,進行全鏈條打擊,堅決斬斷黑色產業鏈。同時,研究建立常態化打假工作機制,切實遏制假證危害,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提醒廣大生產經營單位和廣大從業人員,自覺抵制特種作業假證,共同維護正常的安全生產秩序。
公安部:對涉防疫運輸車輛輕微違法以教育警示為主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眾號4月22日消息,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和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公安部于4月20日下發通知。通知強調,要繼續推出“網上辦、掌上辦、延期辦、容缺辦”等措施,及時主動公布防疫通行管控措施,便捷企業辦事,方便群眾出行。統籌好安全與暢通,依法嚴查酒駕醉酒、涉牌涉證、超員超速等違法犯罪行為,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堅持理性執法、寬嚴相濟,對涉及防疫應急、民生物資和春耕農資等運輸車輛的輕微違法行為,以教育警示為主。對盜車、偷油等違法犯罪依法堅決打擊,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生態環境部:一季度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
4月22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在會上通報稱,2022年一季度,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在環境空氣狀況方面,一季度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8%,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重點地區來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3.1%。但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和7.8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分別上升7.0%和13.6%。
生態環境部: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達到40%
4月22日,生態環境部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表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礎薄弱,截至2021年,治理率僅為28%左右。生態環境部將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通過發揮地方主導作用,以縣為單元統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分區分類施策,推動地方落實財政事權,強化建管并重;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讓主體、項目、資金等要素活起來,推進市場化、可持續運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發揮村民參與作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主人翁意識。到2025年,推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
海關總署:去年扣留侵犯知識產權嫌疑貨物逾7100萬件
中國海關總署4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海關共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8.4萬次,實際扣留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逾7100萬件。其中,電子電器、煙草制品、服裝鞋帽扣留數量最多。據官方數據,海關查獲侵犯知識產權貨物仍以侵犯商標權為主,但專利權、著作權、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的侵權查獲數量增長較快,其中扣留涉嫌侵犯專利權貨物293.33萬件,扣留涉嫌侵犯著作權貨物81.47萬件,扣留涉嫌侵犯奧林匹克標志專有權貨物8380件。
21個省份已無關閉關停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引述交通運輸部消息,根據各省(區、市)上報數據匯總統計,受疫情影響,截至2022年4月21日24時,各省(區、市)高速公路共關閉收費站20個,占收費站總數的0.19%,比4月10日減少658個,下降了97.05%;共關停服務區24個,占服務區總數的0.36%,比4月10日減少340個,下降了93.41%。除西藏(無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外的30個省(區、市)中,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重慶、四川、貴州、甘肅、寧夏、新疆等21個省份已無關閉關停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和服務區。
檢察機關一季度辦理安全生產公益訴訟案件4329件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4月22日消息,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329件。從辦案情況看,當前群眾身邊的安全生產問題主要集中在危化品領域、建筑施工領域、交通運輸領域、電梯等常見特種設備領域。下一步,檢察機關將以落實最高檢第八號檢察建議為契機,持續緊盯群眾身邊的安全生產問題,推動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走深走實。
兩部門:沒有疫情地區嚴禁以防疫為由不讓農民下地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4月22日消息,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印發《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導則》稱,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要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及時接種疫苗,自覺遵守防疫要求,在加強自我防護的基礎上,搶抓農時開展生產。不得“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嚴禁以防疫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及時打通影響農民回鄉務農、農機上路作業、農資調運下擺、農產品生產供應等的堵點卡點,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