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周三表示,將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畢業生不同時段的求職需求,采取四個方面的舉措,支持畢業生就業創業。
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預計達到1076萬人,同比去年增長167萬人,規模和增幅均創下歷史新高。
陳勇嘉提到的第一個舉措是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同時,針對疫情影響,指導各地調整優化公共部門考試招錄的時間安排,為畢業生求職留出時間窗口。
二是加力崗位推送。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接續開展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等活動,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
三是加力見習培訓。深入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針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質量的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范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同時,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參加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
四是加力困難幫扶。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早做好信息銜接,做實幫扶臺賬,暢通各類登記求助渠道,及時跟進提供實名制服務。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優先提供服務,優先推薦崗位。對長期失業青年,及時納入就業失業管理服務,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就業關系到他們的價值實現,寄托著萬千家庭的幸福,關系國家高質量發展。”陳勇嘉說,“人社部門將盡最大努力,創造積極條件,助力畢業生到各領域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智聯招聘本周發布的《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受到國內新冠疫情反復、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指數為0.71,降至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最低點,明顯低于全國1.56的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到16%,明顯高于平均水平。
智聯招聘指出,這屆畢業生很務實,已主動降低就業期待。55%的畢業生因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降低期望,僅有27.2%的畢業生期望升高。65%畢業生就業期望的調整受“求職競爭情況”影響,而分別有57.1%、49.4%的畢業生受“國內經濟形勢”、“產業發展情況”影響。可見,對經濟和就業市場面臨的壓力,大部分畢業生都有理性預期。
智聯招聘的調查顯示,2022屆畢業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約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2021年的50.8%。無論從平均值,還是分段薪酬來看,本屆畢業生降低月薪期望值都具有普遍性,這也表明畢業生愿意降低薪資要求以適應就業市場。
此外,畢業生追求穩定的心態有所加深,選擇國企就業的畢業生占比44.4%,高于2021年的42.5%,選擇民營企業的占比17.4%,比2021年的19%繼續下降。報告稱,這可能也與疫情后國企面向大學生的擴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