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
4月28日,北京發放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百度、小馬智行獲得試點資格,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正式開啟無人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據介紹,獲準企業可在位于北京亦莊的60平方公里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進行公開道路測試。百度計劃首批投入10輛無人車,后續還將投入正在申請資質的30輛無人車。此前,百度在北京的無人車隊已達百輛規模。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無人化”是取消了車輛主駕駛位的安全員,并移至副駕駛位。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副總裁魏東告訴界面新聞,保守估計,“全無人”自動駕駛或在今年年底能夠開放。
魏東表示,從2020年年底百度進行主駕有人的無人車測試,到2021年年底開啟商業化試運營,如今的主駕無人化讓百度Apollo車隊達到第三個突破點,而當人類安全員的接管能力從機器完全撤走時,自動駕駛發生了一次質變。
這場質變來自于背后的技術標準上了一個臺階。無人化車隊背后既有政府鼓勵創新的政策空間,也有針對無人化提出的更加細分和高標準的傳統測試系統參數設計,涉及信息安全、數據安全、車輛運行安全等等。
“無人化以后考試的標準不一樣了。”魏東說。
對于用戶來說,接受無人化自動駕駛車輛的核心仍然在于安全,而站在百度的視角下,答案也是如此。“無人化的安全性是要能夠持平或者超越人類的駕駛員,這是我們內部卡的一道線。”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監徐寶強表示。
Apollo目前主要是通過單車智能、監控冗余、平行駕駛三層體系保證無人駕駛的安全性。其中,平行駕駛指的是5G云代駕,即將車端視頻實時回傳到云端,在遠程駕倉重建車輛行駛環境,讓云端安全員隨時了解車輛情況并通過指令實現遠程實時控車。
例如,在一些三角島、急彎人行通道等有處理難度的場景,Apollo就會采取盲區提前減速等防御性駕駛策略來保障最終的駕駛安全,又或者在主車感到有挑戰時會對云代駕進行風險預警,由遠程駕駛員進行處理。
無人車車隊的商業化依然是百度Apollo的重要課題。魏東表示,百度現階段的目標仍是讓公眾接受這一新事物而非盈利,但下一步確實是在合理的成本結構上大規模商業化。
根據Apollo Moon5代車的48萬元成本,并按照5年的折舊分攤,魏東估算目前每臺車每月成本為8000元,已經有機會嘗試專車生意。
“但是這個還不夠,我要的不是盈虧平衡或者保本,而是如何才能夠盈利。”魏東表示,背后核心是通過不斷的技術集成減少對硬件的消耗,逐步降低硬件成本,同時促進批量訂單的需求,最終接近專車的價格區間。
當無人化車輛投入運營后,由于百度采用的是混編混排的方式,用戶并不知道自己即將呼叫到的是否為主駕無人的車輛。就此,百度或許可以更加清晰觀察到大眾對于“方向盤后無人”車輛的接受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