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財說 宋涵
近日,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06060. HK)迎來2022年首次資本補充債券議案,這是其上市以來最大一次“補血”計劃。
近些年,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雖依舊保持高位,但償付能力明顯正在衰退,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5年內整體呈下滑態勢。
業績方面,該公司近5年營收增速出現下滑,盡管近2年實現連續盈利,2021年更是首次實現承保扭虧為盈,卻仍未能彌補虧損。除此之外,2021年公司經營、投資凈現金流均告負,且融資凈現金流大幅下滑近7成。
行業人士表示,或受償二代二期資本新規影響,且自身“供血”能力不足,眾安在線才依靠外部“輸血”救急。
償付能力減弱,“補血”提上日程
4月20日,眾安在線舉行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2年內發行總額不超過70億元的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議案,授權董事會并由董事會轉授權公司管理層決定和實施具體發行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發行日期、發行規模、發行方式、發行批次及期數、利率和條件等,并辦理與發行相關的具體事宜,以及采取其認為必須、適當或權宜的所有行動及事宜及簽立所有相關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議案提出到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才不過月余。
3月24日公告提到,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發行資本,用來提高公司償付能力。
不僅如此,為確保公司償付能力,滿足銀保監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的相關規定,眾安在線第三屆董事會第19次會議上提出《2022-2024三年資本規劃報告》,并于4月20日通過股東大會審議。
兩項議案均圍繞公司償付能力展開,償付能力對保險公司意味著什么?眾安在線償付能力究竟又如何?
顧名思義,償付能力即償債能力。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指的是衡量一家保險公司是否具備償還債務能力的動態指標。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對其日常運營十分重要,是維持保險公司正常經營,同時也是保障被保險人或投保人利益的重要指標。
2021年眾安在線年報顯示,近5年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78%、600%、502%、560%、472%。
總體來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較充足。然而從趨勢分析來看,償付能力卻在走下坡路。
目前,公司較為充足的償付能力是基于早前資本市場融資作用,算是“吃老本”。
眾安在線上述兩項議案,可以說是在給公司償付能力進行“大補血”。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償二代二期大背景下,多數險企償付能力均會受到影響,由于新規對資本認定與要求更嚴格,對險企來說增資或發債補充資本是最有效的。
還有行業人士表示,監管規則切換后,短期內部分險企償付能力會有所下滑,面臨的償付壓力加大。尤其對于部分盈利能力較弱、擁有大量融資性信用保證保險的保險公司來講是一道“劫”。
實現扭虧,可持續盈利能力仍待考
當互聯網保險粗放式發展紅利逐漸消退后,有“三馬”光環加身的眾安在線盈利能力也頗受挑戰。
從趨勢來看,近5年眾安在線總營收增速有明顯下滑。企查查數據顯示,2017-2021年公司總營收增長率分別為63.58%、72.13%、57.38%、22.28%、18.64%。尤其是近兩年業績增速遠不及過往。
2017-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為-9.97億元、-17.44億元、-4.54億元、5.54億元、11.65億元。
不難發現,近5年公司凈利起伏波動較大。盡管最近2年實現連續盈利,卻仍未能彌補虧損,可持續盈利能力待考察。
而2021年眾安在線實現盈利,主要受益于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成本率下降,承保利潤扭虧為盈以及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從而帶動歸母凈利同比大增110.3%達11.65億元。
從業務板塊來看,2021年公司主營保險業務實現凈利17.86億元,同比大增79.9%。
除此之外,眾安科技、銀行及其他業務凈利均虧損,依次虧損金額為3.85億元、4.64億元、2.17億元,分別較2020年同期虧損擴大4.62%、53.64%、56.12%。
同期,公司實現總保費204.8億元,同比增長22.57%。其中,財產險保費110.11億元、短期人身險保費93.6億元、長期人身險保費1.09億元。
與其他財險公司不同的是,眾安在線主營業務并非車險,而以健康險、意外險、保證險為主。
2021年主力健康險實現保費73.42億元,同比增長14.2%。意外險實現保費20.19億元,同比增長7%。保費占比較少的家庭財產保險和責任險均實現保費同比增長76%和65.1%。
同期,保證險發力明顯,實現保費同比大增122.1%達40.84億元,信用險同比增長10.1%達7.02億元。
而機動車輛險和貨運險、退貨運費險同比下降29.1%、10.1%、3.9%。
按保費生態系統來看,消費金融板塊保費同比大增106%,占比上升9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消費金融營銷獲客費用增加使得渠道費用占凈保費占比猛增9.3個百分點。
而作為主力業務的健康、數字生活板塊保費占比均較2020年同比下滑2個百分點。
同期,汽車板塊受車險綜改車均保費下降影響,較2020年下降28.8%,保費占比下滑3個百分點。
2021年眾安在線賠付率57.6%,同比增長3.5個百分點。其中,健康、數字生活、汽車板塊賠付率分別同比增長9.5個百分點、5.6個百分點、12.3個百分點。
同期,公司綜合成本率99.6%,較2020年下降2.9個百分點。實現公司近5年來首次綜合成本率控制在100%警戒線以下。
2017-2021年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33.1%、120.9%、113.3%、102.5%、99.6%。
受益于綜合成本率的下降,公司報告期首次實現承保盈利0.75億元,相較2020年承保虧損4.08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從現金流量來看,2021年眾安在線多項指標下滑,現金流表現不佳。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6.03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20年為48.59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59.42億元。融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1.9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近7成。
圖片來源:眾安在線2021年年報
2022年4月28日,眾安在線港股報收25.65港元,年內跌幅5.35%。
除了內部“供血”能力不足,外部正迎來強監管。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伴隨著傳統險企轉型,保險公司紛紛布局互聯網賽道,競爭加劇。
互聯網保險繁榮背后也出現了不少亂象,例如銷售誤導、強制搭售、違規經營、用戶信息泄露等。
2021年8月,銀保監會網站對眾安在線發布行政處罰,因自營網絡平臺宣傳銷售頁面欺騙投保人、第三方平臺宣傳銷售頁面欺騙投保人等案由,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包括陳勁、姜興、劉海姣在內的一眾高管總計被罰202萬元。
2021年12月,更有不少保險公司的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因違規經營被陸續叫停。
開年以來,幫幫保險、安潤國際保險經紀、甜橙保險均因違反規定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吃罰單,背后牽涉58同城、悟空保、翼支付三個互聯網平臺。
李文中認為,保險市場競爭激烈,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內控機制不完善、執行不到位,以及互聯網銷售渠道的實時互動性存在一定缺陷,導致經營中出現了各種違規違法現象。讓銷售機構有條件“故意”設計各種圈套與陷阱來侵害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