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 王卓霖
編輯|吳羚瑋
“這顯然是一個強勁的周期。”北京時間4月29日凌晨,蘋果公司發布了2022財年(自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第二財季業績,CEO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當季iPhone業務取得了成功”。
截至3月26日,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凈營收為972.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45億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為250.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同比增長6%。大中華區營收為183.43億美元,同比增長3%。第二財季毛利率43.7%,與上一財季基本持平。
蘋果依舊“吸金”,一個季度1657億元凈利潤,相當于每天都能掙18億元。截至發稿前,蘋果股價漲4.52%報收163.64美元,總市值2.67萬億美元,約等于6個騰訊。
財報發布后,庫克在電話會議中表示,蘋果公司也無法幸免新冠肺炎、供應鏈和烏克蘭沖突帶來的挑戰。下一季度,蘋果營收仍將受到供應鏈制約,帶來40億到80億美元(約合260億-520億人民幣)的影響。
對此,蘋果調整應對策略的同時,也在尋找新的增長機會。
另一個增長的超級周期
上個財季,蘋果公司營收123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綜合來看,蘋果季度營收情況和它發布新品的時間掛鉤,呈現周期性波動:每年10月份的秋季新品發布會,往往會使當季財報成為一年中表現最好的。
盡管這一季度的整體增速開始放緩,但得益于消費者對新款iPhone和可穿戴設備的服務需求逐漸攀升,蘋果似乎找到了另一個增長的超級周期。
財報顯示,為蘋果貢獻過半收入的iPhone,營收505.7億美元,同比增長5.5%。這意味著iPhone 13和iPhoneSE獲得了良好的市場。
尤其是被網友們戲稱為“十三香”的iPhone 13,話題度和銷量雙收。該機型開售當晚,官網因為流量過大一度“癱瘓”,還在首批售罄后連夜補貨。在一季度,iPhone 13占了iPhone總銷量的38%。定位更高、均價達萬元的iPhone 13 Pro與Pro Max,也占了iPhone總銷量的30%。由于銷售表現強勁,蘋果還將第二季度 iPhone 13 Pro系列總生產目標上調到1000 萬部。
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整體低迷的智能手機市場,蘋果搶占了不少安卓用戶,將市占率從15%拉上了18%。庫克說,這一財季的iPhone業務在轉換安卓手機用戶方面取得成功,增幅甚至達到了兩位數百分比。
據市調機構Canalys發布的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了11%。其中,三星以2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蘋果市場份額為18%,小米以13%緊隨其后,OPPO和vivo排在第四和第五,分別為10%和8%。
此外,Mac和可穿戴設備的季度業績也創下新高。Mac創造了104.35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4.73%;其他穿戴、家居等設備創造了88.06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2.37%。庫克稱,在本季度購買的Apple Watch用戶中,有超過66.7%的用戶是新用戶。另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蘋果的Apple Watch持續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智能手表。
據財報,蘋果本財季服務營收198.2億美元,同比增長17.28%。在本季度結束時,蘋果擁有超過8.25億的各種服務用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超過1.65億。
早在2019年,庫克就開了一場沒有硬件的發布會,為蘋果畫下從硬件科技公司轉向服務訂閱型企業的未來藍圖,后者包括游戲訂閱服務AppleArcade、電視Apple TV原創內容等。從那以后,蘋果公司全面轉型服務型公司,推行應用程序訂閱服務,使更多消費者對蘋果生態系統產生依賴。訂閱服務也成為蘋果新的主要收入來源——收入僅次于銷售iPhone。
除了向消費者“賣服務”,蘋果還打起了企業算盤。今年4月,蘋果宣布推出Business Essentials服務,幫助小型企業設置和管理蘋果軟件。據悉,每個用戶的價格在2.99美元到12.99美元之間,根據設備數量和每個員工所需的 iCloud存儲空間的不同而變化。
硬件、軟件和服務,是蘋果構建生態、創造超級周期的三要素。庫克說,蘋果“喜歡在需要硬件、軟件和服務結合在一起的產品方向上工作”,并且“相信魔法會發生在那個交叉路口。”他解釋說,蘋果目前的產品組合仍有增長機會。
對于下一個機會點,業界猜測是硬件訂閱服務和兩款未來的產品,電動自動駕駛汽車和某種AR/VR頭戴設備。過去幾年,蘋果也收購了大量相關公司。
缺“芯”危機中的妥協
根據財報,所有產品中,僅iPad表現低于預期,iPad營收76.46億美元,同比下降1.92%。這一狀態在上一財季也表現明顯。
庫克將其歸咎于遇到了“非常明顯的供應瓶頸”,Mac產品也受到新冠疫情和硅材料的限制,雖然“蘋果供應鏈一直保持彈性,但芯片是主要問題。”
困擾全球硬件公司的芯片難題,據英特爾CEO基辛格預計會延續到2023年。哪怕是素以“供應鏈大師”著稱,并以此進入蘋果核心管理層的庫克,也被小小芯片難倒。
蘋果缺芯,缺的不是A系列或M系列的高端核心CPU,而是顯示屏以及無線元件等諸多部件所需要的成熟制程芯片。芯片供應吃緊,使得預定與交付周期甚至接近22個星期。
供應鏈短缺對于蘋果的出貨影響是巨大的。據蘋果公布的供應鏈企業工廠所在地可知,iPhone 13缺貨的零件品類的生產廠商多位于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由于遭受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德爾塔及奧密克戎的夾擊,當地制造業無法正常運營,波及到蘋果供應商的諸多工廠,導致零部件無法生產或運輸。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最新款的iPhone產品不能及時交付,“等待時間過長”將成為消費者等待下一年iPhone新產品的理由。
對此,蘋果做出了妥協。為穩住iPhone 13產量,蘋果犧牲了iPad產品的產能。具體來說,就是調用iPad和其他系列的零部件至iPhone 13系列產線。《天下網商》在蘋果官網得到了印證,iPhone 13系列都有現貨,iPad系列則需要等待20-27天,Mac系列則要等待27-34天。
棄iPad保iPhone,是蘋果應對供應鏈問題做出的妥協。由此引發iPad業務連續兩個財季的營收低于預期,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體來說,雖受“灰犀牛”影響,蘋果仍處于增長狀態。庫克在任的十年,是蘋果公司市值與股價漲幅最快的十年。市值規模從2010年的3340億美元,到今年1月到達超3萬億美元的最高水平,也讓蘋果公司進入“股神”巴菲特的法眼,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重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