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股解碼 飛魚
4月27日,曾經的牛股星期六發布“兜底式增持”的倡議。
公司稱,凡在2022年4月28日至2022 年5月6日期間凈買入星期六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員工,若因在前述期間買入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由張澤民和謝如棟予以全額補償;若產生收益,則全部歸員工個人所有。
聽起來,這是“躺賺”的買賣,受利好影響,4月28日,公司股價高開上漲1.27%,29日,股價更是直接漲停10%。
曾經的“網紅經濟”龍頭
說起星期六,這可是A股2019年至2020年的跨年大妖股,知名度頗高。曾經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股價上漲超過370%,漲停板不斷,市場游資賺的盆滿缽滿。
背后的原因是由于“網紅經濟”的崛起。
星期六原本是一家經營女鞋業務的公司,2002年成立于廣東佛山,2009年登陸A股,算是“女鞋第一股”,巔峰時期公司在全國擁有數千家門店,市占率達4.5%,排名行業第六。但隨著電商的崛起,線下女鞋生意逐漸下滑,勢不可擋。
于是星期六謀求轉型,2017至2019年,公司先后收購包括遙望網絡在內的多家互聯網營銷公司,并開始關閉線下門店、賣掉女鞋供應鏈廠房。
其中,2018年,星期六以17.71億元價格收購遙望網絡88.67%股權。遙望網絡借助抖音、快手直播帶貨業務的崛起,通過簽約明星、孵化內部網紅已成為平臺內部的頭部MCN機構。據壁虎看看數據統計,公司簽約明星賈乃亮、王祖藍、婁藝瀟等,月帶貨銷售額均達上億元。
這也是為什么星期六被當成網紅經濟的龍頭,甚至一度被稱為“李子柒概念股”。
2020年,遙望網絡實現收入14.33億元,同比增長65.47%。通過并購這條捷徑,公司似乎在網紅賽道站穩了腳跟。
股價低迷,業績不振
但在2020年初一波急速上漲之后,星期六的股價似乎就開始慢慢“熊途”。從當時的高點至2022年4月份,公司股價下跌超60%。
星期六為何“淪落”至此?歸根結底,還是公司內功不足,業績持續不濟。
星期六從2013年開始,營收就出現逐年下滑的情況。彼時是因為電商沖擊,主營業務不景氣,2017年,公司更是大幅虧損3.52億元。
后來星期六開啟轉型,在并購的帶動下,公司營收增長明顯。2018年-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5.12億元、20.70億元、21.51億元、28.11億元。
截至2021年底,公司的互聯網廣告業務占比已經超過80%,服裝業務則不到20%。
然而公司的凈利潤卻出現跳水,2020年星期六的凈利潤僅為0.2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4%,2021年繼續惡化,公司歸母凈利潤則虧損6.99億元,由盈轉虧,扣非凈利潤虧損7.2億元,2021年成為公司自上市以來虧損額度最大的一年。
可見,無論是轉型前還是轉型后,星期六的造血能力堪憂,原因或在于公司商業模式的問題。無論是打造網紅,還是直播業務,背后的“流量經濟”比拼是效率,天然不具備較強的護城河,隨著更多競爭對手的介入,公司的廣告流量成本持續上升,導致凈利潤水平大幅下降。
時至2022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星期六的直播電商實現GMV同比增長約60%,公司一季度扣非凈利潤為816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
不過,該增長很難彌補2021年計提的上億元商譽減值以及其他虧損,在激烈的競爭下,公司未來仍有計提大額商譽減值風險。
兜底式增持,“看起來很美”
上市公司實控人的兜底式增持的倡議,某種程度上能夠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2015年三季度、2017年上半年,A股都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兜底式增持潮,并且不乏成功案例。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兜底式增持看上去能夠實現公司股價、員工利益、投資者收益的多贏,但其實背后暗藏不少的隱患。
首先,發布此類倡議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因為股價長期低迷才不得不采用這樣的方式來護盤,例如星期六。約定期內這類公司能否實現股價提升,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公司基本面沒能有較大改善,未來股價不能抬頭向上,則很可能響應公司號召買入股票的員工難以獲得正收益。
2021年5月,中順潔柔就曾提出“兜底”倡議,但最終因凈利潤持續下滑,股價下跌超60%,公司不得不終止員工持股計劃,引來市場一片嘩然。
其次,不少上市公司宣揚兜底式增持的動機也值得商榷。很多時候,這只是因為大股東股權質押面臨平倉風險的無奈之舉,其本質是為了維護大股東的個人利益。
比如,安居寶、寶萊特、星徽精密、凱美特氣等多家上市公司此前在發出員工增持倡議書后,卻被發現控股股東自身分文未出。事實上,如果公司實控人真的相信公司價值被低估、未來前景樂觀,最應該做的是用自有資金回購股份。
結語
自“網紅經濟”在A股成為過去式,星期六的股價似乎一蹶不振,公司近些年增收不增利,壓力較大。
在“兜底式增持”的消息發布前,4月13日,星期六就曾發布股票回購公告,未來一年內,將出資1.5億元~3億元回購公司股票,回購價格最高不超25元/股,本次回購股本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66%~1.32%。
值得一提的是,星期六的轉型之路還在繼續,公司把目光瞄準了“元宇宙”。
4月上旬,星期六公布了公司首位虛擬人“孔襄”的信息以及發展計劃,子公司遙望網絡將啟動數字資產新業務,在虛擬主播、數字資產庫、數字藏品等方面展開布局。此舉向各方展示了自己“元宇宙”業務的決心,并非“蹭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