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瓊燁
近日,一份由教育研究機構ISC Research(下稱IS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至2022五年間,全球范圍內K12國際學校集團入學率增長70%。年均收入從2017年的137億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223億美元,增幅達63%。
該報告將全球范圍內的國際學校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單一實體存在的國際學校,另一類是由集團擁有或管理的國際學校,報告聚焦于后者。

ISC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就擁有或管理的國際學校數量來看,全球國際學校市場中排名前五位的學校集團分別是:楓葉小熊、燈塔學校系統、Grupo SEB、The City School和諾德安達教育集團,所擁有或管理的學校數量分別為361所、146所、141所、133所和86所。
以在讀學生數計算,排名前五位的學校集團分別為:GEMS教育集團、燈塔學校系統、貝賽思教育集團、諾德安達教育集團和森珀爾·阿爾蒂烏斯學校系統,學生數量分別為12.4萬、7.59萬、6.15萬、6.15萬和2.8萬人。
其中,成立于1972年的諾德安達于2002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截至今年,其在中國內地的10個城市擁有11所雙語學校,最新一所位于蘇州市相城區。目前,諾德安達教育集團在全球31個國家設有國際學校。
過去五年間,國際學校集團所擁有的學校數量增速迅猛。
ISC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7月,全球共有333個國際學校集團體,共擁有2526所國際學校,學生數量為128萬人。到了2021年9月,上述三項數據分別上升至616個、4861所和218萬人。
部分國際學校集團的學生入學率增長顯著。例如,貝賽思教育集團過去五年的學生人數增長了734%。
數量增長背后是各國際學校集團持續擴張,通過收購現有學校、新建學校等方式實現旗下學校數量的飛升。ISC目前正在追蹤的377所未來國際學校中,有238所屬于集團學校。
報告預測,全球國際學校市場未來將繼續增長。盡管新冠疫情和全球通脹影響了收入,但國際教育的需求將繼續存在,且費用在可接受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