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高佳
編輯 | 翟瑞民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日前通報了2022年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以及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點中型水庫、主要蓄滯洪區、重點防洪城市等防汛行政責任人和沿海地區防臺風行政責任人名單。
界面新聞從應急管理部獲悉,這次國家防總共通報了2288名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其中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是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由司令員擔任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此外,全國333個地級行政區(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有227個由行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4個師均由師長擔任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
國家防總要求各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深刻汲取去年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教訓,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切實履行工作職責,緊盯江河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和臺風災害等風險隱患,全力組織做好防汛抗旱防臺風各項工作。
行政首長負責制可更好調動資源合力抗災
我國洪澇干旱災害頻繁,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巨大。多年統計資料分析表明,在自然災害損失中,洪澇干旱災害每年造成的人員死亡和經濟損失占比均超過70%。
5月9日,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我國防汛抗旱相關法律明確規定,防汛抗旱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實行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多年的防災減災實踐證明,防汛抗旱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是很成功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更好地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合力抗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
國家防總高度重視汛前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通報工作,早在今年3月初就印發通知安排部署這項工作,4月下旬各地均落實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較往年提前了將近1個月。
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現失職瀆職如何追責?有關負責人表示,對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在防洪法、防汛條例和抗旱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視情節和危害后果,將予以不同程度的追責問責,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去年,河南鄭州“7·20”遭受特大暴雨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務院成立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組,由應急管理部牽頭,相關部門和河南省政府參加。經過全面深入調查,查明了鄭州市和有關區縣(市)黨委政府、部門單位履職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查明了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事件和熱點問題。調查組按規定將調查報告和有關公職人員履職方面的問題線索,及時移交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追責問責。另外,多年來各地對防汛工作落實不力、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不到位的情況也都進行了追責問責。
將強降雨預警信息納入啟動應急響應條件
根據氣象和水利部門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旱澇并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區在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海河、遼河、嫩江等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長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東南沿海諸河有可能發生區域性洪水。全年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接近常年到偏多,臺風影響偏重。
上述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國家防總正在對七大流域重點省份、水電站安全度汛和城市防洪等工作分別開展汛前檢查。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結合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暴露出的問題,已先后印發《關于加強地方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修訂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強基層防范應對極端暴雨工作的指導意見》。下一步,將嚴明防汛紀律,督促各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履職盡責,嚴格落實國家防總險情災情報告制度,堅決杜絕遲報瞞報。
近幾年城市防洪排澇始終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近年來我國極端暴雨多發頻發,給局地造成嚴重洪澇災害。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針對極端暴雨防范應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采取了措施。
針對極端暴雨防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家防辦專門印發《關于加強基層防范應對極端暴雨工作的指導意見》,從責任落實、隱患排查、預案修訂、預警“叫應”、轉移避險、搶險隊伍、物資儲備、培訓演練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保障在極端暴雨導致“斷路、斷電、斷通信”形成救援孤島的情況下,基層一線能夠先期處置突發險情災情,努力實現“不死人、少傷人”的目標,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此外,針對防汛實踐中極端暴雨的特點和災害防御中的薄弱環節,國家防總考慮將“大范圍、高強度、可能致災的強降雨預警信息”納入啟動應急響應的條件,進一步完善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