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螺旋實驗室 天宇
編輯|堅果
高曉松徹底在阿里湮滅。
天眼查顯示,2022年5月5日,北京阿里巴巴音樂科技發生工商變更,高曉松、宋柯退出自然人股東行列。至此,高曉松和阿里音樂已無任何聯系。
從2015年正式加入阿里,到經手的阿里星球、蝦米音樂等產品迅速走向沒落,客觀上早已經宣告了高曉松中興阿里音樂夢想的破產。
不過直到如今,高曉松才徹底離開阿里,或許也昭示了高曉松之于阿里,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者那么簡單。
1、阿里音樂錯失良機
讓我們把時間的輪盤撥回到2013年。這一年阿里一邊進行移動化轉型,一邊開啟了大文娛征程。阿里大文娛戰略的第一站,就是音樂業務。
2013年,阿里相繼收購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比達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數字音樂平臺市場中,天天動聽的市場份額為17.3%,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為4.6%,兩者合計市場份額為21.9%,位列中國數字音樂平臺第一梯隊。
為了整合資源,2015年,阿里成立了阿里音樂集團,并拉來高曉松,讓其出任阿里音樂董事長。阿里此時的想法或許是,專業人才處理專業業務更加得心應手。
畢竟在執掌阿里音樂集團之前,高曉松已經打造出了亮點項目。官方資料顯示,2012年6月18日,宋柯、高曉松曾加盟恒大音樂,其中高曉松任恒大音樂董事、音樂總監。
在恒大音樂供職期間,宋柯和高曉松將恒大星光音樂節開到全國各地。2013年,宋柯接受采訪時曾透露:“我們今年已經盈利了,達千萬級,主要來源于版權,還有跟電視臺的合作等?!?/p>
走馬上任阿里音樂之初,高曉松也意氣風發地表示:“阿里音樂一定會成為一家世界級的音樂機構。”但是正如我們所見,時至今日,阿里音樂已經名存實亡。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定位相仿,2016年初,高曉松選擇將天天動聽變陣為“阿里星球”。該產品的核心理念是整合音樂制作、演出、場地租賃等與音樂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希望成為“音樂界的淘寶”。
不過由于功能大變,天天動聽此前的用戶并不買單,公開資料顯示,改版后,天天動聽的日活從此前的1000萬降低到50萬。結果到了2016年末,阿里星球就被迫關閉。
另一方面,壓力雖然都來到了蝦米音樂身上,但是針對2015年開始的版權大戰,高曉松并沒有帶領阿里音樂“深挖坑,廣積糧”。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騰訊系的音樂版權覆蓋率為90%左右,反觀阿里音樂僅為20%。
這也使得蝦米音樂很難大范圍地俘獲用戶。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末,蝦米音樂月活僅為1004萬。反觀同期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和網易云音樂月活分別為2.46億、1.94億、1.70億和1.51億。
2、“門客”高曉松
正因如此,阿里選擇將高曉松從阿里音樂董事長的位置上拿掉。2016年9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發內部信表示,阿里音樂原董事長高曉松已出任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阿里給了高曉松一個虛職。
之所以沒有徹底拋棄高曉松,或許是因為阿里看到了高曉松作為文藝界的名人,在資源、號召力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價值。
眾所周知,馬云有一個武俠夢。2017年,馬云出演《功守道》時,高曉松為其量身作曲《風清揚》。11月4日,高曉松接受采訪時賣力地宣傳:“最后他倆(馬云和王菲)合唱的時候……我渾身起雞皮疙瘩——這是我整個錄音過程中最感動的地方?!?/p>
無獨有偶,教師出身的馬云還一直熱衷于參加鄉村教師的公益活動。2018年初,馬云送給鄉村教師們一首歌《桃李》。這首歌的作曲人正是高曉松。
不止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藝能力為阿里添磚加瓦,高曉松還屢屢在公開場合為阿里“帶貨”。
比如,2018年1月初,支付寶發布年度賬單時,高曉松同步曬出了自己的年度賬單,并表示:“作為一個阿里人,在國內已經一年不帶錢包了,走到哪里都用支付寶?!?/p>
2020年元旦,高曉松在微博透露,“五易其稿的《阿里傳》會在今年出版?!睋私?,《阿里傳》原定2019年,也就是阿里二十周年時出版。
高曉松曾如此透露該書的創作初衷是:“希望通過阿里這一群人,記錄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钡菚r至2022年中,高曉松所作的《阿里傳》依然未見蹤影。
不知道隨著高曉松與阿里漸行漸遠,《阿里傳》會不會無疾而終。
3、成為“棄子”
其實只要不介入管理,高曉松還是可以給阿里帶來一定正向價值的。
比如,2020年5月,聯合大麥網、蝦米音樂等機構,高曉松策劃了名為“相信未來”的義演,邀請王菲、那英、樸樹等一線音樂人為大家歌唱,鑄就了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
在此背景下,之所以阿里依然選擇和高曉松分道揚鑣,或許是因為考慮到了后者的公眾形象愈發負面。
2020年中,參與權威媒體舉辦的直播節目時,高曉松遭到網友的謾罵,不得不緊急關閉直播。這主要是因為作為公眾人物,此前高曉松并沒有做到謹言慎行,反而屢屢在國籍、歷史觀點等方面與主流價值觀唱反調。
說到底,阿里之所以在2015年選擇高曉松,無非是看到了其在文化和商業上的雙重價值,隨著阿里音樂的消亡,高曉松的商業價值已經大打折扣。
雖然目前來看,高曉松在文化業務上還具有一定的勢能,但是隨著“IP變質”,從平息輿論的角度出發,阿里也很難再和高曉松保持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