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5月16日,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長陳敏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根據氣象和水利部門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旱澇并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
陳敏表示,今年主要多雨區在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海河、遼河、嫩江等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長江上游、珠江流域西江、東南沿海諸河有可能發生區域性洪水。全年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接近常年到偏多,臺風影響偏重。
“考慮到極端天氣災害疊加疫情防控等情況,今年汛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應急管理部監測減災司副司長袁藝表示。
對于今年汛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袁藝介紹,應急管理部部署開展防汛檢查,較往年提前通報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推動各地落實責任、修訂預案、全面排查整治風險隱患,做好各項應對準備。
同時,應急管理部吸取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應對處置教訓,部署推動有關地區完善應急指揮體系,加強新任領導干部教育培訓,針對城市地鐵等重大設施和山洪地質災害易發點等重點區域,督促指導制定疏散轉移和停工停運等針對性方案,以萬全之策應對萬一可能。
陳敏表示,下一步,應急管理部將強化暴雨預警與應急響應聯動,建立直達基層責任人“叫應”機制,健全臨災“關、停”等剛性約束機制,果斷組織人員轉移避險,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同時,嚴明防汛紀律,督促各級防汛抗旱責任人履職盡責,嚴格落實國家防總險情災情報告制度,堅決杜絕遲報瞞報。
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4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以風雹、洪澇、地質災害、低溫冷凍災害為主,地震、干旱、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225.4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3人,直接經濟損失28億元。
陳敏還介紹,5月9日到14日,南方地區從西向東出現了一次比較強的降雨過程,可以說是今年入汛以來最強的一次降雨過程,其中廣東省這次降雨過程為2003年以來5月最強的一次。
數據顯示,這次降雨的落雨區覆蓋了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重慶、貴州、云南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有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全國有38條中小河流發生了超警洪水,部分地區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洪澇災害。
此外,此次降雨過程累計雨量大。部分地區累計的面雨量達到了100~300毫米,其中廣東清遠、陽江、江門、珠海、深圳等地過程降雨量達到了400~600毫米,其中最大點累計雨量在中山市三鄉鎮,達到800毫米。局地雨勢猛,特別是廣東全省有17個市縣出現日雨量超過25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其中,廣東的江門臺山市赤溪鎮最大日降雨量達572毫米,陽江陽東區大溝鎮最大小時降雨量達到14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