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85后醫學博士賣房創業,即將收獲一個IPO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85后醫學博士賣房創業,即將收獲一個IPO

腫瘤NGS臨床應用的天花板有多高?

圖片來源:Unsplash-Sangharsh Lohakare

文|動脈網

5月16日,平靜的國內基因測序行業,迎來久違的重磅事件:腫瘤高通量測序(以下簡稱“腫瘤NGS”)服務龍頭世和基因,在幾番傳言過境后,終于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此舉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作為走在國內腫瘤NGS臨床創新和應用前列的基因科技公司,世和基因一直是一級市場上十分搶手的明星項目。公開信息顯示,此前,世和基因完成了多輪累計超10億元的私募股權融資,得到了包括禮來亞洲、軟銀中國、朗瑪峰創投、華泰瑞合、易方達、國新資本等在內的多家頭部投資機構青睞。

根據招股說明書,在2021年4月完成的IPO前最末一輪融資中,世和基因整體估值已經高達61.99億元,遠高于其選擇的科創板第四套標準所規定的30億元預期市值。

從國內腫瘤NGS行業快速增長的草莽時期脫穎而出,世和基因圍繞腫瘤患者的精準醫療需求,建立起了從風險人群早篩早診、明確基因分型指導臨床用藥選擇到提示耐藥機制、監測術后復發的腫瘤精準醫療全周期分子診斷服務和多元化的產品。

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統計,2020年,世和基因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規模躋身全國腫瘤NGS市場TOP3,占據約10%的市場份額。

從排位賽到淘汰賽

1987年出生的邵陽,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4歲上小學,13歲出國讀高中,16歲進入多倫多大學免疫學專業,20歲大學畢業后保送碩博連讀,邵陽在最有拼勁的年紀、飽學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與后來深刻改變人類臨床實踐的基因測序技術在大爆炸中撞了個滿懷。

就讀醫學博士期間,邵陽發現高通量測序的價格下降越來越快,他看到了這項技術在臨床應用的曙光,便著手創業。為了籌集啟動資金,他賣掉了自己在加拿大購置的房產、背上了銀行貸款,和幾個創始合伙人埋頭做技術研發。創業之初,邵陽曾做過一個趨勢研判,對世和基因后來的發展影響深遠。

當時,后來在癌癥診療領域一騎絕塵的Foundation Medicine已經聲名鵲起,并推出自己的商業化產品,如果在海外市場與其硬碰硬,資歷尚淺的世和基因贏面并不大。邵陽決定回到國內,把團隊掌握的腫瘤NGS技術針對國人的體制特點優化升級,去征服還是一片空白的國內市場。

于是,2013年3月,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設立,邵陽任董事長,公司專注于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2年后,邵陽和世和基因迎來了預期中的國內腫瘤NGS市場增長快車道。到2017年,新生的世和基因已經在營業收入、檢測樣本數量和醫生數量等多個維度,超越了大多數競爭對手。

重大的轉折發生在2018年。當年,世和基因自主研發的“EGFR/ALK/ROS1/BRAF/KRAS/HER2 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 獲得國家藥監局注冊審批,成為國內同期首批獲準上市的腫瘤伴隨診斷高通量基因檢測產品之一。

該產品全面覆蓋肺癌靶向藥物相關常見基因,一次性檢測多個基因位點和突變類型,檢測靈敏度高達 1%。對于尚處于混沌之戰中的國內腫瘤NGS行業,產品注冊資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邵陽在201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說法,國內腫瘤NGS行業從早期的排位賽進入到了淘汰賽階段。后來的事實驗證了邵陽的這個預判,到2020年,燃石醫學、世和基因、泛生子等搶先拿下產品注冊資質的腫瘤NGS企業拿下了國內腫瘤NGS市場中顯約3成份額,根據Frost &Sullivan的數據,這三家頭部企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13%、10%和10%,行業集中的趨勢十分明顯。

此后,世和基因保持了每年超20%的研發費用投入,在現有基因檢測服務體系基礎上積極布局開展相應產品化標準試劑盒研發,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和客戶范圍,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2020年,世和基因開發的非小細胞肺癌組織TMB檢測試劑盒,成為國內首個且唯一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高通量大Panel基因檢測試劑盒,目前正處于國家藥監部門技術審評過程中。

也是在這一年,國內腫瘤早篩熱浪來襲,世和基因自主開發了基于液體活檢的多組學腫瘤早篩技術,并啟動泛癌種早篩臨床技術驗證,計劃未來開展針對早篩試劑盒產品的大型臨床試驗,始終走在國內腫瘤精準醫學臨床轉化前沿。

經過多年發展,憑借深厚的技術沉淀、豐富的經驗積累、嚴苛的質量體系、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熟的渠道終端,世和基因已經成為國內專注于腫瘤精準醫療高通量基因檢測領域的領先企業。

大Panel領跑,臨床檢測服務成“現金牛”

與傳統第三方醫檢、IVD企業更擅長提供標準化的儀器、試劑和研發服務不同,世和基因主要收入來源是創新程度更高的臨床檢測服務,根據招股說明書,世和基因的營業收入在過去3年間保持了穩定的快速增長,從2019年的3.94億元上漲到2021年的5.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9.4%。其中,臨床檢測銷售收入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0%。

2019年至2021年,世和基因營業收入結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這是因為,隨著生命科學的進步,人類對于癌癥的認知,腫瘤分型和治療不再完全基于病灶發生區域,還會更多參考分子遺傳信息。近年來,抗腫瘤治療靶點層出不窮,相關靶向藥物推陳出新,以PD-1/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紛紛上市,腫瘤治療選擇愈發豐富,逐步從傳統化療時代進入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療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檢測腫瘤相關基因變異情況,從而確定患者能夠從某一具體治療藥物中更加獲益,對于患者個體化精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世和基因面向主要實體腫瘤和血液系統腫瘤患者提供多樣化的臨床檢測服務,包括通過確定基因分型指導臨床用藥選擇、提示耐藥機制、監測術后復發等。

當然,世和基因在持續強化臨床檢測服務能力上花了很多功夫,形成了與傳統行業截然不同的能力體系。

一方面,作為以實驗室自建項目(LDT)形式對外提供的服務,具備醫療機構資質的醫學檢驗機構,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為此,世和基因自建了完善的醫學檢驗服務體系,在南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設有醫學檢驗實驗室。世和基因的醫學檢驗服務體系被有效整合,能夠快速觸達密度較高的患者群體。

比如,新冠疫情期間,醫學檢驗服務體系被快速調動,開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業務,被列為南京市衛健委指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機構。2021年7月,南京及周邊地區相關新冠疫情發生后,這個體系又再積極響應政府需求,第一時間搭建完成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不斷擴大實驗檢測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更關鍵的一點,世和基因對于復雜的人體腫瘤具有不斷迭代的認知能力,和對臨床創新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于幫助世和基因筑高競爭壁壘的大Panel基因檢測服務。

這里補充一個背景知識,通常,腫瘤精準醫療高通量基因檢測Panel包含一組選定的基因或基因區域,這些基因或基因區域與已知或研究中的疾病或表型有關。

根據檢測基因數量的不同,可以分為小 Panel和大Panel。小 Panel 針對少量基因,通常只覆蓋單癌種相關通路上下游基因信息和常見腫瘤突變基因,通過 PCR 技術或高通量基因檢測均可實現;大 Panel 則通常包含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基因,覆蓋癌種類型廣泛,基因信息更為豐富,需要通過高通量基因檢測方能實現。

隨著腫瘤精準醫療技術持續向縱深發展,大Panel基因檢測項目逐漸成為是腫瘤NGS技術在臨床應用的主流趨勢。相比小Panel基因檢測,大Panel能夠全面覆蓋罕見突變靶點,系統揭示腫瘤伴隨突變,大幅提高臨床檢測效率,從而有效增強免疫治療效果。

一項研究表明,對于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如果僅就單個熱點基因突變進行檢測其陽性檢出率約為 40%;如若進行小Panel 基因檢測,陽性檢出率可增至65%,而進行大Panel基因檢測,則可以在99%的患者中檢測到驅動基因突變。

目前,海外已經大Panel基因檢測產品上市,包括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MSK-IMPACT、美國 Foundation Medicine 公司的“FoundationOne Liquid CDx” 美國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公司的“PGDx Elio Tissue Complete”。在國內,盡管頭部基因科技公司一直嘗試突破,大Panel基因檢測仍處于LDT應用階段。

當前,世和基因的核心服務項目“世和一號”,是全球領先的基于高通量測序平臺的全景多基因大Panel檢測產品。根據招股說明書,世和基因的大Panel基因檢測廣泛適用于實體腫瘤新診斷患者、耐藥患者以及復發患者群體,全面覆蓋437個癌癥主流驅動基因,系統囊括腫瘤相關通路上下游基因信息和罕見突變位點,準確揭示各種基因點突變、堿基插入/缺失、拷貝數變異和基因融合等,用以指導靶向藥物選擇、監測治療效果、提示耐藥趨勢、評估腫瘤遺傳風險。

世和一號與其他大Panel基因檢測產品參數對比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通常,最低檢出限指標(可以穩定檢出的最低突變豐度)會被用來評價腫瘤NGS產品的靈敏度,最低檢出限越低說明靈敏度越高。與前述上產品相比,“世和一號” 的最低檢出限為最低的2%,并且腫瘤細胞含量要求、陽性符合率、陰性符合率、總體符合率等方面也表現優越,這為“世和一號”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腫瘤NGS臨床應用的天花板有多高?

除了強勢的大Panel基因檢測外,世和基因正不斷拓展高通量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的應用范圍。

比如,熱門的mNGS。據招股說明書記載,世和基因開展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基因檢測服務,無需事先體外培養、不依賴先驗信息,全面準確獲取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可以發現全新或罕見的病原體,適用于不明原因感染病原體的科研和臨床應用,助力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斷和臨床用藥選擇,特別是在條件致病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治療方面具有優勢,形成了世和基因多元化業務增長點的組成部分。

從燃石醫學、泛生子到世和基因,曾經叱咤風云的腫瘤NGS龍頭,悉數登陸資本市場,開啟企業經營的新階段。

這個被熱捧、被質疑的行業,仍在腫瘤伴隨診斷的紅海中不斷掙扎,也嘗試在免疫響應、復發檢測等細分領域中探索新的增長點,卻似乎很難再令行業驚艷。那么,世和基因此番逆勢申請IPO,是否意味著腫瘤NGS行業的天花板,其實比之前設想的要高?

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首先,我國腫瘤患病人群基數龐大,但是基因檢測滲透率仍然遠低于歐美。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以新發病人估算,中國市場滲透率約為10.6%,而美國則高達36.1%。

目前,國內市場仍然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三甲醫院以及腫瘤專科醫院,廣大中小城市醫院仍然存在大量空白。隨著臨床教育的持續普及,腫瘤精準醫療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靶向免疫藥物可及性的不斷提升,未來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其次,除了伴隨診斷指導臨床用藥以外,通過技術迭代創新進一步拓展至腫瘤復發監測乃至腫瘤早篩早診領域,覆蓋腫瘤病程全部周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根據 Frost &Sullivan 數據,國內腫瘤高通量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已由2016年的7億元增至2021年的4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41.1%。預計到2025年和2030年,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49億元和491億元,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腫瘤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據估算,腫瘤復發監測、早篩早診的未來市場空間預計將超過用藥指導領域,預計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動能。而這兩個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其中,早診早篩已經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應用領域。在國內腫瘤NGS廠商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之下,腫瘤復發檢測技術和產品正在趨于成熟。

比如,世和基因自主開發了 ATG-seq 超高靈敏度液體活檢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檢測過程中多種背景噪音,同時輔以超高深度測序,實現了對極低豐度腫瘤 DNA 片段的高特異性測序,檢測限低至 0.03%,結束了此前對于術后隨訪的腫瘤病人,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而出現漏檢的情況。

創業進入第10個年頭,世和基因開啟了生長的第二階段。而恰恰是這10年,也見證了國內腫瘤NGS市場曲折跌宕,但持續向前的拼搏十年,這讓我們更加期待,在新的10年里,基因科技可以為人類健康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85后醫學博士賣房創業,即將收獲一個IPO

腫瘤NGS臨床應用的天花板有多高?

圖片來源:Unsplash-Sangharsh Lohakare

文|動脈網

5月16日,平靜的國內基因測序行業,迎來久違的重磅事件:腫瘤高通量測序(以下簡稱“腫瘤NGS”)服務龍頭世和基因,在幾番傳言過境后,終于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此舉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作為走在國內腫瘤NGS臨床創新和應用前列的基因科技公司,世和基因一直是一級市場上十分搶手的明星項目。公開信息顯示,此前,世和基因完成了多輪累計超10億元的私募股權融資,得到了包括禮來亞洲、軟銀中國、朗瑪峰創投、華泰瑞合、易方達、國新資本等在內的多家頭部投資機構青睞。

根據招股說明書,在2021年4月完成的IPO前最末一輪融資中,世和基因整體估值已經高達61.99億元,遠高于其選擇的科創板第四套標準所規定的30億元預期市值。

從國內腫瘤NGS行業快速增長的草莽時期脫穎而出,世和基因圍繞腫瘤患者的精準醫療需求,建立起了從風險人群早篩早診、明確基因分型指導臨床用藥選擇到提示耐藥機制、監測術后復發的腫瘤精準醫療全周期分子診斷服務和多元化的產品。

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統計,2020年,世和基因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規模躋身全國腫瘤NGS市場TOP3,占據約10%的市場份額。

從排位賽到淘汰賽

1987年出生的邵陽,從小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4歲上小學,13歲出國讀高中,16歲進入多倫多大學免疫學專業,20歲大學畢業后保送碩博連讀,邵陽在最有拼勁的年紀、飽學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與后來深刻改變人類臨床實踐的基因測序技術在大爆炸中撞了個滿懷。

就讀醫學博士期間,邵陽發現高通量測序的價格下降越來越快,他看到了這項技術在臨床應用的曙光,便著手創業。為了籌集啟動資金,他賣掉了自己在加拿大購置的房產、背上了銀行貸款,和幾個創始合伙人埋頭做技術研發。創業之初,邵陽曾做過一個趨勢研判,對世和基因后來的發展影響深遠。

當時,后來在癌癥診療領域一騎絕塵的Foundation Medicine已經聲名鵲起,并推出自己的商業化產品,如果在海外市場與其硬碰硬,資歷尚淺的世和基因贏面并不大。邵陽決定回到國內,把團隊掌握的腫瘤NGS技術針對國人的體制特點優化升級,去征服還是一片空白的國內市場。

于是,2013年3月,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設立,邵陽任董事長,公司專注于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2年后,邵陽和世和基因迎來了預期中的國內腫瘤NGS市場增長快車道。到2017年,新生的世和基因已經在營業收入、檢測樣本數量和醫生數量等多個維度,超越了大多數競爭對手。

重大的轉折發生在2018年。當年,世和基因自主研發的“EGFR/ALK/ROS1/BRAF/KRAS/HER2 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可逆末端終止測序法)” 獲得國家藥監局注冊審批,成為國內同期首批獲準上市的腫瘤伴隨診斷高通量基因檢測產品之一。

該產品全面覆蓋肺癌靶向藥物相關常見基因,一次性檢測多個基因位點和突變類型,檢測靈敏度高達 1%。對于尚處于混沌之戰中的國內腫瘤NGS行業,產品注冊資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邵陽在2019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說法,國內腫瘤NGS行業從早期的排位賽進入到了淘汰賽階段。后來的事實驗證了邵陽的這個預判,到2020年,燃石醫學、世和基因、泛生子等搶先拿下產品注冊資質的腫瘤NGS企業拿下了國內腫瘤NGS市場中顯約3成份額,根據Frost &Sullivan的數據,這三家頭部企業所占據的市場份額13%、10%和10%,行業集中的趨勢十分明顯。

此后,世和基因保持了每年超20%的研發費用投入,在現有基因檢測服務體系基礎上積極布局開展相應產品化標準試劑盒研發,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和客戶范圍,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2020年,世和基因開發的非小細胞肺癌組織TMB檢測試劑盒,成為國內首個且唯一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高通量大Panel基因檢測試劑盒,目前正處于國家藥監部門技術審評過程中。

也是在這一年,國內腫瘤早篩熱浪來襲,世和基因自主開發了基于液體活檢的多組學腫瘤早篩技術,并啟動泛癌種早篩臨床技術驗證,計劃未來開展針對早篩試劑盒產品的大型臨床試驗,始終走在國內腫瘤精準醫學臨床轉化前沿。

經過多年發展,憑借深厚的技術沉淀、豐富的經驗積累、嚴苛的質量體系、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熟的渠道終端,世和基因已經成為國內專注于腫瘤精準醫療高通量基因檢測領域的領先企業。

大Panel領跑,臨床檢測服務成“現金牛”

與傳統第三方醫檢、IVD企業更擅長提供標準化的儀器、試劑和研發服務不同,世和基因主要收入來源是創新程度更高的臨床檢測服務,根據招股說明書,世和基因的營業收入在過去3年間保持了穩定的快速增長,從2019年的3.94億元上漲到2021年的5.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9.4%。其中,臨床檢測銷售收入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0%。

2019年至2021年,世和基因營業收入結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這是因為,隨著生命科學的進步,人類對于癌癥的認知,腫瘤分型和治療不再完全基于病灶發生區域,還會更多參考分子遺傳信息。近年來,抗腫瘤治療靶點層出不窮,相關靶向藥物推陳出新,以PD-1/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藥物紛紛上市,腫瘤治療選擇愈發豐富,逐步從傳統化療時代進入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療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下,檢測腫瘤相關基因變異情況,從而確定患者能夠從某一具體治療藥物中更加獲益,對于患者個體化精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世和基因面向主要實體腫瘤和血液系統腫瘤患者提供多樣化的臨床檢測服務,包括通過確定基因分型指導臨床用藥選擇、提示耐藥機制、監測術后復發等。

當然,世和基因在持續強化臨床檢測服務能力上花了很多功夫,形成了與傳統行業截然不同的能力體系。

一方面,作為以實驗室自建項目(LDT)形式對外提供的服務,具備醫療機構資質的醫學檢驗機構,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為此,世和基因自建了完善的醫學檢驗服務體系,在南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設有醫學檢驗實驗室。世和基因的醫學檢驗服務體系被有效整合,能夠快速觸達密度較高的患者群體。

比如,新冠疫情期間,醫學檢驗服務體系被快速調動,開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業務,被列為南京市衛健委指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機構。2021年7月,南京及周邊地區相關新冠疫情發生后,這個體系又再積極響應政府需求,第一時間搭建完成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不斷擴大實驗檢測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更關鍵的一點,世和基因對于復雜的人體腫瘤具有不斷迭代的認知能力,和對臨床創新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于幫助世和基因筑高競爭壁壘的大Panel基因檢測服務。

這里補充一個背景知識,通常,腫瘤精準醫療高通量基因檢測Panel包含一組選定的基因或基因區域,這些基因或基因區域與已知或研究中的疾病或表型有關。

根據檢測基因數量的不同,可以分為小 Panel和大Panel。小 Panel 針對少量基因,通常只覆蓋單癌種相關通路上下游基因信息和常見腫瘤突變基因,通過 PCR 技術或高通量基因檢測均可實現;大 Panel 則通常包含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基因,覆蓋癌種類型廣泛,基因信息更為豐富,需要通過高通量基因檢測方能實現。

隨著腫瘤精準醫療技術持續向縱深發展,大Panel基因檢測項目逐漸成為是腫瘤NGS技術在臨床應用的主流趨勢。相比小Panel基因檢測,大Panel能夠全面覆蓋罕見突變靶點,系統揭示腫瘤伴隨突變,大幅提高臨床檢測效率,從而有效增強免疫治療效果。

一項研究表明,對于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如果僅就單個熱點基因突變進行檢測其陽性檢出率約為 40%;如若進行小Panel 基因檢測,陽性檢出率可增至65%,而進行大Panel基因檢測,則可以在99%的患者中檢測到驅動基因突變。

目前,海外已經大Panel基因檢測產品上市,包括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MSK-IMPACT、美國 Foundation Medicine 公司的“FoundationOne Liquid CDx” 美國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公司的“PGDx Elio Tissue Complete”。在國內,盡管頭部基因科技公司一直嘗試突破,大Panel基因檢測仍處于LDT應用階段。

當前,世和基因的核心服務項目“世和一號”,是全球領先的基于高通量測序平臺的全景多基因大Panel檢測產品。根據招股說明書,世和基因的大Panel基因檢測廣泛適用于實體腫瘤新診斷患者、耐藥患者以及復發患者群體,全面覆蓋437個癌癥主流驅動基因,系統囊括腫瘤相關通路上下游基因信息和罕見突變位點,準確揭示各種基因點突變、堿基插入/缺失、拷貝數變異和基因融合等,用以指導靶向藥物選擇、監測治療效果、提示耐藥趨勢、評估腫瘤遺傳風險。

世和一號與其他大Panel基因檢測產品參數對比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通常,最低檢出限指標(可以穩定檢出的最低突變豐度)會被用來評價腫瘤NGS產品的靈敏度,最低檢出限越低說明靈敏度越高。與前述上產品相比,“世和一號” 的最低檢出限為最低的2%,并且腫瘤細胞含量要求、陽性符合率、陰性符合率、總體符合率等方面也表現優越,這為“世和一號”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腫瘤NGS臨床應用的天花板有多高?

除了強勢的大Panel基因檢測外,世和基因正不斷拓展高通量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的應用范圍。

比如,熱門的mNGS。據招股說明書記載,世和基因開展感染性病原微生物基因檢測服務,無需事先體外培養、不依賴先驗信息,全面準確獲取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可以發現全新或罕見的病原體,適用于不明原因感染病原體的科研和臨床應用,助力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斷和臨床用藥選擇,特別是在條件致病菌感染及混合感染治療方面具有優勢,形成了世和基因多元化業務增長點的組成部分。

從燃石醫學、泛生子到世和基因,曾經叱咤風云的腫瘤NGS龍頭,悉數登陸資本市場,開啟企業經營的新階段。

這個被熱捧、被質疑的行業,仍在腫瘤伴隨診斷的紅海中不斷掙扎,也嘗試在免疫響應、復發檢測等細分領域中探索新的增長點,卻似乎很難再令行業驚艷。那么,世和基因此番逆勢申請IPO,是否意味著腫瘤NGS行業的天花板,其實比之前設想的要高?

答案或許是肯定的。

首先,我國腫瘤患病人群基數龐大,但是基因檢測滲透率仍然遠低于歐美。根據Frost &Sullivan數據,以新發病人估算,中國市場滲透率約為10.6%,而美國則高達36.1%。

目前,國內市場仍然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三甲醫院以及腫瘤專科醫院,廣大中小城市醫院仍然存在大量空白。隨著臨床教育的持續普及,腫瘤精準醫療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靶向免疫藥物可及性的不斷提升,未來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其次,除了伴隨診斷指導臨床用藥以外,通過技術迭代創新進一步拓展至腫瘤復發監測乃至腫瘤早篩早診領域,覆蓋腫瘤病程全部周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根據 Frost &Sullivan 數據,國內腫瘤高通量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已由2016年的7億元增至2021年的4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41.1%。預計到2025年和2030年,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49億元和491億元,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腫瘤基因檢測市場規模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據估算,腫瘤復發監測、早篩早診的未來市場空間預計將超過用藥指導領域,預計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動能。而這兩個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非常快。其中,早診早篩已經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應用領域。在國內腫瘤NGS廠商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之下,腫瘤復發檢測技術和產品正在趨于成熟。

比如,世和基因自主開發了 ATG-seq 超高靈敏度液體活檢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檢測過程中多種背景噪音,同時輔以超高深度測序,實現了對極低豐度腫瘤 DNA 片段的高特異性測序,檢測限低至 0.03%,結束了此前對于術后隨訪的腫瘤病人,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而出現漏檢的情況。

創業進入第10個年頭,世和基因開啟了生長的第二階段。而恰恰是這10年,也見證了國內腫瘤NGS市場曲折跌宕,但持續向前的拼搏十年,這讓我們更加期待,在新的10年里,基因科技可以為人類健康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红河县| 南康市| 文成县| 甘肃省| 闽侯县| 赤城县| 上饶市| 余干县| 潮州市| 凤冈县| 淅川县| 临高县| 连州市| 泊头市| 沙湾县| 灯塔市| 高淳县| 宁陵县| 隆回县| 韶山市| 吐鲁番市| 虎林市| 隆化县| 九台市| 偃师市| 东丰县| 历史| 城步| 锦屏县| 安福县| 灌云县| 浮山县| 黄骅市| 新田县| 锡林郭勒盟| 耿马| 鹿邑县| 会东县| 临高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