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莓daybreak 翟文婷
"壯年期公司知道自己為何存在,有能力保護自己復雜多面的目標籃子。不僅追求財務目標,也重視處理各種關系。壯年期公司會告訴你,未來它們將會如何賺錢以及為什么賺錢。"
沒有意外。騰訊交出的2022年第一份成績單,找不到關于增速的信息。
財報發布兩天前,馬化騰在《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中的分享,開頭便警示,騰訊的收入與利潤增速放緩。
互聯網告別黃金時代,進入白銀甚至青銅時代,這是所有公司無法回避的現實背景。甚至已經有人預判,2022年接下來的兩個季度,數字大概率不會鼓舞人心。
這是真相,卻不等于全部事實。
騰訊2022年Q1收入同比沒有變化,因為收入大頭「游戲增值服務部分」保持了穩定。如果再進一步拆分就會發現,本土游戲市場收入雖然下降1%,但國際市場卻增長4%。出海行動,是中國公司尋求新增長點的共識。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字是,「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已經成為騰訊收入增長的新引擎。這也是馬化騰所說,增速放緩的同時,騰訊也在換擋,創造更高質量的發展。
自2018年提出產業互聯網轉型以來,騰訊被質疑過toB基因,C與B融合的能力。
三年時間,騰訊收入結構變化,是最直觀的結果;30多個行業超9000家合作伙伴使用400多個解決方案,是產業互聯網影響力滲透的一個側面說明。
影響無數創業者的《企業生命周期》,這樣描述公司的壯年期。
壯年期公司知道自己為何存在,有能力保護自己復雜多面的目標籃子。不僅追求財務目標,也重視處理各種關系。壯年期公司會告訴你,未來它們將會如何賺錢以及為什么賺錢。它們的愿景和進取心是有控制的,并且有可預期的有效執行,而這正是公司在青春期的收獲。
這段話描述的正是壯年騰訊的現狀。
01 toB接棒
2019年Q1,騰訊首次單獨披露「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的收入,當季該板塊收入218億元,貢獻了25.5%的營收。同期網絡游戲板塊收入占比為33.4%。
2021年Q4,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就達到479.58億元,在總收入的占比也提升至33.26%。當季網絡游戲總收入為428億元,收入占比為29.68%。這是騰訊toB服務收入首次超過游戲。
在剛剛發布的2022年Q1財報中,toB板塊的收入占比也達到32%,是繼增值服務外,最重要的營收來源。
外界從宏觀數字和微觀體驗,都明顯感知到企鵝在切換跑道。在財報數據披露的三年中,騰訊toB服務在不同層面,細微動作的調整從未停止。
業務結構是騰訊toB最基礎的動態變化。
騰訊將toB服務定位于連接助手,關注產業生態中每一個「微小單元」,為實體經濟提供各項數字化轉型所需支持。這是騰訊產業互聯網的基本邏輯。
930變革之后,以云服務為基本抓手,為各個垂直行業提供數字化工具,幫助他們連接C端用戶,這是實現路徑。智慧零售解決方案是最先打造的行業樣板。
三年時間,騰訊企業服務的寬度在被不斷拓展。在政務、金融、教育、交通出行、醫療、智慧零售、工業、能源等30多個行業,形成超過400個解決方案,是與9000多家企業合作共建的結果。
比如,在生產制造環節,騰訊將AI應用于工業質檢等復雜環節,替代重復性的、易疲勞的人工勞動,讓大數據和算法發揮效力。工業富聯、富馳高科、三一重工、玲瓏輪胎等實體企業,借此搭上數字化列車,是一定程度上的新工業革命。
數字技術沿著產業脈絡滲透進醫院、學校、銀行、工廠、軌道交通甚至田間地頭,每一個微小的數字力量,都意味著更大的數字生機。
騰訊toB服務的第二層變化是產品結構。
一個明顯的細節是,將企業微信、騰訊文檔、騰訊會議三大核心產品融合打通。
作為騰訊產業互聯網連接的重要工具,企業微信也是toB戰略的重要一塊拼圖,還是微信私域流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微信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CRM、SCM及ERP,是企業專屬連接器。
最新數字是,企業微信連接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量已經超過1000萬,活躍用戶數超1.8億,連接微信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騰訊會議注冊用戶也超3億,月活用戶數突破1億。
也就是說,企業微信既能連接企業內部,還能連接產業和消費者。所以與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的賬號互通、數據互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且迫切。降低工具的復雜性、增強用戶體驗和提高效率,企業是直接受益者。
最典型的應用場景是企業用于上下游連接和管理。比如通過遷移群、二維碼、導入名單等方式邀請企業加入企業微信,實時更新信息狀態;對經銷商和分銷商分組管理;還可以在上下游聯系中使用會議、文檔、日程、微盤等協作工具,產品是基于企業業務運作規律和場景需求而研發布局的。
騰訊企業服務的最新動作是,有意識地調整收入結構。
2021年騰訊全年報發布時,曾有分析師提問,企業服務對整體業務的利潤率有一定稀釋,是否有一個時間點,騰訊希望改變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利潤增長,使其增長速度遠高于平均水平?
劉熾平回答,此前云服務行業一直在努力擴大業務規模,以便可以建立盡可能多的客戶關系,導致比較低的利潤率。一旦達到合適的規模,就可以真正關注健康增長。
去年Q4以來,騰訊企業服務一直在主動調整收入結構,向視頻云、網絡安全、通信數據庫等毛利率更高的PaaS領域加大資源投入。包括對SaaS的關注,擴大用戶規模的動作從未停止。
02為底層能力做長期投入
在關注收入增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大公司的投入。比如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研發。這被認為是科技公司未來命運的晴雨表。
2022年Q1,騰訊研發投入為153.8億元,同比增長36%。2021年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41%,新增研發項目超6000個,相比2020年增長51%。
如果拉長時間維度,2019年至今的三年,騰訊對研發投入的金額絕對值在增長的同時,有兩個數字值得關注。
一是,研發投入在總收入的占比,從2019年Q1的7.6%已經逐年上升至2022年Q1的11.35%。二是,當季在一般及行政開支的比重,也基本保持在57%以上。也就是說,不論收入增速高低,研發投入基數不受影響。
過去三年,騰訊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200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toB服務,底層能力的長期建設。
最重要的成績是,騰訊完成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芯片、SaaS等在內的自研體系,這是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底座。
比如,硬件領域,騰訊旗下的星星海實驗室,已經發布了包括星星海服務器在內的多款自研硬件產品。國內首個規模應用100G超大網絡云服務器產品系列,就出自這里。
再比如,操作系統也是騰訊自研投入的重點領域,Tencent OS這款產品已經發行十多年。最新成績單是,2021年騰訊對外發布全域治理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統遨馳,計算正式進入億級時代。無疑這會加速實體產業的數字化進程,甚至影響普通人每天的生活。
騰訊與廣州地鐵集團聯合開發的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穗騰OS 2.0」,這是基于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新一代軌道交通操作系統,業內首創。
廣州地鐵18號線末班車抵達終點,往往都是深夜,站長應用穗騰OS就能一鍵完成關閘門、關燈、關電梯、關空調各種動作,數字化流程相比之前節省近40分鐘。對于每個夜行人來說,這是多么寶貴的40分鐘。
自研技術還為構建騰訊會議、騰訊文檔、企業微信等SaaS產品生態,提供了重要土壤。從基礎設施層到應用層的技術體系統一,能非常好的保證前端用戶體驗。底層技術的穩固,也更利于騰訊向PaaS和SaaS服務的重心遷移。
這只是財報所體現出對底層技術的長期投入。還有一些隱形的變化,體現在集團戰略層面。
過去兩個財季,騰訊相繼減持京東和Sea。這個行為,除符合平臺經濟監管政策導向外,就是將資金投入到硬科技公司。
2021年Q4以來,騰訊已投資游戲手機公司黑鯊科技、AI 視覺計算公司摩爾線程等多家硬科技公司。當短期利潤增速放緩的同時,未來長期增長的種子已經埋下。
壯年期公司就像一棵成熟的大樹,果實里包含著新樹苗的種子。新的業務單元不只具有新的職能,它們還是新的利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