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包財經
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作為一只國企改革主題基金,基金合同規定投資于國企改革主題的股票和債券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然而,基金2022年一季度末前三大重倉股持倉市值占當期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達23%且均為民營企業,存現明顯的“風格漂移”嫌疑。
同時,基金換手率高企,成立7年單位凈值不足0.5元,基民損失嚴重。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是否違背證監會《意見》精神?長盛基金合規管理是否缺失?其他產品是否存在類似情況?
面包財經【合規透視】系列研究,將對照《意見》精神繼續透視各家基金公司相關產品的合規情況。
長盛基金旗下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業績表現欠佳,2015年成立至今該基金單位凈值下跌52.3%,基民嚴重虧損。

圖1: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成立至今單位凈值走勢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主要投資于與國企改革主題相關的公司,基金合同中規定投資于國企改革主題的股票和債券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
2022年一季度末,該基金前三大重倉股市值占比近23%,但這三只重倉股與國企改革主題的關聯度似乎并不強,有“風格漂移”之嫌。
此外,長盛國企改革混合重倉股更換頻繁,換手率較高。這是否與證監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倡導的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相違背?
成立7年凈值腰斬,業績表現同類基金中墊底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基金主代碼:001239)是長盛基金旗下的一只靈活配置型基金產品,成立于2015年6月,成立至今近7年。成立時基金份額共32.5億份,對應基金資產凈值為32.5億元。
成立后沒多久,長盛國企改革混合單位凈值便一路下跌,2018年10月其單位凈值最低下探至0.36元,較成立時單位凈值跌幅近64%。
成立至今(截至5月17日,下同),長盛國企改革混合單位凈值收益率為-52.3%,跑輸其業績比較基準59個百分點。同期,同類基金單位凈值收益率平均值為35.6%,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業績表現在同類500余只基金產品中排在倒數。

圖2:長盛國企改革成立至今業績表現
或許是受業績表現不佳的影響,長盛國企改革混合基金份額遭贖回嚴重。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該基金基金份額減少至9.85億份,較成立時減少近70%;基金資產凈值僅余5.02億元。
重倉股與國企改革主題關聯度不強,有“風格漂移”之嫌
梳理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最近幾個報告期的重倉股發現,其重倉股票與國企改革主題的上市公司關聯度似乎并不強,有“風格漂移”之嫌。
據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最近一次(2021年6月29日)發布的基金合同,其投資于國企改革主題的股票和債券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
該基金合同中對國企改革主題上市公司的界定為:一是直接或間接受益于已經公告的國企改革方案的上市公司,參與或在國企改革進程中獲得發展機遇、利潤增長點的上市公司;二是處于國企改革的重點區域、行業,且改革預期較確定的國有企業,或與上述國有企業有較大業務關聯的上市公司。
以2022年一季度末重倉股為例,長盛國企改革混合前三大重倉股分別為天齊鋰業、普利特、智飛生物,這三只股票的持倉市值占當期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達23%。其中天齊鋰業、普利特已連續重倉多個季度。

圖3:2022年一季度末長盛國企改革前十大重倉股
天齊鋰業、普利特、智飛生物這三家上市公司均為民營企業,控股股東均為境內自然人或非國有法人。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這三家公司國家持股、國有法人持股比例均為0。
翻查這三家上市公司最近幾年的相關公告,其業績增長的驅動因素與國企改革相關企業的關聯度并不強。
天齊鋰業近年來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提升拉動了鋰電池產業鏈的景氣度;普利特營收增長得益于高分子改性材料行業規模的增長;智飛生物近年來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的研發。
這些公司并不是從國企改革中獲得發展機遇或利潤增長點,并且從歷史公告中也并未發現它們與改革預期較強的國有企業有較大的業務關聯。若定義它們為國企改革主題上市公司,是否有些牽強?
是否與證監會《意見》精神相違背?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重倉股更換也較為頻繁。2022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較上一報告期更換了6個;2021年年末前十大重倉股較上一報告期更換了8個。2021年四個報告期前十大重倉股數據中,共出現了26只不同的股票。

圖4:長盛國企改革2022年一季度末與2021年末前十大重倉股對比
2021年全年,長盛國企改革混合持倉換手率達736%??梢院唵蔚睦斫鉃?,全年長盛國企改革所持倉的全部股票買入又賣出,重復進行了7次左右。
證監會近日發布的《意見》指出,引導基金管理人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采取有效監管措施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為,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功能作用。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前三大重倉股似乎與國企改革主題的關聯性并不強,有“風格漂移”之嫌。并且該基金重倉股更換頻繁,換手率較高。是否與監管機構倡導的限制“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相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