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對于券商資管“新勢力”來說,銀保監會新出臺的這項政策正促成他們平穩走向20萬億的險資市場。
近日,為進一步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中國銀保監會修訂發布了《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且對《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完善,形成了《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中國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明確表示,為推動相關業務平穩過渡,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對于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核準設立、展業尚不滿三年的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年限、管理規模可以與證券公司母公司連續計算;因并購重組、風險處置等原因,新設公司承接原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年限、管理規模可與原公司連續計算。
對此,2020年1月成立的安信資管認為,將資產管理子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年限、管理規模與證券公司母公司連續計算,有利于實現新設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與原合作保險之間合作關系的平穩過渡,同時也有利于新設證券資產管理公司進一步拓展與保險之間的合作。
實際上,作為母公司資管業務的“繼承者”,相關牌照的繼承此前并不是一帆風順。
一位券商資管公司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母公司之前是有保險受托資格的,但是子公司并沒有馬上繼承這一說,需要重新申請。”
例如,2014年成立的長江資管,母公司長江證券早于2012年取得受托管理保險資金業務資格,2017年經中國保監會獲準,以子公司的身份再次取得該資質。
除了長江資管,2010年成立的國泰君安資管、2014年成立的財通資管等,均在公司成立后4年內獲批險資的受托資格。
不過這一途徑在2020年戛然而止,正巧碰上券商資管公司的“設立潮”。
2020年10月,“放管服”改革之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優化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取消保險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備案管理。上述券商資管公司高管稱:“銀保監會答復是,其他金融機構受托保險資金管理備案也不再接受新增備案。”
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2021年9月披露的受托管理保險資金的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會員名單中,共有25家公司,其中包括7家券商資管公司。

名單中更多的券商目前已經成立或正在積極籌備自家的資管子公司。
其中,已成立的安信資管、德邦資管、天風資管等展業均不到2年。2020年1月,安信證券旗下的安信資管正式成立,同年6月獲準開業;2020年3月,德邦證券旗下的德邦資管獲批成立,同年12月獲準開業;2020年8月,天風證券旗下的天風資管正式成立,同年12月獲準開業。
頭部券商的資管子公司已經在“跑步入場”。2021年期間,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紛紛宣布擬成立全資資管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資管子公司已收到證監會反饋。
安信資管表示,資管新規的發布實施,對規范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證券公司設立資產管理專業子公司,將資管業務與證券公司其他業務相隔離是大勢所趨。
不過從行業整體來看,券商資管在險資市場中仍然是“勢單力薄”。
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2021年度調研數據顯示,193家保險公司共涉及投資資產21.76萬億元,保險資金委托投資模式以關聯方保險資管和自主投資為主,委托業外管理人僅占3.45%。
一位已獨立獲批資質的券商資管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很多保險有自己的資管子公司,通常他們都給自己的資管公司做。我們公司有牌照,但是好像用得不太多。”
據了解,券商資管與保險機構的合作主要以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為載體開展。在該業務中,保險資金為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者,券商和券商資管公司作為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履行主動管理職責。
安信資管認為,《通知》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雙方合作進行了規范:一是將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納入可投資金融產品范圍,為券商資管與險資合作打開了空間;二是明確了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管理人的資質的要求及管理能力要求,為券商資管與險資長期健康發展打下基礎;三是規范了險資投資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的內部程序,維護險資的投資安全;四是要求保險機構投資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具備穿透管理能力,真實反映投資資產風險,防范投資風險。
展望未來,安信資管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公司的投研能力及產品定制能力,積極尋求拓展與險資的合作,在固定收益、固收+、FOF以及權益投資等領域為險資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上述券商資管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現在保險和我們合作,主要是權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