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年報“難產”,退市風險懸頂。5月23日晚間,未來股份(600532.SH)公告稱,因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未按時披露年報),5月12日公司被證監會立案。
同日公告顯示,未來股份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2021年年度報告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股票已于2022年5月5日起停牌。如公司在停牌2個月內仍無法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則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此前的4月27日,上交所就會計差錯更正事項向未來股份發出監管工作函。
據未來股份4月27日公告,公司在進行必要的資產清查和債權債務核實等事項時,發現以前期間存在會計差錯,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追溯重述更正前期的重要差錯,需追溯調整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致2020年年度報告貨幣資金減少6億元,預付款項增加6億元。
未來股份表示,本次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暨追溯調整,公司預計將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兩個月內完成會計差錯更正后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及審計報告的披露工作。同時,就本次會計差錯更正,公司已告知2021年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機構。上述會計差錯更正是公司在2021年度報告編制過程中發現的,依據會計準則予以追溯調整。
4月30日,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上交所對未來股份下發監管工作函,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啟動公開譴責等紀律處分程序。
2月18日, 因重大關聯交易及對外擔保未及時履行決策程序及披露義務,未來股份及相關責任人被上交所給予紀律處分決定,其中對原實際控制人顏靜剛、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崔之火、時任財務總監朱士民,時任董事呂彥東予以公開譴責處分,對時任董事會秘書鄭金予以通報批評處分。
去年年底,未來股份及公司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俞倪榮,還因信披違規、未能履行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等原因,收到上海證監局下發的警示函。
未來股份可謂是在轉型的道路上“越走越難”。2002年上市以來,未來股份已經四次更名三換主營業務。上市公司原本主營煤炭、化工品精對苯二甲酸兩個類別的貿易業務。
近兩年,公司業績平平,截至2021年三季報,實現營收6.97億元,同比下滑75.96%;虧損0.1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主營業績不振,未來股份卻堅定切入醫療領域,密集收購醫療資產。2021年9月,未來股份披露稱,擬合計以交易對價8.96收購上海元慶投資100%股權、上海樹林投資100%股權,兩家標的公司各持有目標公司國際醫學中心14.9329%股權。2021年12月,上市公司子公司擬收購Fullerton Healthcare Corporation Limited(以下簡稱“標的公司”),標的公司主營投資控股,預計全部標的股權的價格約7億-8億新加坡元(約合34億元-39億元)。年內, 未來股份全資子公司還擬收購四家美國手術中心不少于75%股權。
大手筆并購醫療資產轉型,能否讓上市以來便頻頻虧損的未來股份實現“翻身”,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停牌前4月28日收盤,未來股份報14.7元/股,該股還在2021年12月走出近六年來的股價高點19.71元/股。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未來股份股東戶數為1.14萬戶,較2021年年初減少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