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以縣域為單位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目前居民縣域內就診率已超過90%。
2022年5月24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健康扶貧工作成效以及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展。國家衛健委基層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諸宏明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衛健委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農村衛生事業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諸宏明介紹,到2021年底,全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達2.3萬個,鄉鎮衛生院達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縣鄉村全覆蓋。此外,國家衛健委先后開展“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等活動,指導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目前居民縣域內的就診率超過90%,鄉村兩級診療量縣域內占比長期保持2/3以上。
“我們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提供主動式的服務,持續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諸宏明介紹,到2022年,全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補助標準提高到了84元,農村居民能夠在常住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預防接種、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等12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服務內容越來越豐富,覆蓋面越來越廣。
在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國家衛健委在全國800多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引導醫共體提升醫療能力,同時將更多工作轉向健康管理,90%以上的試點地區實現醫共體內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通過開展遠程醫療開始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農村居民已經能夠在基層獲得縣級甚至省市級專家高水平的服務。
諸宏明還介紹,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從2016年開始實施,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143.5萬家庭醫生,他們組建了43.1萬個團隊為居民提供簽約服務。 家庭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健康管理等服務,起到了醫防融合的紐帶作用,有效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還存在發展中的問題,比如‘簽而不約’的情況、家庭醫生數量不夠的問題,我們要擴大家庭醫生的規模,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工作機制,加強保障,同時還要加強對居民的宣傳和引導,調動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雙向的積極性”,諸宏明說。
國家衛健委鄉村振興辦主任、財務司司長何錦國介紹,脫貧攻堅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4000億元,支持脫貧任務重的25個省份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同口徑年均增長11.6%,還專門設立了832個貧困縣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對貧困地區建設項目實行“應納全納”,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700多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所在省份15萬多個醫療衛生機構的項目建設。
據介紹,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建設。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加快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醫師化發展,加快信息化和遠程醫療在農村地區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