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投財經
5月26日,阿里巴巴(09988.HK)發布公司2022財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以及第四季度(2022年1-3月)財務業績報告,2022財年,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長19%至8,530.62億元人民幣,但2022財年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卻下降20%至1,582.05億元人民幣,集團深陷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阿里已經成長為一家橫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公司,單一的業務增長引擎無法支撐公司長遠的發展,目前阿里的業態是多業務引擎驅動。除了傳統的中國零售商業業務穩健增長,阿里的云計算業務后來居上正成為集團的第二增長引擎,但也有個別板塊收益不佳造成虧損。
阿里2022財年各業務板塊的具體表現如何?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受哪塊業務拖累?阿里云對集團整體的業績拉動力能持續凸顯嗎?
01 對其他業務“補貼”力度加大,阿里增收不增利
2022財年阿里巴巴集團錄得總收入8530.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9%,阿里近十年來的營收規模增長非常迅速,十年間翻了近30倍,隨著規模的壯大,集團的收入增速也逐漸放緩。隨著放緩的還有凈利潤的同比,2022財年阿里錄得Non-GAAP凈利潤1363.9億元,但同比下降了20.7%,這是阿里巴巴Non-GAAP凈利潤十年來首次錄得同比負增長。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阿里的商業版圖分為四大塊業務,分別是核心商業、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創新及其他業務;2022財年這四大塊業務的收入貢獻分別為86%、9%、4%、1%。
阿里的收入頂梁柱核心商務業務,主要包含了中國商務(淘寶、天貓、閑魚、1688.com等)、國際商務(阿里巴巴國際站、Lazada等)、菜鳥物流(菜鳥驛站)、本地生活服務(餓了么等)。在2022財年,阿里的總收入取得19%的增長,主要來自核心商務中中國商務的貢獻驅動,其中淘寶和天貓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阿里為促進用戶增長以及補貼商家,對淘特和淘菜菜的投入增加,造成中國商務業務凈利潤大降,2022財年中國商務業務EBITA同比下降15%,同時也是拖累阿里2022財年總體凈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對國際新業務以及物流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加大、用戶補貼增加等,除了中國商務,2022財年阿里的國際商務、本地生活服務、菜鳥等其他業務的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云計算業務是阿里除中國商務唯一一塊實現盈利且凈利潤同比正增長的業務。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02 云業務率先實現盈利,阿里云長期價值有望釋放
堅定推進多引擎增長是阿里長期的增長戰略,其本質是通過中國商務業務的成功來補貼其他業務的發展。從各業務的表現來看,阿里多數業務還處在虧損狀態,但云計算業務在2022財年的驚喜表現展現了阿里多產品矩陣戰略的成果,云業務正逐漸成為阿里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2022財年,阿里云業務實現收入745.7億元,同比增長24%,雖然收入增速呈下降趨勢,但阿里云在經歷了12年的發展后,首次實現盈利,也是阿里除中國商務業務外率先實現盈利的業務。2022財年阿里云經調整EBITA(一項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由2021財年虧損22.51億元,扭虧至2022財年的盈利11.46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阿里云共全球27個地區提供云計算服務,并于本財年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及德國新增互聯網數據中心。此外,2022財年,釘釘宣布有關協助客戶加快組織及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截至2022年3月31日,利用釘釘遠距離工作的機構用戶超過2,100萬個。
在阿里的多引擎驅動業態中,云計算業務率先跑贏,有望成為阿里的第二增長引擎。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云計算是各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技術,其實不僅僅是阿里,包括騰訊(00700.HK)、百度(BIDU.US)等互聯網大廠在內,培養云業務作為公司的第二增長引擎已經逐漸成為行業的趨勢。
包含騰訊云在內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是騰訊的朝陽板塊,承載著騰訊新的增長希望,
2021年四季度,騰訊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錄得收入480億元,同比增長25%,是騰訊三大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業務,同時這塊業務的規模首次超過騰訊游戲業務的收入規模。
百度2021年云服務業務總營收為151億元,同比增長64%,占百度收入的12%。百度在2021年財報的業績會議上提到,過去一年百度智能云在制造業、能源業、交通、汽車等行業都有拓展,這些垂直行業的收入增長了一倍,未來一年百度的戰略重點是繼續推進智能云服務的增長。
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上,除了BAT,賽道上還有華為云、天翼云、金山云等玩家。根據Canalys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阿里云在國內市場保持份額領先,達37%;華為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緊隨其后,市場份額分別為18%、16%、9%。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中小企業上云,工信部提出到2022年底促進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云。同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未來幾年或將是中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時期。Canalys預計,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84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維持在25%。
國內云計算市場前景廣闊,阿里云暫居龍頭地位,隨著國家政策推動和企業上云需求的不斷增加,阿里云的長期價值有望得到釋放。
(數據來源:Canalys,東興證券)
綜上,云業務率先實現盈利是阿里2022財年年報的最大亮點,也是阿里多引擎業務戰略中的首份捷報,在政策推動、市場云需求確定的背景下,云服務正發展為包括阿里在內的眾多互聯網大廠的第二增長引擎。
但除了中國商務業務和云業務,阿里的其他業務均處在虧損狀態,并且虧損幅度在2022財年有所擴大,因此造成集團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如果未來阿里的其他業務持續虧損,短期內凈利潤恐將繼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