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日前表示,今年6月份的經濟反彈幅度很可能比2020年同期更高,單月GDP同比增速可能達到5%左右,二季度經濟增速預計會在0.5%左右。
周二晚間,他在一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一場直播活動上說,6月份對于整個二季度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疫情全面控制住,將會是一個投資加速,消費反彈的過程,國內經濟也可以實現正增長。
“從目前的判斷來看,特別是從各個地方最近公布的穩經濟一攬子舉措的實施細則來看,6月份的反彈幅度很可能比2020年5月份、6月份要猛,一個重要原因是各級政府必須要完成任務,第二是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知道復工復產的癥結在什么地方。”劉元春周二晚間在一場直播活動上說。
3月尤其是4月以來,新一輪疫情在京滬等經濟重鎮爆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從財政、金融、供應鏈、消費和投資、能源、民生等六個方面出臺了33條具體的穩經濟措施,并要求有關部門要對一攬子措施盡快逐項細化并公布實施。
上周,李克強總理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進一步表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目前,多個地方政府已出臺了針對本地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例如,5月29日,上海市發布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從紓困各類市場主體、全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大力促進消費恢復、穩就業和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等八個方面提出50條具體措施。
5月31日,浙江省發布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財政支持、金融支持、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本民生等八個方面38條政策。
劉元春進一步表示,如果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同比0.5%左右,再加上一季度4.8%的同比增長,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在3%左右,要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5.5%以上的全年增長目標,下半年增速要達到7-8%。
“要實現這一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攬子穩增長方案的落地執行,這也對地方政府財政對于三季度、四季度各種一攬子政策的持續支撐的能力提出了一些挑戰。”劉元春說。
在當晚的研討會上,劉元春還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結癥性問題就是內需不足,而內需不足的核心問題在于消費不足,而不是投資不足。
他表示,投資在當期是需求,但形成固定資產之后就演變成供給,從宏觀動態平衡角度來講,如果過度依賴投資來進行擴內需,而沒有大規模的需求跟上,一定會演變成消費不足的一種經濟病。
“這種經濟病,無論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里,還是從凱恩斯主義的框架里來看,消費不足就表明一個經濟體的內生扭曲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說。
劉元春指出,這些年來重投資,不重消費,原因不僅僅是由于投資是一個立竿見影的參數,更重要的是投資有抓手。“在過去工業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很擅長于抓投資,它有一整套的體系和利益鏈條來進行抓投資,但是受制于一系列因素,消費卻沒有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