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觀察
26年前,憑一句“冷熱酸甜,想吃就吃”風靡市場的冷酸靈,其母公司開始沖擊A股。
昨日(6月6日),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登康口腔”)披露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擬募集資金6.6億元,用于口腔健康研究中心建設項目等,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主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登康口腔旗下擁有冷酸靈等5大口腔護理品牌,產品涵蓋牙膏、牙刷、漱口水等。截至2021年,冷酸靈牙膏市場零售份額位居行業第四、本土品牌第二。
若IPO成功,登康口腔將成為A股“抗敏牙膏第一股”。
去年賣了11億,抗敏市場占有率60%
登康口腔目前已形成了4大產品矩陣——成人基礎口腔護理產品、兒童基礎口腔護理產品、電動口腔護理產品、口腔醫療與美容護理產品。
上述產品矩陣,各品牌差異化明顯,包括核心品牌冷酸靈、登康;高端專業口腔護理品牌醫研、兒童口腔護理品牌貝樂樂、高端嬰童口腔護理品牌萌芽等。
完善的產品線,為登康口腔創造了可觀的收益。
2019年-2021年,登康口腔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4億元、10.30億元和11.4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63億元、0.95億元和1.19億元。不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呈穩步增長之勢。
登康醫療主要財務數據(數據來源于招股書)
這一業績,在中國牙膏市場,位居前列。據尼爾森2021年線下零售統計數據,冷酸靈牙膏市場零售額份額位居行業第四、本土品牌第二;冷酸靈牙刷市場零售額份額位居行業第五、本土品牌第三;“貝樂樂”兒童牙刷、兒童牙膏零售額份額分列兒童品類行業第三、第五。
在抗敏感牙膏這一細分領域,冷酸靈占有絕對優勢。
據尼爾森零售研究院數據,2021年,我國線下渠道抗敏感牙膏市場零售規模為27.48億,是牙膏品類中的第三大線下細分市場,市場份額為10.65%,同比增長2.35%,要高于牙膏品類市場份額-2.26%的整體增幅。
在抗敏感細分領域線下市場,一眾牙膏品牌紛紛入局,如舒適達、云南白藥、舒客和芳草等。不過,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冷酸靈在該領域市場占有率分別為 60.08%、61.00%和59.61%,屬于該細分賽道“領導者”。
產品單價逐年上升,毛利率超云南白藥
從2021年的營收看,登康醫療低于云南白藥、桂林三金等牙膏相關企業,凈利潤僅高于兩面針。
毛利方面,報告期內,登康醫療的毛利分別為3.99億、4.29億和4.81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2.26%、41.71%和42.10%,毛利水平持續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81%。
招股書指出,公司順應市場多元化和高端化需求,產品單價逐年上升。2021年,登康醫療牙膏銷售單價同比增長2.68%。
登康醫療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對比(數據來源于招股書)
與同行相比,登康醫療的毛利率水平要高于云南白藥、兩面針和倍加潔,但低于薇美姿和拉芳家化。不過,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依然顯示出較強的品牌溢價能力。
此外,登康醫療去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僅為3551.8萬元,研發費用率3.11%,相較2019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在償債能力上,登康醫療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均呈下降之勢,且大幅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弱。
銷售模式單一,電商業務占比去年增長116%
不過,登康醫療也存在一些短板。
招股書指出,口腔護理領域的銷售模式一般通過經銷、直供、電商和代加工等模式等進行銷售,產品銷售渠道包括大賣場、超市、食雜店以及電商平臺等。
而登康醫療的主要模式為經銷商模式。2019年-2021年,登康醫療經銷收入分別為8.16億、8.82億和9.30億,分別占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86.63%、85.88%和81.61%。
登康醫療各渠道銷售占比(數據來源于招股書)
可以發現,登康醫療對經銷商模式的依賴逐步減輕。招股書指出,這是疫情影響和公司加大線上電商投入的結果。
2021年,登康醫療電商銷售收入占比達到13.17%,占比大幅提升了116%。同年,登康醫療的前5大客戶中,也首次出現了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的身影,兩者合計占公司當期收入的4.13%。
300億市場,老字號與新銳的對決
在口腔護理賽道,牙膏和牙刷,是核心品類。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1年,牙膏在口腔護理賽道占比59.72%,牙刷(含電動牙刷)占比33.87%,剩下的市場則被漱口水、漱口液和牙線等細分品類“分食”。
根據尼爾森零售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牙膏市場整體銷售規模為339.80億元。主要企業(品牌)包括云南白藥、好來化工(黑人牙膏)、寶潔(佳潔士)、登康口腔(冷酸靈)、高露潔、薇美姿(舒克)、聯合利華(中華)、葛蘭素史克(舒適達)等。此外,中國市場還有日本獅王、韓國LG、納愛斯、立白、兩面針等主體參與角逐。
一眾角逐者中,僅云南白藥、好來化工、登康口腔等前5大企業,就占有60%的市場份額。但“寡頭”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牙膏市場整體分別下滑了5.44%和2.26%。在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和個性化的當下,傳統的牙膏和牙刷品類后勁不足。與此同時,電動牙刷、漱口水和沖牙器等細分品類崛起,資本紛紛押注口腔賽道的“攪局者”。
據化妝品觀察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口腔護理賽道已發生超過10起融資事件,如參半、貝醫生、BOP、呼噶、moqi、茶佳、usmile等。
此外,一批品牌也先后開啟沖擊IPO之路,如去年11月,電動牙刷品牌素士向深交所創業板發起沖擊;今年2月,舒客母公司薇美姿實業(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有望成為港股“國貨牙膏第一股”;同月,牙膏品牌冰泉母公司環亞集團,也正式邁出了沖擊IPO的步伐。
作為一家擁有66年歷史的重慶老字號企業,面對對手林立的口腔護理江湖,登康口腔也玩起了“新花樣”。據招股書信息,公司未來將聚焦牙膏、牙刷、漱口水、牙線等主要賽道,同時重點布局電動牙刷、沖牙器等品類,夯實增長“第二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