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天天IPO
重慶第一個科創板IPO終于要來了。
投資界獲悉,上交所官網顯示,重慶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外山)科創板首發事項通過。至此,山外山有望成為了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重慶公司。
崛起于重慶,山外山是一家專門生產銷售血液凈化設備與耗材的公司,創始人高光勇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重慶人。2001,高光勇做著醫療器械銷售,一次偶然機會目睹了國產血液凈化設備被“卡脖子”的境況后,便創立了山外山。打拼20余年,山外山打破進口血液凈化設備對我國的長期壟斷,大幅度降低我國尿毒癥患者透析治療費用。頗為意外的是,這家并不算知名的公司身后出現了高瓴、華蓋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
通過山外山IPO,我們看到了曾經的創投洼地——重慶,正在雄起。悄然間,VC/PE開始流行組團去重慶。
一位農村學子的逆襲:靠透析機,他埋頭干出一個IPO
山外山的背后,是一位60后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1969年,高光勇出生在重慶涪陵南川的大山里,小時候家庭貧困。他曾在演講中透露,“5歲踩在板凳上煮飯,6-7歲宰豬草,所以手上累累傷口,起碼有上百個刀口。7-8歲到地里割谷子、小麥,10歲開始挑半桶水,13歲犁田,栽秧。”初中時勤工儉學,高中要步行走60多里路才能到學校。
高光勇暗下決心好好讀書,后來考入重慶工商大學。大學期間,高光勇還自學了第二專業會計,為掙生活費干起了家教,一三五家教一個學生,二四六家教一個學生。為了供弟弟讀高中,困難時他就去重慶血站獻血。“在我成長過程中,我一直認為貧窮與苦難是一筆財富,只要有了那種信念,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
大學畢業后,高光勇萌發創業的念頭,他拒絕了留校也拒絕了去自來水公司,選擇被分配到慶鈴汽車公司。這是一家中日合資企業,高光勇希望學習到日本人如何抓質量和管理,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公司。后來,他進入一家醫療器械公司擔任銷售經理,當時公司招了100多個銷售經理做醫療器械和藥品,但高光勇業績每年是冠軍。
很快發生一個小插曲:高光勇家鄉有一個尿毒癥老鄉,因為沒有錢治病最后只好傾家蕩產。彼時尿毒癥的血液凈化設備,被跨國公司壟斷著,價格十分高昂。目睹這一切,高光勇下決心要把這個機器研制生產出來投放市場。2001年3月,高光勇在60余平米的居民樓里創辦了山外山。
由于當時國內血液凈化機技術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在山外山剛起步的時候,高光勇和團隊也對國外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為了招賢納士,山外山通過股權激勵等措施,吸納了一批來自國企、科研所、高校的精英們。
但是創業維艱。高光勇曾回憶那段日子:有時為貨款回不來著急,有時為第二天發不出工資著急,有時為別人來催收款坐在辦公室不離去著急。最艱難時,他把家里的房子抵押給銀行,空調搬來工廠給技術員用,還親自重回前線做銷售。公司的高管甚至把結婚的錢,準備買房的錢都借出來給公司應急。
直至2003年,團隊研發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SWS-2000型血液灌流機并獲得國家專利,填補了我國高端血液凈化設備領域的空白,公司開始步入正軌。
期間,公司參與起草了3項國家標準和5項行業標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上百項授權專利,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4年,山外山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打造了我國血液凈化行業的第一個自主創新品牌——山外山血液透析機,打破了進口血液凈化設備對我國的長期壟斷,大幅度降低血液凈化設備價格及尿毒癥患者透析治療費用達60%以上。
時至今日,山外山血液凈化設備已在國內外累計實現裝機10000余臺,累計在全國1000余家醫院實現了終端裝機,客戶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等多家國內知名大型三甲醫院。2020 年 2 月,公司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認定為“國內血液凈化設備龍頭生產企業”。
重慶第一個科創板IPO將誕生,高瓴、華蓋資本入局
山外山如何撐起一個IPO?
簡單來說,山外山是一家專業從事血液凈化設備與耗材研發銷售企業,公司基于原創性血液凈化設備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了連續性血液凈化設備(CRRT)、血液透析機以及血液灌流機,并自主研發了血液透析濃縮液、血液透析干粉等血液凈化耗材。產品廣泛應用于治療各類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多臟器衰竭和中毒等多種病癥。
血液透析又稱人工腎,也有人叫腎透析或洗腎。眾所周知,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方式之一,血透對減輕患者癥狀,延長生存期均有一定意義。
根據醫招采2022年2月發布的“血液透析機排行榜”,2021年公司產品血液透析機、連續性血液凈化設備(CRRT)在國產同類產品中市場占有率均居前列。公司下屬已建成并運營連鎖血液透析中心9家,為川渝地區近千名終末期腎病患者提供連鎖血液透析醫療服務。
招股書顯示,山外山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Q1營收分別為1.42億元、2.54億元、2.83億元以及6663.85萬元;凈利分別為-3493萬元、1833.4萬元、1814萬元以及735萬元。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醫療機械研究院推算,預計到2020年我國血透患者數量達到83萬人,按照人均每周透析2.5次,年均透析130次,每次透析的價格為240元推算,2020年我國血透市場規模約為259億元。按照同樣的思路推算,預測到2025年我國血液透析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43億元。
而從全球市場來看,費森尤斯和百特公司等在血液凈化設備、血液凈化耗材以及血液透析醫療服務領域均實現了全產業鏈布局。國內企業如山外山、威高血液、寶萊特、三鑫醫療等也已開啟產品系列化布局的進程。
對標國際市場,DaVita是美國最大的腎臟護理服務提供商之一。早在2011年,股神巴菲特曾投資DaVita,截至目前持股比例為34.4%。據悉,DaVita有望成為伯克希爾前十大投資項目之一。2021年,DaVita大漲60%,巴菲特憑借這個項目獲利近20億美元。截止發稿,DaVita市值88.31美元(約合人民幣590億元)。
為此,山外山血液凈化設備系列產品也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招股書顯示產品已遠銷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南非、利比亞、巴基斯坦、希臘、巴拉圭、瑞士、摩洛哥、尼日利亞、秘魯、坦桑尼亞、蘇丹、馬來西亞等 62 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實現了1800余臺的海外市場裝機量。
如無意外,山外山將成為重慶第一個科創板IPO。其實早在2016年,山外山就在新三板上市,但2018年終止了新三板股票掛牌,轉而謀求科創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IPO后,高光勇直接持股為24.252%,劉運君持股為11.8134%,大健康持股為11.055%,珠海岫恒持股為9.7216%,華蓋信誠持股為5.3906%;圓外圓持股為1.3682%,湘江產業投資(SS)。而珠海岫恒背后便是高瓴。
華蓋醫療執行總經理孟楠對投資界表示,山外山創始人高光勇是一個很執著熱情的創業者,在“中國制造”剛剛起步時,山外山就堅持自主研發并且做到了血液凈化領域的龍頭,參與起草了多項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方面也是遙遙領先。此外,山外山在產品布局上比較全面,除了國內市場,一直堅持建設海外渠道,在東南亞等國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對于整個透析行業而言,國內患者的存活率和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換言之國內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政府鼓勵醫院購買國產的設備和耗材,甚至出臺了相關政策,勢必利好國產醫療器械的發展,也是實現國產替代的一個機會。
VC/PE組團去重慶:創投爆發,還有10個IPO趕來
提起重慶,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麻辣誘人的火鍋、直爽的重慶美女,還有數不清的魔幻建筑。作為我國西南經濟重鎮,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擁有無可替代的黃金水道資源,曾是我國的軍事重地和轉運碼頭。時至今日,重慶發展成了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最年輕的直轄市。
這兩年,重慶在創投圈的身影越來越活躍。印象深刻的一幕是2020年,重慶產業引導基金、重慶天使引導基金、重慶渝富控股集團、重慶高新區分別與IDG資本、松禾資本、領航新界、招商國際、京東方集團等機構和企業簽署15份合作協議,簽約金額達到675.55億元。
2021年,重慶市以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公司、重慶科技金融集團為基礎,整合組建成立了重慶科創投。截至2021年8月,重慶科創投已累計發起設立123支子基金,投資階段覆蓋種子、初創、成長、成熟等企業全生命周期,向生物醫藥、物聯網、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1681個項目投資約700億元,向6162家科技型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81億元,為產業轉型升級、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引導作用。
“重慶真的是誠意滿滿。他們常常跑到深圳拜訪,希望吸引更多投資機構落戶。”華南一家創投機構合伙人表示。過去幾年,紅杉中國、高瓴創投、IDG資本、深創投、東方富海、松禾資本、君聯資本、中信建投資、招銀國際、北極光創投、藍馳創投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相繼跑到重慶看項目、落地新基金。
今年3月,渝富控股牽手深創投成立了一支私募股權基金,深創投和渝富控股各出資3900萬元,持股比例均為39%,并列第一大股東;幾乎同一時間,藍馳創投決定將新一期人民幣基金落在重慶,主要投向硬科技、企業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的中小企業。
為何重慶突然在創投圈火起來了?
北京一位創投大佬曾如是說:“過去5到10年,中國VC/PE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重慶優勢不明顯。但如今,投資人的關注點轉向產業互聯網和硬科技,重慶的春天就來了。重慶在精密儀器設備、高端人才等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積累,下一步重慶的機會很多。”
為了吸引VC/PE,重慶出臺了《金融支持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實施方案》《發展股權投資促進創新創業實施意見》《重慶高新區促進科技金融發展辦法》《重慶高新區鼓勵企業上市掛牌扶持辦法》等政策,打造本土創投生態。
實際上,重慶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2021年重慶GDP總量為27984億,增長8.3%,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僅次于北上廣深。在產業結構方面,重慶還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其中,汽車產業是重慶非常重要的支柱產業。2015-2016年,重慶汽車產量一度突破300萬輛,重慶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大汽車生產基地。尤其當新能源汽車發展起來以后,我們熟悉的吉利、長城、比亞迪、理想、北汽、上汽通用等車企均在重慶設立工廠或公司。
此外,重慶還加大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出臺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推動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逐步形成了兩江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和巴南重慶國際生物城等幾個主要的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此前,國內多家頭部VC/PE帶著團隊走訪了一圈重慶企業。他們分享的感觸是,重慶投資的硬條件軟環境都是比較好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重慶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可以打造出龍頭企業,至少是中國龍頭企業,甚至是全球龍頭企業,以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吸引很多企業到重慶來。
目前,重慶已形成以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特色消費品、農副食品加工和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八大產業集群。基于這些產業,這座山城孕育了58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18萬億元。
今年,重慶迎來一波IPO小高峰——泓禧科技、望變電氣、東原仁知服務(H股)、瑜欣電子等4家重慶公司成功上市,而剛上市的AI獨角獸云從科技也是在重慶起家。
還有更多重慶IPO趕來。數據顯示,今年排隊IPO的渝企有11家:其中A股共有9家,創業板最多達6家;申報香港H股上市的有2家,為洪九果品、鄉村基。重慶,正在成為我國創投版圖上一股強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