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進軍VR的扎克伯格,能否實現元宇宙的野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進軍VR的扎克伯格,能否實現元宇宙的野心?

扎克伯格改名并且奔向元宇宙背后,是Facebook難以回避的發展焦慮。

文|陳根

元宇宙的火熱現狀,離不開扎克伯格一手的助推。

去年10月底,扎克伯格宣布,把Facebook母公司更名為Meta,發力元宇宙業務,試圖創造另一種數字現實。盡管扎克伯格的做法遭到了群嘲,有網友形容Facebook改名是“臉書不要臉”。但不可否認,扎克伯格選擇的時機無可挑剔。自去年10月以來,“元宇宙”搜索量飆升,華爾街也在煽風點火。

不僅如此,為了彰顯奔向元宇宙的決心,扎克伯格除了將Facebook改名為Meta,還在VR領域進行了深耕。實際上,自2014年Meta收購Oculus起,扎克伯格就沒停止過對其大力的投資,推出的產品從Rift到Quest 2一代代穩步提升。但問題是,VR能實現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嗎?

Facebook的發展危機

扎克伯格改名并且奔向元宇宙背后,是Facebook難以回避的發展焦慮。

2004年,扎克伯格創辦社交網站Facebook,在Google與Twitter等幾大巨頭的包圍圈中夾縫求生,市值節節攀升,短短數年就成為全球社交“一哥”。Facebook這一指數級爆發的傳奇故事,讓人們毫不吝嗇地將扎克伯格稱為“第二蓋茨”“社交之王”。

遺憾的是,Facebook并沒有對得起全球社交“一哥”的稱譽,反而陷入了數據安全、侵犯用戶隱私,以及利用市場壟斷地位謀取不正當利益等風波中,越來越多的“麻煩”被擺在扎克伯格面前。

近年來,Facebook先后收購了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等熱門應用,打造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社交帝國”。2019年發布一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球MAU位居前五個App,就有四款屬于Facebook系。

當然,大并非原罪,根本問題在于:Facebook無限制并購擴張,在嚴重擠壓了諸多行業個體的生存空間的同時,更在市占率與社交軟件優勢下,憑著用戶對Facebook已經形成了巨大的依賴,對用戶開展了無節制的價值“搜刮”。《新共和》對Facebook的批評中就曾指出,Facebook憑借著自身壟斷地位,無上限追求利益,進而無底線爆發出諸如:向用戶推送病毒式廣告、泄露用戶隱私、偷偷獲取用戶生物特征等種種鬧劇。

而早年間Facebook信息泄露的巨大風波,則成為了這家公司最難洗刷、也是最大的“污點”——2018年,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衛報》爆料,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用戶的信息在用戶不知情的前提下,被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獲取,該公司則制定了大量宣傳產品,精準投放用戶,最終目的則是幫助2016年特朗普團隊參選美國總統。

此外,2020年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更被指控“非法”使用用戶手機攝像頭,竊取上億Instagram用戶生物特征數據,只為給予廣告商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實現更多的盈利。

2021年,Facebook在英國還遭到了23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98億)的集體訴訟,原因是2015年至2019年期間,Facebook通過強加不公平的條款和條件,要求4400萬用戶交出自己個人數據來訪問該社交網絡,并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從而賺取數十億美元各類廣告費用。

當然,更重要的是,Facebook在其既有的技術與商業模式路線上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其股價已經嚴重高估與透支。說到底,扎克伯格的Facebook就是一個基于互聯網技術推動下的開放式的全球社交應用平臺而已,而這個軟件社交平臺底層的硬件技術不是Facebook的,支持這個應用的系統甚至也不是Facebook的——Facebook并沒有核心的技術來支撐其發展。

這就是為什么一直以來,Facebook需要復制競爭對手的應用和功能的原因:當視頻會議應用Zoom大火時,扎克伯格迅速推出與之高度相似的Messenger Rooms;當直播應用Twitch和YouTube Gaming逐漸占據市場后,扎克伯格則拿出了Facebook Gaming;當美國版“咸魚”Craigslist利潤十分客觀時,扎克伯格則送出了Facebook Marketplace。

甚至,有觀點指出:Facebook旗下Instagram熱門Stories功能“照抄”了Snapchat,Instagram上的應用程序Reels則直接“照搬”了TikTok。

走向元宇宙的理想國

為了在Facebook出現增長衰退之前,搞出一個更具有吸引力的故事來說服華爾街,扎克伯格一手助推了“元宇宙”概念的走紅。并且,為了彰顯發力元宇宙的決心,扎克伯格除了將Facebook更名為Meta,還在VR領域進行了深耕。

畢竟,對于Facebook來說,投入資金在一個能夠更快見到收益的領域十分重要。要知道,Facebook有90%以上的收入依靠社交媒體的自有流量變現,而如前所述,這種過于單一的商業模式也一直被人詬病,這種質疑聲在5000萬用戶數據遭泄露及濫用的“數據門”后愈演愈烈。

同時,在商業模式上更加豐富的Tik Tok、Snapchat逐漸成長,也逼迫Facebook為此尋求改變。因此,選擇能夠更快做出產品、獲得收益的VR行業成為扎克伯格基于豐富商業模式的現實考量。

并且,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相對成熟的VR領域,也能夠幫助Meta建立起好的內容生態,積累足夠的消費市場規模,為下一步進軍元宇宙打好基礎。扎克伯格以Quest 2的成功舉例:“Quest 2短短幾個月就成為主流VR頭顯之一”,“內容生態和開發生態也隨之建立起來,這就意味著現在你買一臺Quest 2,還有《FitXR》、《Supernatural》這樣的健身應用、一些社交、辦公、商業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應用供你使用。”扎克伯格認為,1000萬活躍用戶是VR C端市場的“門檻”。他表示,隨著越來越接近這一門檻,生態也會越來越繁榮。

與此同時,據The Information報道,目前Meta的產品路線圖揭曉了6款頭顯的發布計劃。從現在到2024年,Meta將會推出四款VR頭顯,內部代號分別為Cambria、Funston、Stinson、Cardiff。其中,Cambria為高端旗艦VR頭顯,可能在今年9月推出。隨后,Meta將在2023年推出代號為Stinson的VR頭顯,該設備為Quest系列的后續新品。

而在2024年,Meta還將推出代號為Funston的VR頭顯,該設備為Cambria的迭代版本,而Cardiff會作為Quest系列的新品Stinson的迭代產品。也就是說,Meta將交替發布高端VR頭顯和低端VR頭顯,不同價格檔位的VR頭顯將幫助Meta搶占大部分VR頭顯市場的份額。同時,Meta還將發布兩款AR眼鏡,其產品內部代號分別為Nazare和Hypernova。其中,Nazare將在2024年推出,而具有更強功能的AR眼鏡Hypernova將在2026年推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發布可能發布的Cambria。盡管不少媒體和分析師將這款Cambria的VR頭顯認為是Oculus Quest 3又或者是Oculus Quest 2 Pro,但扎克伯格自己曾在Connect 2021大會上說:“Cambria是不同于Quest 2的一款產品,主要面對高端市場。”

這款VR頭顯具有較高分辨率的圖像顯示,并且人們還可以使用它發送電子郵件或者短信。在Meta內部,Cambria常被研發人員叫做Arcata,該設備擁有全彩透視和面部追蹤功能兩大亮點,可以增強用戶的MR體驗。

Cambria搭載的外向攝像頭可以讓VR頭顯的屏幕呈現現實世界的場景。該設備所擁有的全彩透視功能不但可以讓VR頭顯呈現完全虛擬的場景,也可以讓VR頭顯同時顯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就像AR眼鏡那樣。同時,Cambria內置的傳感器能夠實時跟蹤用戶的眼睛和面部表情,可以幫助用戶在Meta的Horizon Worlds和Workrooms等應用程序中生成用戶的虛擬頭像。

理想和現實的距離

通過相對成熟的VR領域進軍元宇宙的理想固然美好,但現實總是骨感的。

從技術角度來看,根據The Information,目前的Cambria VR頭顯同樣使用基于Android的VR操作系統。這意味著,用戶無法通過VR設備使用任何專為PC設計的一些常用的工作軟件,只能通過VR網頁瀏覽器享受部分軟件網頁版的功能。Meta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最近的Quest 2版本更新中增加了支持網頁瀏覽器中打開多個窗口。但如何讓用戶通過Cambria VR頭顯使用一些常用的工作軟件,依然是Meta推動VR頭顯在工作場景中應用面臨的挑戰之一。

與此同時,根據此前The Information的消息匯總,Meta在VR領域的自研計劃屢屢受挫。2022年以來,Meta不但放棄了構建全新的VR操作系統框架,而且其自研的處理器也不如高通的XR 2處理器。這一方面意味著,Meta很難在VR設備的硬件基礎上和Pico、HTC、Lynx等國內外VR頭顯廠商拉開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兩個硬件研發團隊的遇挫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

不僅如此,新產品的發布節奏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Cambria VR頭顯本該在去年年底推出,但由于供應鏈產能、疫情和研發進度的影響,一直延期到今年9月。因此,Meta的產品路線圖僅供參考,具體地新品發布節奏還需要根據情況而定,近年來Meta的新品常常不能如期上線,影響發布節奏。

當然,Mete難以搞出像樣的VR/AR產品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決定著VR/AR產品的不是這個終端的應用層面,而是整個VR/AR的底層產業鏈技術都還不成熟,還不能支撐大規模的商業普及化應用。

事實上,至今為止,由于內容與服務較為匱乏、應用生態不完善,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爆款級、標桿級VR應用都尚未出現,面向消費者的虛擬現實開發內容缺乏變現渠道,尚未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和正向循環。投資機構高盛最近在一份關于AR和VR技術的報告中表示,盡管VR技術正在改進,但目前為止,VR頭顯仍沒有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剛需產品,仍是一小部分人群使用VR設備。也就是說,目前的VR頭顯市場規模仍處于初期發展的階段。

并且,現有應用案例多是定制化解決方案,沒有明晰的行業應用思路,不具備行業內大面積普及推廣的條件,多行業融合應用進展路徑亦不明晰。不僅如此,一些當前次要但非常關鍵,并會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進而決定用戶使用意愿的問題也需要更多的方案解決,比如,電子部件的發熱、高計算能力、高通訊帶寬以及設備發熱量和散熱方式等問題。

說到底,在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宣布元宇宙藍圖的背后,更多的是其他的考慮因素。科技行業從來不缺少新概念,這個領域就是需要一波又一波的新熱度來帶動持續關注和不斷投資。幾乎每隔一兩年,科技巨頭和創投行業都會推出一個又一個新的熱詞,介紹新奇的前沿技術,展示未來的生活愿景,投入巨資打造生態,推高股價與市值。

正如兩年前Facebook推出的Libra計劃一樣,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要組建一個全球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體系,這個超主權貨幣項目的野心并不亞于現在的元宇宙,甚至可能實現“全球金融無國界“的夢想,也一度給Facebook的股價帶來了明顯提升。但是,在各國監管部門的合力打壓下,Facebook不得不在去年無限期擱置了Libra項目。

而現在,“元宇宙”或許就是扎克伯格在Libra愿景泡湯之后尋找到的下一個概念,元宇宙會不會走向Libra的歸途,我們尚且未知,但盲目狂歡于元宇宙,卻必然陷入彼時Libra的陷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馬克?扎克伯格

  • Meta推出融合社交元素的獨立AI應用,與ChatGPT抗衡
  • 特朗普關稅前,扎克伯格拋售股票套現超50億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進軍VR的扎克伯格,能否實現元宇宙的野心?

扎克伯格改名并且奔向元宇宙背后,是Facebook難以回避的發展焦慮。

文|陳根

元宇宙的火熱現狀,離不開扎克伯格一手的助推。

去年10月底,扎克伯格宣布,把Facebook母公司更名為Meta,發力元宇宙業務,試圖創造另一種數字現實。盡管扎克伯格的做法遭到了群嘲,有網友形容Facebook改名是“臉書不要臉”。但不可否認,扎克伯格選擇的時機無可挑剔。自去年10月以來,“元宇宙”搜索量飆升,華爾街也在煽風點火。

不僅如此,為了彰顯奔向元宇宙的決心,扎克伯格除了將Facebook改名為Meta,還在VR領域進行了深耕。實際上,自2014年Meta收購Oculus起,扎克伯格就沒停止過對其大力的投資,推出的產品從Rift到Quest 2一代代穩步提升。但問題是,VR能實現扎克伯格的元宇宙野心嗎?

Facebook的發展危機

扎克伯格改名并且奔向元宇宙背后,是Facebook難以回避的發展焦慮。

2004年,扎克伯格創辦社交網站Facebook,在Google與Twitter等幾大巨頭的包圍圈中夾縫求生,市值節節攀升,短短數年就成為全球社交“一哥”。Facebook這一指數級爆發的傳奇故事,讓人們毫不吝嗇地將扎克伯格稱為“第二蓋茨”“社交之王”。

遺憾的是,Facebook并沒有對得起全球社交“一哥”的稱譽,反而陷入了數據安全、侵犯用戶隱私,以及利用市場壟斷地位謀取不正當利益等風波中,越來越多的“麻煩”被擺在扎克伯格面前。

近年來,Facebook先后收購了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等熱門應用,打造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社交帝國”。2019年發布一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球MAU位居前五個App,就有四款屬于Facebook系。

當然,大并非原罪,根本問題在于:Facebook無限制并購擴張,在嚴重擠壓了諸多行業個體的生存空間的同時,更在市占率與社交軟件優勢下,憑著用戶對Facebook已經形成了巨大的依賴,對用戶開展了無節制的價值“搜刮”。《新共和》對Facebook的批評中就曾指出,Facebook憑借著自身壟斷地位,無上限追求利益,進而無底線爆發出諸如:向用戶推送病毒式廣告、泄露用戶隱私、偷偷獲取用戶生物特征等種種鬧劇。

而早年間Facebook信息泄露的巨大風波,則成為了這家公司最難洗刷、也是最大的“污點”——2018年,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衛報》爆料,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用戶的信息在用戶不知情的前提下,被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獲取,該公司則制定了大量宣傳產品,精準投放用戶,最終目的則是幫助2016年特朗普團隊參選美國總統。

此外,2020年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更被指控“非法”使用用戶手機攝像頭,竊取上億Instagram用戶生物特征數據,只為給予廣告商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實現更多的盈利。

2021年,Facebook在英國還遭到了23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98億)的集體訴訟,原因是2015年至2019年期間,Facebook通過強加不公平的條款和條件,要求4400萬用戶交出自己個人數據來訪問該社交網絡,并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從而賺取數十億美元各類廣告費用。

當然,更重要的是,Facebook在其既有的技術與商業模式路線上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其股價已經嚴重高估與透支。說到底,扎克伯格的Facebook就是一個基于互聯網技術推動下的開放式的全球社交應用平臺而已,而這個軟件社交平臺底層的硬件技術不是Facebook的,支持這個應用的系統甚至也不是Facebook的——Facebook并沒有核心的技術來支撐其發展。

這就是為什么一直以來,Facebook需要復制競爭對手的應用和功能的原因:當視頻會議應用Zoom大火時,扎克伯格迅速推出與之高度相似的Messenger Rooms;當直播應用Twitch和YouTube Gaming逐漸占據市場后,扎克伯格則拿出了Facebook Gaming;當美國版“咸魚”Craigslist利潤十分客觀時,扎克伯格則送出了Facebook Marketplace。

甚至,有觀點指出:Facebook旗下Instagram熱門Stories功能“照抄”了Snapchat,Instagram上的應用程序Reels則直接“照搬”了TikTok。

走向元宇宙的理想國

為了在Facebook出現增長衰退之前,搞出一個更具有吸引力的故事來說服華爾街,扎克伯格一手助推了“元宇宙”概念的走紅。并且,為了彰顯發力元宇宙的決心,扎克伯格除了將Facebook更名為Meta,還在VR領域進行了深耕。

畢竟,對于Facebook來說,投入資金在一個能夠更快見到收益的領域十分重要。要知道,Facebook有90%以上的收入依靠社交媒體的自有流量變現,而如前所述,這種過于單一的商業模式也一直被人詬病,這種質疑聲在5000萬用戶數據遭泄露及濫用的“數據門”后愈演愈烈。

同時,在商業模式上更加豐富的Tik Tok、Snapchat逐漸成長,也逼迫Facebook為此尋求改變。因此,選擇能夠更快做出產品、獲得收益的VR行業成為扎克伯格基于豐富商業模式的現實考量。

并且,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相對成熟的VR領域,也能夠幫助Meta建立起好的內容生態,積累足夠的消費市場規模,為下一步進軍元宇宙打好基礎。扎克伯格以Quest 2的成功舉例:“Quest 2短短幾個月就成為主流VR頭顯之一”,“內容生態和開發生態也隨之建立起來,這就意味著現在你買一臺Quest 2,還有《FitXR》、《Supernatural》這樣的健身應用、一些社交、辦公、商業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應用供你使用。”扎克伯格認為,1000萬活躍用戶是VR C端市場的“門檻”。他表示,隨著越來越接近這一門檻,生態也會越來越繁榮。

與此同時,據The Information報道,目前Meta的產品路線圖揭曉了6款頭顯的發布計劃。從現在到2024年,Meta將會推出四款VR頭顯,內部代號分別為Cambria、Funston、Stinson、Cardiff。其中,Cambria為高端旗艦VR頭顯,可能在今年9月推出。隨后,Meta將在2023年推出代號為Stinson的VR頭顯,該設備為Quest系列的后續新品。

而在2024年,Meta還將推出代號為Funston的VR頭顯,該設備為Cambria的迭代版本,而Cardiff會作為Quest系列的新品Stinson的迭代產品。也就是說,Meta將交替發布高端VR頭顯和低端VR頭顯,不同價格檔位的VR頭顯將幫助Meta搶占大部分VR頭顯市場的份額。同時,Meta還將發布兩款AR眼鏡,其產品內部代號分別為Nazare和Hypernova。其中,Nazare將在2024年推出,而具有更強功能的AR眼鏡Hypernova將在2026年推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發布可能發布的Cambria。盡管不少媒體和分析師將這款Cambria的VR頭顯認為是Oculus Quest 3又或者是Oculus Quest 2 Pro,但扎克伯格自己曾在Connect 2021大會上說:“Cambria是不同于Quest 2的一款產品,主要面對高端市場。”

這款VR頭顯具有較高分辨率的圖像顯示,并且人們還可以使用它發送電子郵件或者短信。在Meta內部,Cambria常被研發人員叫做Arcata,該設備擁有全彩透視和面部追蹤功能兩大亮點,可以增強用戶的MR體驗。

Cambria搭載的外向攝像頭可以讓VR頭顯的屏幕呈現現實世界的場景。該設備所擁有的全彩透視功能不但可以讓VR頭顯呈現完全虛擬的場景,也可以讓VR頭顯同時顯示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就像AR眼鏡那樣。同時,Cambria內置的傳感器能夠實時跟蹤用戶的眼睛和面部表情,可以幫助用戶在Meta的Horizon Worlds和Workrooms等應用程序中生成用戶的虛擬頭像。

理想和現實的距離

通過相對成熟的VR領域進軍元宇宙的理想固然美好,但現實總是骨感的。

從技術角度來看,根據The Information,目前的Cambria VR頭顯同樣使用基于Android的VR操作系統。這意味著,用戶無法通過VR設備使用任何專為PC設計的一些常用的工作軟件,只能通過VR網頁瀏覽器享受部分軟件網頁版的功能。Meta似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最近的Quest 2版本更新中增加了支持網頁瀏覽器中打開多個窗口。但如何讓用戶通過Cambria VR頭顯使用一些常用的工作軟件,依然是Meta推動VR頭顯在工作場景中應用面臨的挑戰之一。

與此同時,根據此前The Information的消息匯總,Meta在VR領域的自研計劃屢屢受挫。2022年以來,Meta不但放棄了構建全新的VR操作系統框架,而且其自研的處理器也不如高通的XR 2處理器。這一方面意味著,Meta很難在VR設備的硬件基礎上和Pico、HTC、Lynx等國內外VR頭顯廠商拉開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兩個硬件研發團隊的遇挫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

不僅如此,新產品的發布節奏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Cambria VR頭顯本該在去年年底推出,但由于供應鏈產能、疫情和研發進度的影響,一直延期到今年9月。因此,Meta的產品路線圖僅供參考,具體地新品發布節奏還需要根據情況而定,近年來Meta的新品常常不能如期上線,影響發布節奏。

當然,Mete難以搞出像樣的VR/AR產品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決定著VR/AR產品的不是這個終端的應用層面,而是整個VR/AR的底層產業鏈技術都還不成熟,還不能支撐大規模的商業普及化應用。

事實上,至今為止,由于內容與服務較為匱乏、應用生態不完善,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爆款級、標桿級VR應用都尚未出現,面向消費者的虛擬現實開發內容缺乏變現渠道,尚未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和正向循環。投資機構高盛最近在一份關于AR和VR技術的報告中表示,盡管VR技術正在改進,但目前為止,VR頭顯仍沒有成為廣大消費者的剛需產品,仍是一小部分人群使用VR設備。也就是說,目前的VR頭顯市場規模仍處于初期發展的階段。

并且,現有應用案例多是定制化解決方案,沒有明晰的行業應用思路,不具備行業內大面積普及推廣的條件,多行業融合應用進展路徑亦不明晰。不僅如此,一些當前次要但非常關鍵,并會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進而決定用戶使用意愿的問題也需要更多的方案解決,比如,電子部件的發熱、高計算能力、高通訊帶寬以及設備發熱量和散熱方式等問題。

說到底,在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宣布元宇宙藍圖的背后,更多的是其他的考慮因素。科技行業從來不缺少新概念,這個領域就是需要一波又一波的新熱度來帶動持續關注和不斷投資。幾乎每隔一兩年,科技巨頭和創投行業都會推出一個又一個新的熱詞,介紹新奇的前沿技術,展示未來的生活愿景,投入巨資打造生態,推高股價與市值。

正如兩年前Facebook推出的Libra計劃一樣,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要組建一個全球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體系,這個超主權貨幣項目的野心并不亞于現在的元宇宙,甚至可能實現“全球金融無國界“的夢想,也一度給Facebook的股價帶來了明顯提升。但是,在各國監管部門的合力打壓下,Facebook不得不在去年無限期擱置了Libra項目。

而現在,“元宇宙”或許就是扎克伯格在Libra愿景泡湯之后尋找到的下一個概念,元宇宙會不會走向Libra的歸途,我們尚且未知,但盲目狂歡于元宇宙,卻必然陷入彼時Libra的陷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兴宁市| 龙门县| 宿松县| 阿克| 同仁县| 沙田区| 沙坪坝区| 侯马市| 夏津县| 彭泽县| 彰武县| 松阳县| 青浦区| 五原县| 香河县| 灵台县| 娱乐| 阜康市| 旬阳县| 汽车| 桃园市| 浦北县| 商河县| 松原市| 历史| 武城县| 广平县| 沾益县| 平谷区| 察雅县| 织金县| 阳东县| 资溪县| 涡阳县| 澳门| 于都县| 新昌县| 达拉特旗| 泗洪县|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