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程璐
近日,阿里巴巴國際站總裁張闊在一場官方直播演講中,梳理了過去數月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更新與迭代,也針對當前的外貿新形勢,提出了平臺應當從哪些方面,幫助中小外貿企業實現增長。
針對很多中小企業關心的“全球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張闊在演講中表示,國內供應鏈的選擇性外溢并非被動轉移。從全球分工角度看,勞動密集型產業流向更低用工成本的國家和地區,這個趨勢從未發生改變。
他透露,從跨境平臺的數據來看,近年來,越南等新興國家一般制造業出口份額的提升,并未對中國外貿中小企業的生意造成沖擊。
事實上,中國供應鏈已經開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對比德國、越南相關行業出口數據分析,中國出口在高附加值的生產制造上,正在接近和趕超傳統高端制造業發達國家,而越南等新興國家市場增長最快的則是以服裝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從當前外貿的出口結構方面看,去年以來,中國出口的單公斤貨值同比增長20%左右,主要驅動力來自出口持續轉移至高附加值的行業。這是歐美等采購市場在多重變化因素下的采購策略改變,反過來也證明了:中國的外貿中小企業具備了承接海外高質量訂單的整體供給能力。
阿里巴巴國際站相關數據也佐證了這一判斷:過去三年,新能源、機械、汽摩配、消費電子等高附加值行業貢獻了主要增長力。其中,今年1-4月國際站新能源行業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130%。
新形勢下,跨境電商平臺該如何幫助中小外貿企業實現穩增長,張闊認為,如果說,過去20年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來自于傳統外貿在交易環節的數字化,下一個20年,外貿中小企業的增長紅利則來自于外貿全流程、全周期數字化帶來的生意高效和確定性。
作為阿里全球業務的基本盤,國際站是集團1999年成立之初最早的業務板塊,定位跨境B2B,為中國供應商提供向海外買家展示、推廣產品的出海機會。最新財報顯示,過去一年,國際站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46%,整個財年海外年度活躍消費者總數凈增6400萬。
近年來,阿里國際站的發展方向聚焦在服務能力上,從交易前的營銷轉化,到交易后的物流、資金等全鏈路,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張闊表示,阿里巴巴國際站計劃于今年9月推出全新升級的數字化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涵蓋售前、售中、售后三個階段各個環節的核心問題,有望面向所有跨境商家全面開放,幫助商家接得到單、發得出貨、收得到款。
“當下,實現高效率的增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從大的宏觀環境來看,對比2020年,供應商賺錢已經沒有那么容易,越是在環境變化的情況下,越要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這才是幫助企業度過時間周期困難的核心抓手。”
2021年底,阿里新設立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分別由戴珊和蔣凡負責。其中,Lazada、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國際業務便劃歸為蔣凡分管。張闊透露,從今年3月份開始,整個阿里巴巴國際站平臺也在持續不斷地迭代。
第一,是關于整個國際站人群分層的明確。張闊說到,“過去從用戶的訪問、曝光到搜索、瀏覽等行為,都是基于整個國際站留存、轉化的大數據去優化,平臺側的用戶畫像不精準,我們虛心接受,并且要不停地迭代。”
目前國際站的客戶買家分層為從L0到L4,L0是所有國際站注冊認證的買家,L1、L2是國際站認為有潛力的買家,從L3開始則有一定的門檻,L4以上的星標買家,企業一年在國際站的采購金額可能超過百萬美金。
針對不同的客戶分層,今年國際站做了很多產品和場景的迭代,“最近一兩年,我們的核心是去針對每一種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接下來,國際站除了在用戶的精準畫像與投放方面做功課,還要幫助商家從買家分層角度,做好轉化與留存。
第二,今年6月在PC和無線端的搜索側,“找工廠”和“找商品”雙賽道已經同時上線。對于商品端,當前整個商品交易和履約的確定性會成為重中之重。對于工廠類,根據商家對工廠用戶的核心關注點,國際站會幫助所有商家分行業、分品類去一一認證。
另外,國際站也推出了直播工具。與toC的直接賣貨不同,toB直播對真實度和專業性要求更高。“當有一個真實且專業的客服人員,在買家詢問的時候,能無縫銜接、交流,這對客戶留存和轉化的幫助作用極大。”張闊表示,新形勢下,阿里巴巴國際站要成為開在商家家門口的“數字化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