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移動支付網
當下,數字化的業務已經成為銀行最主要的觸客方式。
在銀行的數字化賽道上,各業務的進展明顯不同。零售等業務一向是數字化的“優等生”,與此相比,對公業務數字化進展相對較慢。
在銀行業,6大行的業務進展一向頗受關注。在對公業務數字化上,銀行的選擇往往是將傳統的線下業務搬到線上,提高對客戶的線上服務水平。在這個方面,6大行分別做了怎樣的業務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發展為對公業務帶來的顯著影響之一在于,傳統金融服務之外的小微企業等客群,開始受到了更多關注,這也是當下銀行對公業務數字化的關鍵領域之一。
小微企業服務:線上產品為前提,關注平臺、運營等多方面
在對小微企業的線上服務中,產品線上化是前提。
6大行均推出了多款線上產品,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場景搭建的數字化產品,而場景背后則是客戶需求。比如,工行的“科創貸”“興農貸”“光伏貸”;農行的“農銀e貸”系列產品;中行的“信用貸”“銀稅貸”“抵押貸”“經營貸”“稅易貸”等;建行的“小微快貸”“個人經營快貸”“裕農快貸”“交易快貸”;交行的“普惠e貸”;郵儲銀行的數字供應鏈金融包括應收類、預付類、存貨類3類產品。
在數字化產品之外,在小微企業服務上,6大行的后續發展策略顯然不同。
工行打造并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強化其數字供應鏈融資統一服務門戶,其關注點在于提升平臺化的服務能力。
農行關注影響、運營,其打造普惠金融數字化營銷服務體系,優化“普惠e站”系統功能,布放至企業掌銀、門戶網站、微信小程序以及地方政務系統等。
中行則升級信貸工廠模式,推動模型化、智能化、自動化、批量化運行,提升敏捷反應能力。
建行將普惠金融與網點轉型結合,搭建了多個普惠金融特色網點。同時,加強外部合作,與全國工商聯共同打造“企業綜合服務系統”,形成“省級工商聯系統+會員管理子系統+企業綜合服務系統”模塊化柔性對接模式。
同時,構建“建行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圍繞糧食安全、奶業振興、肉牛、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六大特色涉農產業鏈開展業務;推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監管、農村產權交易和智慧村務綜合服務平臺。
交行與工商聯和第三方數據平臺合作,至去年底,已經入駐北數所、上數所,累計對接133項外部數據。在產業鏈金融領域,推出智慧交易鏈平臺,對接中航信、中企云鏈等12家主流平臺。
郵儲銀行上線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核心系統1.0,引入大數據風控、客戶畫像、交易背景自動核查、電子簽約、人工智能識別等功能模塊,實現與行外系統快速對接。
在小微企業之外,對于更多垂直領域的客群,6大行的關注領域和舉措也有所不同。
機構業務:關注政務、三農、教育等領域
工行從社保、三農、教育、醫療、公共資源等領域著手。社保領域,推出“工銀e社保”;三農領域,推出“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教育領域,打造“教培云”平臺;醫療領域,推出“工銀云醫”智慧醫療開放平臺,形成5大類、45小類的智慧醫療產品;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研發“e企?!眳^塊鏈電子保函平臺,實現電子保函線上服務模式。
同時,將政務服務與網點整合,2021年新增“網點+”政務特色場景一站式服務網點3020家,在智能設備上線電子社??ê灠l、信用報告打印及電子醫保憑證開立等功能。
農行從政務服務、財政社保、校園、醫療、金融同業等領域展開。其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合作全覆蓋、地市級政務服務平臺合作覆蓋率達79%;服務國家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專項工程已覆蓋30個?。ㄗ灾螀^、直轄市);智慧校園合作學校達三萬余家,智慧醫療合作醫院超三千家;至2021年底,服務金融同業的第三方存管系統簽約客戶5675.26萬戶。
中行也將網點與政務服務融合。在智能柜臺上推出社保、稅務等300余項政務服務場景,從金融場景切入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推動網點智慧運營;推出“長三角智慧政務”服務,實現上海、安徽政務功能互聯互通。
建行繼續推進其智慧政務戰略。截至2021年底,累計與29個省級政府建立合作關系,參與政務服務、監管平臺及應用場景建設;平臺注冊用戶超2億戶;同時,將政務服務融入網點建設,多家網點可辦理、預約、查詢政務服務事項6000余個,創設網點智慧柜員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模式,涵蓋各類政務場景事項1593項。
交行則在醫療、學校、園區、海關等細分場景融入金融服務。惠民就醫已先后在29個城市上線;智慧金服平臺累計簽約客戶8萬戶,較上年末新增3萬戶,結算收款量239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30%;“智慧記賬”產品解決客戶轉賬收款與應收賬款對賬匹配難的痛點;交銀e關通金融服務功能更加豐富。
郵儲銀行在非稅繳費領域,在雄安新區完成了首筆數字人民幣支付非稅電子票+區塊鏈業務落地;在縣鄉公共繳費方面,提高在智慧校園、智慧醫療等行業的服務覆蓋率,至2021年底,公共繳費行業縣域覆蓋率73.12%,教育行業7386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為小微企業,以及多個垂直領域的客戶提供線上服務時,數字化的渠道建設儼然已經成為了銀行數字化服務新的底座,在線上渠道,6大行又有什么區別呢。
線上渠道建設:客戶增速較快,關注小微企業、政務等客群
工行推出法人手機銀行4.0版,提升對公網絡金融基礎平臺服務能力。至2021年底,法人網上銀行月均活躍客戶441萬戶,法人手機銀行月均活躍客戶160萬戶。
為小微企業客戶,推出個人手機銀行小微普惠專版、法人手機銀行普惠專區。
在銀政企合作上,依托“工銀聚富通”對接平臺近200個,服務G端政務平臺73個。
農行在企業線上銀行上,強化服務普惠、“三農”兩大功能;發布企業平臺5.0版,針對不同客群配置農民工代發工資專版、三資管理專版、查詢專版等多個企業網銀專屬版本;完善企業掌銀功能,發布投融資服務頻道,上線國際業務、電子票據等功能,推廣掌銀政務專區,加快各省市政務平臺與掌銀政務專區對接;整合推出“中國農業銀行企業微銀行”。
至2021年底,農行企業掌銀客戶數415萬戶,較2020年末增加119萬戶;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客戶數947萬戶,較2020年末增加116萬戶。
中行在企業網上銀行全新推出中銀理財、境內外幣匯劃、大額存單、數字人民幣代發等24項產品;企業手機銀行聚焦“場景融合”,打通小程序端普惠融資服務、跨境撮合平臺服務。2021年,企業手機銀行交易客戶同比增長113.85%;企業網銀客戶數648.12萬戶,同比增長19.25%。
建行在企業手機銀行上,部署對公數字人民幣錢包,實現數字錢包收款、轉賬及查詢服務,推出快企查服務,幫助客戶快速識別對手,引入“智能班克”線上輔導、智能問答,實時輔助客戶完成全流程操作;企業網銀推出預填信息模式,銜接第三方平臺,可將預填單據推送至企業網銀,減輕企業財務人員負擔;海外版企業網銀推廣銀企直聯服務。
截至2021年末,企業手機銀行用戶數達297.21萬戶,同比增長37.01%;企業網銀用戶數1124.50萬戶,同比增長9.29%,活躍用戶480.06萬戶,同比增長10.38%。
交行在渠道上強調客戶體驗。至2021年底,企業網銀(銀企直聯)簽約客戶數較2020年末增長17.17%;企業手機銀行簽約客戶數較2020年末增長36.62%。
郵儲銀行在企業網銀打造新一代對公數字金融服務平臺,滿足各類對公客戶在賬戶管理、資金結算、投資理財、貸款融資等場景下的需求。
截至2021年底,企業網銀簽約客戶89.20萬戶,較2020年末增長54.04%,網銀開通率84.76%,較2020年末提升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