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旅 李玲玉
編輯|郭鴻云
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信息顯示,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云南旅游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南旅游汽車”)于6月2日轉讓旗下兩家企業100%的股權,這兩家企業分別為麗江云旅旅游汽車有限公司和大理云旅旅游汽車有限公司。
云南旅游汽車轉讓大理云旅旅游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
云南旅游汽車轉讓麗江云旅旅游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
信息顯示,麗江云旅旅游汽車成立于2016年7月4日,注冊資金為500萬元,大理云旅旅游汽車成立于2015年4月22日,注冊資金為100萬元,兩家企業主要從事旅游客運業務線,麗江云旅旅游汽車經營范圍包含省際、市際、縣際、縣內旅游包車,市際班線客運,客運站經營,汽車租賃(9座以下(含9座)商務車、轎車、越野車、不包括微型面包車),大理云旅旅游汽車具體經營范圍為旅游客運、班車售票服務,汽車配件、旅游產品。
疫情之下,旅游大巴業務受到嚴重沖擊,這兩家企業的業績也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特別是2022年,兩家企業的凈利潤均為虧損狀態。具體來看,截止至4月30日,麗江云旅旅游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03.53萬元,凈利潤虧損243.01萬元,資產總計1267.83萬元,負債總計653.89萬元,負債率為51.57%。大理云旅旅游汽車業績虧損更加嚴重,截止至4月30日,其實現營業收入38.07萬元,凈利潤虧損46.44萬元,總資產為290.89萬元,負債總計267.54萬元,負債率達91.97%。
麗江云旅旅游汽車公司2021年業績及2022年4月業績
2021年兩家企業的業績也同樣不理想,麗江云旅旅游汽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72.59萬元,實現凈利潤12.08萬元;大理云旅旅游汽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36.23萬元,凈利潤虧損242.53萬元。縱觀這兩家企業的凈利潤、負債率等指標中透出的都是“不易”二字,特別是大理云旅旅游汽車2022年業績虧損嚴重,在資不抵債邊緣徘徊。
大理云旅旅游汽車公司2021年業績及2022年4月業績
聞旅查詢發現,云南旅游汽車對這兩家企業增資發生在2020年10月12日,彼時國內旅行社跨省游業務剛剛恢復不久,旅游市場正處在快速恢復階段。對于此次增資目的,云南旅游汽車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在大理、麗江地區的業務類型相似,業務關聯緊密,為便于公司的區域性管理,公司擬引入戰略投資人對滇西北的兩家旅游汽車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形成區域化的統一管理,發力云南旅游市場。
麗江云旅旅游汽車有限公司增資項目
大理云旅旅游汽車有限公司增資項目
但是從增資擴股到如今100%股權轉讓,相隔還不到兩年的時間,主要原因或在于云南旅游市場的恢復并不如一開始的預期,增資的兩家企業業績表現也不是很好,這一點從兩家企業披露的財務數據中也可以看得出。
對于虧損的原因雖然轉讓信息中并沒有明確提及,但從大環境來看,兩家企業業績不振的主要原因與疫情有著很大的關系。自疫情發生以來,云南受疫情沖擊嚴重,疫情反反復復,跨省游業務暫停,景區限流甚至對外關閉開放,旅游客運業務更是受到嚴重影響,主營業務按下暫停鍵,企業的經營業績受到嚴重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旅游汽車雖然是兩家企業的轉讓方,但批準單位卻是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背后的最終所有者是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市場也正是華僑城集團一直以來致力于深耕的文旅業務版圖重心之一。
據了解,早在2017年,華僑城就高調宣布戰略入滇,通過央地混改模式,重組云南世博集團、云南文投集團,并承諾在十三五期間投資2000億以上開發建設云南旅游文化產業。2018年7月,華僑城又吹響“云南大會戰”號角,在云南簽約近60個項目,金額逾千億元,意在重點突破云南全境旅游布局。
到了2021年,華僑城更是在9月份的“央企入滇”大會上與云南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簽約金額達600億元。根據其官方透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9月華僑城集團就已經在云南12個州市布局超過80個文旅項目,實際已完成投資超960億元。涵蓋了文化旅游、康養旅居、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景區景點、城市更新、旅游交通、基礎設施提升等方面。
對于把云南旅游市場作為重心市場發力的原因,華僑城云南集團總經理葛寶榮此前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華僑城從深圳走向全國,將云南作為選擇之一,一方面是基于云南省招商引資政策的考量,另一方面看中了云南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獨特區位優勢。
只是,在深耕云南市場的過程中,華僑城集團也并不是完全的“堅定”,這期間被華僑城轉讓或者處置的文旅企業與項目更是不在少數,特別是在2019年,華僑城頻繁出售云南旗下項目的動作引得業內側目。據不完全統計,在2019年一年內,華僑城就先后9次對云南項目公司部分股權進行轉讓。比如2019年7月1日披露云南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擬轉讓全資控股子公司云南華僑城置業有限公司50%股權;7月14日披露將文旅科技轉讓給云南旅游;7月23日,再次掛牌轉讓昆明華僑城25%股權及6380.92萬元債權,一個月內就三次“甩賣”。
對于這一動作,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華僑城集中出售云南文旅項目可以看出,該公司可能在有意調整此前提出的“云南大會戰”戰略,收縮這部分業務,開啟新的戰略轉型。
自2020年疫情發生后,云南由于地處邊境區域,更是國內防疫的重點省份,旅游市場的恢復也多次因為疫情的反彈遭受重創。諸如麗江以及大理等城市,旅游企業過的更是相當艱難。是否還要堅持深耕云南旅游市場,對于華僑城而言也確實需要深思。
聞旅翻閱了華僑城2021年年報內容,其中對2022年經營計劃的披露中,華東、華南、西部、中部、北方地區均有提及,但并沒有關于云南省旅游業務布局的特別描述。
事實上,除了出售云南相關文旅資產外,華僑城在其他地方的文旅資產也在出售,僅2020年就出售了11個子公司股權,遍布重慶、河北等多地。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此前在接受中國商報采訪時表示,華僑城經營的文旅項目回報周期長,導致公司現金流吃緊,其只能通過出售資產回流部分現金流。同時,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此前在接受中國商報采訪時表示,華僑城出售資產是一種理性回調,以緩解前幾年過度擴張給公司現金流與業績帶來的沉重壓力。
華僑城的壓力從其2021年年報中也可以窺得一二,據其2021年報顯示,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25%,但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僅有38億元,同比下滑了70%。在短期負債方面,華僑城發行的2021年公司債券三期實際募資共計62.6億元,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均用于償還公司債券本金。而在資產負債率方面,截至2021年末華僑城資產負債率為74.84%,也高于行業平均值。
不過,外界的猜測與解讀,終歸難言華僑城集團心中真正所想,盡管在不斷脫手云南文旅資產以及項目,華僑城把云南作為第二總部的計劃并沒有受到影響,其在昆明落地的“華僑城第二總部”項目仍在推進中,并計劃把昆明打造成“總部經濟”新標桿。對于云南市場,華僑城集團終歸還是有期待的。
對于云南省而言,也正在多舉措提振旅游市場,刺激本省旅游業務的快速復蘇。一方面,云南省在不斷加大對文化和旅游業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如4月1日云南省啟動文旅企業新增流動貸款貼息補助申報,按照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全省對文旅企業2022年新增流動資金貸款予以貼息,貼息利率不高于5%。此外,云南還出臺系列獎補實施方案,對省內2022年度的重大文旅項目予以財政獎補,對新開發具有云南特色文化元素且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旅游商品的,給予一次性研發設計20萬元補助。
另一方面,云南省也在積極刺激旅游消費市場的恢復,比如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相關油企與線上平臺于6月13日面向來滇游客發放第一輪1800萬元文旅消費券和加油券,并且在6月至7月期間,重點針對端午小長假和暑期分三輪發放不低于1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加油券,激發和釋放云南省文旅消費活力,助力云南省旅游業恢復發展。
從當前政策來看,端午前夕文旅部更新政策,國內跨省游“熔斷”范圍精確到了縣,再加之云南省也出臺多項文旅紓困措施,云南旅游行業的復蘇或將迎來加速期。市場活躍之后,華僑城在云南的布局接下來會怎么走,聞旅也將持續關注。同時也希望,在政策的助推下,云南的詩和遠方早日歸來,旅游業的 “春天”也能早日到來。
參考資料:
1、《央企華僑城放棄云南第二總部?兩個月已至少掛牌出售6個項目》 來源:澎湃新聞
2、《逃離房地產!華僑城甩賣20億資產,豪賭文旅產業勝算幾何?》來源:財熵
3、《債務壓頂 華僑城頻繁出售資產“減負”》來源:北京商報
4、《華僑城繼續“縮表”》來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