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楚風
號稱“經銷商聯盟”的京海互聯再次對格力電器大額減持,減持力度為持股以來最大。近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京海互聯于6月2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共減持公司股份110,219,21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6%,持股比例降至6.47%。
剛結束“618”直播帶貨結束不到一周,格力電器就遭到京海互聯大幅減持,市場上不少聲音認為,地方經銷商或與格力電器“分手”。在2020年“618”時,格力電器也被京海互聯大額減持,一度導致二級市場下挫。
《每日財報》注意到,格力電器股價跌跌不休,當前價格較高點已“腰斬”。在家電三巨頭中,格力電器距離美的集團越來越遠,甚至市值也被海爾智家所超越。自2020年遭受疫情以來,格力電器業績反彈較弱。
在家電方面,格力電器難以挽回市場“霸主”地位,連空調市占率都被超越,如今越發向其他產業擴張,涉及新能源、再生資源、半導體、醫療等領域。反觀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發展的主要方向仍聚焦在家電領域。
經銷商欲與格力“分道揚鑣”?
在格力電器發展早期,獨有的區域代理制為其市場開拓貢獻了汗馬功勞。從2004年起,格力電器就全面自建銷售渠道,與各省市的經銷商共同出資,成立股份制區域銷售公司,以資本將公司和經銷商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所謂“股份制區域銷售公司”,即格力電器與區域經銷商共同建立一個地區性的、以格力電器為大股東的合資銷售公司。銷售公司充當格力電器的分公司,用以管理當地的銷售市場,協調經銷商的利益。
格力電器以統一價格向銷售公司發貨,一級經銷商只能從銷售公司進貨,嚴禁跨省、市串貨。因此,格力電器對經銷商保持強有力的控制,控制產品的終端銷售價格,維持銷售渠道穩定,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還可以通過銷售公司將區域市場做大做強。
然而在2020年疫情沖擊下,格力電器與區域經銷商的關系聯盟似乎出現裂痕。彼時,格力電器業績大幅下降,一季度營收大降49.01%,上半年營收下降28.21%。為尋求突破,在2020年4月24日,董明珠在抖音直播賣貨。
據悉,僅在2020年,董明珠一共舉行了13場直播,賣貨金額達到476億元,占當年格力電器營收的四分之一。在2020年“618”之際,格力電器通過直播賣貨帶來銷售額超百億元。
也正是在2020年“618”結束后,“經銷商聯盟”京海互聯宣布減持格力電器的股票不超過4288.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1%。而在2022年“618”結束后,京海互聯完成持股以來最大減持,共計減持1.10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86%。
京海互聯的股東共有10位,都是各地格力電器的銷售公司,其中持股超過10%的共有5家,分別位于河北、重慶、河南、浙江和山東。京海互聯對格力電器持股時長達15年,近幾年來減持動作不斷。
有不少市場聲音認為,格力電器直播賣貨觸犯了經銷商的利益,兩者的利益關系不再深深捆綁。京海互聯的大額減持,也表現出兩者的關系面臨挑戰。
距離美的還差一個海爾?
格力電器直播賣貨事業進展得如火如荼,但業績增長始終較緩。2020年,經過董明珠親自直播賣貨,格力電器依然未避免業績下滑,營收同比下降14.97%,凈利潤同比下降10.21%。2021年,其營收增速回升至11.24%,凈利潤增速為4.01%。
反觀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兩家業績穩定增長。2020年,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27%、4.46%,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2.44%、8.25%。2021年,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營收增速分別為20.18%、8.50%,凈利潤增速分別為4.96%、47.10%。
海爾智家在2021年“降本增效”效果顯著,營收增速雖然為個位數,但凈利潤增速明顯突出,市場也對其給予更高的市盈率。截至6月17日,海爾智家市盈率(TTM)為19.06倍。對比之下,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市盈率(TTM)分別為8.32倍、14.12倍。
在家電三巨頭中,格力電器市盈率最低,背后是股價跌跌不休,較高點已“腰斬”。在2020年11月份,格力電器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最高達到65.79元/股,后續就波動下跌,至今報價為33.25元/股(前復權)。
截至6月27日,格力電器總市值已跌破2000億元,目前總市值為1967億元,甚至還被曾經的“老三”海爾智家超越。當前,海爾智家總市值為2579億元,美的集團總市值為4135億元,格力電器與美的集團的市值距離,將近海爾智家的總市值。
《每日財報》注意到,格力電器引以為傲的家用空調業務,線上和線下市場市占率都被美的集團超越。據奧維云網數據,以銷售額排名,2021年線下和線上市場,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市占率分別為36.0%、34.6%,均位列行業第一。
格力多元化發展,未必在家電行業
格力電器業績主要依賴空調銷售,業務單一被資本市場詬病已久。2021年,格力電器空調銷售收入占營收比重達到70.11%,相比2020年增加1.40個百分點;其他生活電器銷售收入占營收比重為2.6%。
事實上,格力電器也一直在進行多元化發展,但方向不都是在家電行業。早些年,格力電器就擴張家電以外的新業務,涉及智能裝備、精密模具、再生資源等,近兩年又進軍新能源、半導體、醫療健康等行業。截至2021年末,這些新業務對格力電器業績影響都非常小,收入貢獻最高不足2%。
2021年10月,格力電器斥資18.3億元收購格力鈦30.47%股權,從而布局新能源產業,新增鋰離子電池、新能源商用車、專用車等業務領域。自收購日至年末,格力鈦營收6.94億元,虧損4.17億元。
格力電器表示,購買日前,受格力鈦原控股股東涉嫌侵占格力鈦利益等違法行為導致的公司治理問題影響,格力鈦融 資受限,產能未完全釋放,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跟格力電器不同,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業務主要還是聚焦電器及相關領域。美的集團業務涉及三大行業,分別為家用電器行業、機器人與自動化行業和智慧樓宇行業。海爾智家強調家電智能化和物聯網,主要產品涉及冰箱、洗衣機、空調、廚電和水家電等。
空調難給業績帶來強有力的支撐,格力電器嘗試“多點發展”,擴張未必集中在家電領域,涉及業務多而雜,且多個業務關聯性不高,缺少協同效應。相比聚焦家電的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格力電器此舉更像是對家電行業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