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6月份,農業領域三筆重磅投資相繼落地:通用型生物育種平臺“博瑞迪生物”融資近億元,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發商“昌進生物”斬獲1.4億人民幣融資,農作物智能種植決策服務提供商“愛科農”融資1億人民幣。
自2022年以來,農業創投空前火熱。 在TMT、工業、互聯網等賽道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農業被視為另一個機會窗口,許多此前關注其他賽道的投資人轉而研究起了農業,各種投資人扎堆看農業的報道層出不窮。
作為一個基礎行業,農業與一些賽道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持續性和穩定性更強,“機會永遠存在”。
很多投資人不是在看農業,就是在看農業的路上。有投資人混跡于各個相關社群、線上線下論壇活動獲取信息,更有投資人走到田間地頭,與農戶同吃同住,了解行業痛點。
熱鬧了半年的農業大創投,究竟成果如何?35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今年農業領域共有超74起投融資事件(包含風險投資、戰略投資、并購等事件),流入資金超100億人民幣。
VC偏愛早期項目,高瓴創投、IDG資本頻頻出手
上半年農業創投的火熱,很大程度上由于頭部VC進入,帶起了話題度。投資機構蜂擁而至,又有哪些“搶”到了好項目?
從投資頻次來看,高瓴創投最活躍,領投或參與投資的項目包括愛科農、昌進生物及藍晶微生物。
6月份高瓴創投與IDG資本領投了愛科農A+輪融資,線性資本、食芯資本跟投,此前在2021年1月份,高瓴也參與了愛科農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
高瓴創投連續兩輪投資了昌進生物,2022年2月份與青島城投、食芯資本一同參與了PreA輪共5500萬人民幣;6月份繼續跟投A輪,此輪融資共計1.4億人民幣,食芯資本領投,跟投方還包括斯道資本、夏爾巴投資、遠翼投資、碧桂園創投、成匯股權等。
高瓴創投1月份還參與投資了合成生物材料生產制造商藍晶微生物的B3輪融資,此輪融資共計8.7億元,由元生資本、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領投,中平資本、江蘇黃海匯創戰略投資基金管理、中州藍海、峰瑞資本、碧桂園創投、高瓴創投、三一創新投資、昌發展管理基金、盈睿資本等跟投。
以上高瓴創投參與投資的項目中,食芯資本也多次出現。食芯資本一直專注于投資中國市場的農業與食品科技創新早期項目,領投昌進生物,跟投愛科農。
IDG資本是另一家較為活躍的投資機構,與高瓴創投一起領投愛科農外,另外積極布局育種類早期項目,獨家投資蔬菜水果新品種培育及全產業鏈開發商中農美蔬,以及玉米育種技術研發商邁澤裕豐。
毅達資本單獨投資了兩個項目,包括農作物育種服務提供商科騰生物,以及甜菊糖苷生產銷售商、定位于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制造天然活性成分的盈嘉合生。
明星項目可生食雞蛋品牌黃天鵝上半年斬獲兩輪融資,其中C1輪融資金額達6億人民幣,由峰尚資本領投,華映資本、盈港資本、建發新興投資、益源資本跟投。
此外,經緯創投、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真格基金、金沙江創投等均有所布局。經緯創投領投了合成生物技術研發商微元合成;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用數千萬人民幣,獨家投資了微藻基產品研發生產商德默特的天使輪;真格基金用1000萬人民幣投資了蛋白質設計服務商力文所;金沙江創投投資了智能農機設備研發商千木知微。
從投資輪次來看,VC投資偏向早期項目,集中在B輪以前,其中種子輪3起、天使輪9起、Pre A輪3起、A及A+輪7起,以上輪次占比超70%。
大北農3.06億元收購云南大天,隆平高科參投瑞豐生物
比起單純的財務投資,創業項目更想獲得產業賦能型投資,從資方獲取技術、品牌、渠道、終端用戶等助力。為了打造產業生態,大型企業往往圍繞著公司業務進行戰略投資布局,這一點在種業龍頭企業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上半年,隆平高科戰略投資德瑞特種業2.6億人民幣、參與投資農作物研發育種機構瑞豐生物;大北農用3.06億元收購了玉米育種商云南大天、豪擲13.2億人民幣占戰略投資了飼料養殖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湖南九鼎;豐樂種業并購了本家張掖豐樂種業和玉米種子研發商金嶺青貯,并購金額分別是1億元和1.49億人民幣。
牧業企業也不甘示弱。現代牧業并購了畜牧業養殖及畜牧產品銷售服務商伊磊二牧、畜牧全產業鏈愛養牛,后者披露的并購金額為2.88億人民幣;優然牧業則用12億港幣戰略投資奶牛養殖及原料奶生產商中地乳業。
新希望戰略投資農產品批發市場運營商北京新發地1.06億人民幣;濰柴動力豪擲15.84億人民幣戰略投資機械裝備生產制造商雷沃重工。
除農業相關企業外,還有多起跨界投資并購案例。在線票務服務公司攜程了并購農產品銷售商程農信息;金螳螂、海瀾之家、商湯科技等戰略投資了農村產業互聯網平臺匯通達網絡。
此外,上半年還有四家農業食品公司IPO上市,分別是農牧食品供應商益客食品、水產飼料生產商粵海飼料、農村產業互聯網平臺匯通達網絡、乳制品生產商消費農業陽光乳業。
合成生物賽道流入資金超15億,育種類項目融資超10億
在所有的投融資、并購項目中,育種、合成生物、數字農業三個賽道相對火熱。
從項目數量來看,育種類企業最受歡迎,包含博瑞迪生物、瑞豐生物、齊禾生科、百奧云、中農美蔬等13個項目獲得資金助力;其次是合成生物,包括藍晶微生物、昌進生物、微構工場、微元合成、CellX等11個項目獲得融資;包含愛科農、麥麥科技、中聯農機、中科原動力等7個數字農業項目獲得融資。
從融資總金額來看,合成生物賽道更為突出,頻現高額融資,融資總金額超15億人民幣(未統計沒披露具體金額的“數千萬人民幣”)。其中藍晶微生物融資8.7億元,是最大的一筆融資,其次是微構工場,融資2.5億;此外,昌進生物、微元合成、CellX融資均超億元。育種賽道融資金額超10億人民幣,其中包含了7起戰略投資和并購案例(部分未披露金額)。
數字農業層面,主要集中在各種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如農作物智能種植決策服務提供商愛科農、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麥麥科技、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聯農機、智慧養殖數智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科創信達等。
以上三個賽道的火熱也與政策的大力支持不無關系。中央及各主管部門在連續十余年發布農業領域政策的過程中,路徑日漸清晰,給出了確定性的細分領域和發展路徑,就包括種業、細胞農業、數字農業、高端農機裝備等。
寫在最后
在宏觀環境欠佳,私募基金募資難的情況下,現在的VC/PE都格外珍惜子彈,投資愈加謹慎。一些VC甚至開始人員調整,裁員或轉崗。
但在農業領域,我們看到了相對往年更加積極的信號。這些信號尚且沒有完全體現在上半年的投融資數據中,原因之一是部分基金是從今年才開始看農業,需要一個了解和熟悉的過程,不太會看完項目立馬出手。
農業是一個需要長跑的行業,其中的投資亦是。相信行業內還有很多值得被挖掘的好項目,一些融資事件正在醞釀中,期待下半年。
附:投資總表
(注:以上統計若有遺漏或偏差,歡迎留言補充、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