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7月8日上午11:45左右,67歲的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做助選演講時中槍倒地。經過數個小時的搶救后,這位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日本前首相因槍傷觸及心臟被宣告不治身亡。
目前針對行兇者的資料較為有限,其個人背景、行兇動機、武器從何而來等均疑點重重。
綜合日本媒體的報道,槍手為40歲出頭的當地男子山上徹也。他曾在海上自衛隊服役3年,于2005年退役,目前無業。在警方的初步審訊中,山上徹也交代自己對安倍心懷不滿,但行兇的目的并非出于對其政治思想的怨恨。
耐人尋味的是,安倍晉三在任期間曾致力于提升自衛隊地位,也多次與自衛隊成員近距離接觸。
山上徹也還交代,從今年春季開始,他就著手對安倍晉三實施襲擊,并制作了多個類似手槍的物品。奈良警方還在他位于奈良的住所中發現了疑似爆炸物。
8日當天上午,當安倍晉三到達事發車站現場,發表演講約2分鐘后,潛伏在人群中的山上徹也使用槍支從背后近距離(3米-5米)射擊,導致安倍頸部和胸部中槍。
有目擊者稱,山上徹也所使用的黑色自制槍械或為3D打印機制作。而按照日媒的說法,由于疏忽大意,現場的安保人員未能發現偽裝成相機的槍械。
還有目擊者描述,山上徹也所使用的槍械看上去像霰彈槍。這種槍械主要用于復雜地形遭遇戰、伏擊戰等突發戰斗中殺傷近距離目標。但日本軍事專家認為,現場視頻顯示,在第二聲槍響后,伴隨著一道火花以及一團白色的濃煙,霰彈槍并不符合這一特征。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信息社編撰的“2022全球和平指數”,日本排名高達第12。該國還是世界上槍支管控最嚴格的國家之一。鑒于此,山上徹也所使用的彈藥來自何處,一如他的具體動機,都是待解開的謎。
在日本近代史上,已有多位首相遭遇槍擊或刺殺,行兇者多為右翼分子。此外,與山上徹也類似,行兇者之中也不乏在役/退役軍人。
伊藤博文是第一位遭遇刺殺的日本首相。1909年10月26日,為解決日俄爭端,伊藤博文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談判,在走出哈爾濱車站時,被朝鮮獨立運動家安重根刺傷后死亡。
1921年11月4日,時任首相原敬在東京火車站檢票口被一名右翼職工用匕首當場刺死。行刺者名叫中岡近一,是右翼分子,他指責原敬腐敗。中岡近一最終被判無期徒刑,但只服刑了13年后被釋放。
1930年11月14日,正要登車的“獅子首相”浜口雄幸被右翼分子Tomeo Sagoya開槍射中腹部,最終在8個月后去世。
行兇者Tomeo Sagoya是愛國者協會(Aikokusha, Society of Patriots)成員,對浜口雄幸批準《倫敦海軍條約》不滿。該條約意在裁減和凍結主力戰艦。右翼分子認為條約侵犯了軍隊在明治憲法下享有的最高指揮權。
1932年5月15日,時任首相犬養毅在官邸被11名海軍軍人亂槍打死。刺殺者企圖發動政變,推翻民主政府,支持軍事控制。也有說法認為,犬養毅被殺原因主要在于削減軍費,得罪了軍部。
1936年2月26日,1400多名皇道派青年官兵占領了首相府、陸軍部、東京警察廳等軍政要地,行刺了首相鈴木貫太郎,以及內大臣、教育總監、大藏大臣等一眾高官。鈴木貫太郎身中三槍,不過最終幸存。
這次事件也被稱為“二·二六”兵變,是日本史上的一次轉折性事件,此后日本軍部變得不可一世,日本從此走上了法西斯軍國主義道路。
而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也曾被暗殺。1960年7月14日,已經卸任首相的岸信介,在一場招待會上被右翼分子荒牧退助刺中,腿部受傷。
荒牧退助在審訊中表示,刺殺原因在于在“競選(自民黨)總裁問題上對岸信介抱有反感”。
政治刺殺事件在日本現代很罕見。國際安全工業委員會日本主任Nancy Snow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與擁槍自由的美國相比,日本是一片“天堂”。這次事件將對日本民族心理產生重要影響。未來日本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控槍政策,尤其是針對警察、自衛隊等合法持槍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