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勇
7月13日,天齊鋰業(09696.HK)正式在港交所鳴鑼上市。
港股開盤后,天齊鋰業破發。截至9點45分,下跌9.02%,報74.6港元。
該公司最終確定的H股發行價為82港元/股,為初定發行區間的上限。此前確定的發行價區間為69-82港元。
天齊鋰業此次募集資金凈額共130.62億港元,成為年內港股最大IPO。
償債成為天齊鋰業本次赴港上市的最大任務。根據招股書,募集資金中約88.65億港元將用于償還SQM債務,占比約68%。
正式赴港上市前兩日,天齊鋰業遭遇了輿論風波。昔日“私募一哥”徐翔的妻子應瑩在微博上的一則市場點評,成為了市場恐高情緒的宣泄點,導致A股天齊鋰業于7月11日跌停。
截至7月12日收盤,天齊鋰業A股再下跌4.95%,報收127.8元,市值為1888億元,兩日內跌去約300億元。
另一家鋰礦巨頭贛鋒鋰業(002460.SZ)也在近兩個月交易日內,A股市值縮水約161億元,目前市值為2025億元,但仍為目前A股“鋰業一哥”。
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002466.SZ)均于2010年登陸深交所。因贛鋒鋰業早了十天,獲得了“國內鋰業第一股”的稱號。
2019年底前,天齊鋰業的整體市值表現高于贛鋒鋰業,位居A股鋰業公司之首;但從2020年起,贛鋒鋰業市值開啟上漲通道,天齊鋰業則因“缺錢”危機,一度陷入谷底,股價最低跌至15元左右。
此次赴港上市后,天齊鋰業的債務壓力將大幅緩解。蟄伏四年后,天齊鋰業能重回“鋰業一哥”的位置嗎?
“閃電戰術”上市
今年1月28日,天齊鋰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6月2日,天齊鋰業宣布,證監會批準其到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稱聯交所)主板上市。
從獲證監會批準到正式登陸港股,天齊鋰業僅用了一個月零11天。贛鋒鋰業2018年從獲批到最終在港股上市,花了約四個月。
2018年,天齊鋰業曾獲批赴港上市。當年該公司因并購智利鹽湖巨頭SQM公司,背負了約35億美元的巨額債務,急需募集資金。但在獲批文件的一年有效期內,天齊鋰業未能順利實施港股上市計劃。
為避免夜長夢多,本次獲批后的天齊鋰業顯然采取了閃電戰術。這也說明其為港股上市做好了充分準備。
6月19日,天齊鋰業正式通過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士丹利、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和招銀國際金融公司為該交易的聯席保薦人。
之后,天齊鋰業相繼披露兩則鋰鹽長期供貨合同公告,合作對象為德方納米(300769.SZ)和LG化學。今年5月,天齊鋰業還與中創新航簽訂了碳酸鋰供應框架協議。
這三家企業也成為了天齊鋰業港股上市的基石投資者。
最終有七位基石投資者參與天齊鋰業此次IPO。除上述三家企業外,還包括中國太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能投(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金山(香港)國際礦業有限公司。
其中,四川能投(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也從事礦產相關業務,前者母公司為四川能投物資產業集團,隸屬于四川能投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四川省政府;金山(香港)國際礦業有限公司則為紫金礦業(601899.SH)全資子公司。
天齊鋰業本次IPO共全球發售1.64億股,其中香港發售1641萬股,占發售總數的10%;國際發售約1.48億股,占發售總數的90%,發行的價格區間初步確定為69-82港元。
其中H股香港公開發售日期為6月30日-7月6日。認購結果顯示,面向散戶部分獲9.3倍超額認購。
從遞交上市申請到正式上市,天齊鋰業用了不到六個月。在獲證監會批準后,上市步伐更為緊湊。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債務臨期,給天齊鋰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背后的償債壓力
如果說其他企業赴港上市是為了更為優越的資本市場環境、再融資便利等,那天齊鋰業的目的就是為了還債。
近四年以來,天齊鋰業背負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天齊鋰業的前身是四川省一家縣級國有小礦廠射洪鋰業,成立于1992年。2004年,蔣衛平接手了射洪鋰業,后改名為天齊鋰業。
讓天齊鋰業名噪一時的,是其數次巨額收購。
2013年,天齊鋰業從當時鋰化工巨頭之一的洛克伍德口中奪食,收購了澳洲泰利森100%股份。泰利森控制的格林布什礦山(Greenbushes)為全球最大硬巖鋰礦。
2014年,天齊鋰業將泰利森49%股份出售給洛克伍德,并從這一進一出的交易中獲益約9.2億美元。洛克伍德為全球鋰業巨頭雅寶的子公司。
憑借此次收購,天齊鋰業也成為僅次于雅寶和SQM的第三大鋰生產商。
此后,天齊鋰業繼續出手買礦。2014年出資3.11億元收購西藏扎布耶鋰業20%股權,同年以7.56億收購銀河鋰業國際全部股權。
或許是嘗到了泰利森“富貴險中求”的甜頭,2018年天齊鋰業斥資42.26億美元,將SQM公司23.77%股權收入囊中。SQM旗下擁有全球最大的鹵水儲量和最高品位鹵水型鋰資源的阿塔卡瑪湖。
天齊鋰業并購SQM時,正值后者市值高峰期。為完成這場交易,天齊鋰業通過銀團貸款和境外籌集資金合計35億美元,其中包括以中信銀行為主的境內銀團貸款25億美元。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大幅上升。
但自2018年起,鋰行業進入下行周期,鋰價較2017年高點時深跌超一半,SQM的盈利也開始下滑。2018年港股上市計劃落空,更是導致天齊鋰業財務狀況跌落谷底。
截至2019年末,天齊鋰業負債率已從2017年底的40.39%,高漲至80.9%。天齊鋰業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從2017年的30.95億元,降至2020年的6.96億元。
債務緊逼下,天齊鋰業最終選擇在保留控制權的情況下,出售了部分核心資產。
2021年7月5日,天齊鋰業海外全資子公司TLEA,引入了戰略投資者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本次交易完成后,天齊鋰業持有TLEA注冊資本的51%,IGO持有TLEA注冊資本的49%。
TLEA擁有格林布什鋰輝石礦51%的股權,以及天齊鋰業澳大利亞奎納納年產4.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工廠100%的股權。
截至去年底,天齊鋰業尚有并購貸款余額18.68億美元,其中A類和C類貸款余額約6.68億美元,展期至今年11月25日;此前12億美元B類貸款展期至2023年11月29日,并經貸款人同意可附條件展期至2024年11月29日。
這意味著,今年11月25日前,天齊鋰業還需要償還6.68億美元的貸款。
此次港股上市,成為緩解天齊鋰業資金壓力的最佳選擇,曾經“蛇吞象”遺留下的債務難題,或迎刃而解。
鋰王爭奪戰
天齊鋰業赴港上市后,國內“鋰王”爭奪戰也將更為激烈。
在天齊鋰業因債務壓力蟄伏的數年間,贛鋒鋰業的步伐未停歇,在全球范圍持續“買買買”態勢。
自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后,贛鋒鋰業先后收購了國際鋰業、阿根廷Mariana、愛爾蘭Blackstair、澳大利亞RIM、西部資源、澳大利亞Pilbara、阿根廷Minera Exar、Bacanora等國內外公司,并于2018年在聯交所上市,成為鋰行業第一家“A+H”同步上市公司。
今年7月11日,贛鋒鋰業再度宣布擬出資不超過9.62億美元收購Lithea公司,后者資產包括位于阿根廷薩爾塔省的兩處鋰鹽湖資產Pozuelos和Pastos Grandes,碳酸鋰當量達1106萬噸。
2021年年報顯示,贛鋒鋰業權益資源量已超過2700萬噸碳酸鋰當量,為全球第三大及中國最大鋰化合物生產商,以及全球最大金屬鋰生產商。
據安信國際數據,按照2021年產量計算,天齊鋰業為全球第四大及中國第二大鋰化合物生產商,市場份額分別為7%和12%。
有業內人士曾向界面新聞記者指出,“天齊鋰業掌握了全球頂尖的鋰資源,生產成本低于贛鋒鋰業”。
招商銀行研究院分析也指出,資源直接決定企業生產成本。天齊鋰業開采格林布什礦,成本要低于贛鋒鋰業開采品位較低的鋰礦Mt.Marion。
天齊鋰業曾在2021年報中表示,按可持續總成本(CIF中國)計算,全球每噸精礦的平均生產成本高于280美元,格林布什礦2020年的成本為250美元/噸精礦。
就具體產品而言,天齊鋰業的優勢產品是電池級碳酸鋰,為全球第二大電池級碳酸鋰化合物生產商;贛鋒鋰業則以氫氧化鋰見長。
2021年全球氫氧化鋰產量份額中,贛鋒鋰業占比28%,位列首位;其次為雅寶、天宜鋰業、雅化集團(002497.SZ),天齊鋰業產量份額僅占2%。
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都是鋰鹽,為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鋰主要用于生產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中的中低鎳正極材料;氫氧化鋰主要用于生產三元材料中的高鎳正極材料。
東方證券指出,三元正極由三元前驅體+碳酸鋰或氫氧化鋰混合燒結而成,其中NCM111和NCM523適用于碳酸鋰,NCM622及以上型號適用于氫氧化鋰。
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的主線選擇,將與磷酸鐵鋰和高鎳三元技術路線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
華安證券研究指出,2018-2020年,三元電池產量一直高于磷酸鐵鋰電池。但2021年以來,受益于技術迭代以及成本優勢,以及儲能、兩輪車等非動力電池需求逐步爆發,磷酸鐵鋰電池開始加速。
今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1.3吉瓦時。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占比約41.6%,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占比58.2%,已反超三元電池。
但華安證券等機構認為,高鎳三元向上趨勢不減,一方面動力電池需解決續航里程的痛點,解決方式則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另一方面技術更迭是不可逆的。
得益于鋰價上漲,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近期業績均出現大漲。去年天齊鋰業實現歸母凈利潤20.79億元,同比增長2.13倍;贛鋒鋰業凈利潤為51.75億元,同比增長4倍。
今年一季度,天齊鋰業凈利潤33.28億元,同比增長14.42倍;贛鋒鋰業凈利為35.25億元,同比增長6.4倍。
據Wind數據,機構評級對未來半年內天齊鋰業給出的一致目標股價為119.8元;廣發證券給出的目標股價是130.25元,為目前機構最高。
截至7月12日,天齊鋰業股價為127.8元,但依然保持在一致目標股價上方。
另據Wind數據,機構評級對未來半年內贛鋒鋰業給出的一致目標股價為142.89元,其中元大證券(香港)給出的最高目標價為266元。截至7月12日贛鋒鋰業股價為100.48元,距離一致目標價仍有上漲空間。
從當前機構的目標價看,贛鋒鋰業股價的上浮空間更大,天齊鋰業的空間則較為有限。
從市值層面看,截至7月12日,贛鋒鋰業A股市值為2025億元,H股市值為1529億港元。
天齊鋰業A股市值為1888億元,以發行價測算后的港股市值為1211億港元,整體市值較贛鋒鋰業仍有距離,短期內或無法超過。
隨著各家項目陸續投產或擴產,天齊鋰業成本優勢或逐漸顯現,“鋰業一哥”位置仍有一爭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