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略大參考 旺仔
編輯|程怡
今年是消費回歸理性的一年,年輕人反消費刺客的呼聲一浪接著一浪,雪糕刺客、糕點刺客、話梅刺客……他們在社交網絡上,表達對這些產品定價的不滿。
相應的,一些品牌也應該順勢聚焦用戶本質需求。新茶飲品牌今年的走勢是降價,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都在推出價位更低的產品,去圈住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其中,喜茶通過幾款均價十幾元的聯名款奶茶,吸引年輕人前往門店購買,打卡、并在社交網絡上曬圖。這些平價產品的推出,并沒有影響喜茶的品牌調性,反而顯得更有活力。
而且藤原浩和《夢華錄》的兩款聯名奶茶,也收獲了一波話題。品牌調性、潮感,不見得必須通過高價格來凸顯。品牌玩得好,十幾元的奶茶,也挺潮的。
不想當刺客的品牌,才是好品牌。
01聯名款
《夢華錄》成了茶飲界的「奶媽」。劇集還沒播完的時候,新茶飲品牌,已經紛紛忙著搞聯名款了。
奈雪的茶在門店仿照劇中的「趙氏茶鋪」,推出「紅果琉璃飲」和「半夏豆兒糕」,借鑒盼兒同款的「紅果飲」和三娘的糕點。
喜茶設計了「喜·半遮面」,推出聯名茶飲,「紫蘇粉桃飲」和「夢華茶喜·點茶」,對應劇中的「紫蘇飲子」和中國茶文化的點茶。
對「錄人」(《夢華錄》粉絲自稱)們而言,喝不到「顧盼生輝」CP的喜酒,來杯飲子,就當隨份子了。
不過,奈雪的聯名,僅限深圳,外地的「錄人」,就只能是路人。小紅書上分享喜茶和《夢華錄》聯名款的「錄人」更活躍一些。
一位小紅書用戶發筆記「抱怨」,為什么自己買到的聯名款點茶,上面的字是「顧」而不是她想要的「盼」。這位用戶,粉絲僅過百,但是這篇筆記卻獲得1.6萬的點贊、650多的評論。足見這款聯名帶來的話題度。
有用戶在筆記下評論,總比「旭」強,指「前夫哥」歐陽旭,其他用戶看到,接力回復「拿到反手一個搖勻」。不認識的網友們在筆記下聊起了天,說的很多都是電視劇中的梗。勢頭仿佛聯名款飲品好不好喝,不足為論。能不能帶來談資,有沒有梗,更切中用戶喜好。
這個夏天,喜茶營業很努力,除了《夢華錄》之外,還跟藤原浩、Farmer Bob和3CE聯名,日程緊到跟Farmer Bob聯名的「夏日檸打椰」上線不足一周,跟3CE聯名的「多肉車厘莓」后腳就跟來了。
而且聯名款的定價不高。
今年年初,喜茶表示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產品。話說保守了,它最近推出的聯名款,價格都沒突破19元。《夢華錄》的兩款聯名,一杯15元,一杯19元。
如果說之前對喜茶的認知是需要花二、三十才能喝到的茶飲,那么這一波聯名狂潮之后,很多年輕人會覺得十幾塊錢喝杯喜茶很不錯。
而且降價并沒有讓喜茶Low下去,反而因為更多跟年輕人喜歡的元素互動,顯得更潮了。比如藤原浩的聯名,吸引很多年輕人去店里拍照打卡,畢竟19元一杯,是能買到的,最便宜的藤原浩聯名款吧。
這波聯名,還吸引到廣大網友,對聯名包材的二次創作。飲品杯、杯套、手提袋、保溫袋等包材,被網友做成了花瓶、包包、紙巾盒,儼然在社交平臺上展開了一場“DIY大賽”。
一波操作下來,喜茶虧不虧錢說不準,反正要賺錢挺難的,畢竟藤原浩的聯名可不便宜。不過,這款聯名帶動了人氣,上線兩周,賣出超100萬杯。
02 個位數
新茶飲品牌的一波降價,跟年輕人反消費刺客的呼聲,形成了呼應。
喜茶也似乎是想要夯實自己價位不算高的印象。在抖音官方直播間,以及跟一些頭部主播合作。直播間購買的飲品券和點心券均有折扣,原價14元的喜茶芝芝綠研茶,在直播間購買,單杯售價9.9元。原價38元的喜茶點茶雙杯券,直播間售價32.8元。
在產品定價以及直播間售價上,喜茶直逼蜜雪冰城。畢竟,30元以上的茶飲不是市場消費主流。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只有 3.2% 的消費者會接受單價在31元以上的新茶飲,接受單價在11元至30元區間消費者占比94.5%,其中四成左右的消費者可接受新茶飲的價格區間為 16-20 元。
新茶飲品牌近兩年的主題是下沉,陸續在二三線城市開設新店,比如喜茶7月份將在哈爾濱、龍巖、普寧等城市開店。
而茶飲連鎖已經是5元一個價格帶區隔,15元~25元這一價格跨度中,覆蓋大部分的千店連鎖品牌,也是新茶飲最集中的用戶群體。對一二線消費群體來說,一杯茶飲20元左右,是「小貴」但負擔得起的快樂,兼具品牌感和性價比。
流量來源,以及獲客方式上,喜茶向瑞幸靠近,向社交媒體要聲量。
在瑞幸“復活”的劇情里,來自社交媒體的流量,功不可沒。
去年,一款生椰拿鐵,在社交網絡上有多火?無論是微博、微信、小紅書還是b站等,都能見到它的身影,被各路up主、博主種草;而且,衍生出來一個網絡流行詞——「yyds」。
生椰加咖啡的組合,很多品牌都在做,喜茶也推出過生打椰椰系列的咖啡,掀起的水花很小。
今年瑞幸跟椰樹的聯名款——「椰云拿鐵」,以「這一杯在大氣層」的宣傳語,占據社交媒體,上架兩天一直是售罄的狀態。
喜茶以前有很多吸引年輕人的方式,比如土味十足的「喜茶夸夸大賣場的廣告」,甚至是跟杜蕾斯聯名,讓人不忍直視的「今夜,一滴都不許剩」,都賺了一波話題和討論度。卻沒有產生,像今年眾多聯名款的平價且潮流,吸引用戶去分享的感覺。
只能說,品牌傳播的終點是打造「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