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值觀察 江城子非魚
編輯|小市妹
7月12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放了7月首批游戲版號,共有67款游戲獲批,涉及中青寶、游族網絡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受利好刺激,Wind網絡游戲指數周三大漲2.32%,33家相關概念股集體收紅。值得關注的是,自今年4月重啟審批以來,出版總署已經發放了3批版號。天風證券的研究認為,這表明監管有望恢復常態化,短期內能推動游戲公司的業績,中期則有助于恢復行業信心。
對于游戲公司而言,“版號”相當于產品的上市批文,是日常經營中不可或缺的“許可證”。由于需要監管審批,版號的發放節奏很大程度影響了國內游戲產業的興衰。從歷史經驗看,版號審批重啟后的12個月,將會是游戲股業績爆發的窗口期。
自從2016年,監管實施游戲產品必須取得‘版號’才能發布的規定以來。國內游戲產業遇到過兩次較長時間的“版號停發”。第一次是2018年的3月~12月,第二次則是2021年的7月一直到今年的4月。
2018年3月,國內游戲行業面對突如其來的“版號停發”毫無準備,這直接導致了當年游戲行業增速放緩,收入下滑。在隨后的9個月里,A股34只游戲個股幾乎一邊倒的下跌,跌幅中位數達到了34.85%。直到2018年12月版號審批重新恢復,這才讓2019年的游戲板塊觸底反彈,近一半的游戲股漲幅超過3成,收復了前一年的失地。
而游戲股一直要等到2020年才迎來了真正的爆發。因為游戲產業有其自身的特性,從發放版號到產品發布,再到實現收入獲取利潤,需要一個漫長的運營過程。2020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786.87億元,同比增長20.71%,這個增速是2019年的3倍。從2018年12月重啟版號審批一直到2020年的8月,吉比特和三七互娛上漲超過6倍,引領了當時游戲板塊的牛市。
不到4年的時間里,先后兩次停發版號,讓A股的投資者對游戲這條優質賽道有了心理陰影,版號政策的不確定性也是投資游資股時繞不過去的話題。但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版號每一次停發和重啟,都推動了國內游戲產業的發展,且影響深遠。中信證券的研究認為,游戲行業的政策導向,未來將以優質內容、未成年人保護、鼓勵出海作為長期發展路徑。
過去5年,國內發放的游戲版號分別為9368個、2064個、1507個、1405個、768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版號逐漸變成了稀缺資源,這一方面倒逼了游戲產業在版號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提高產品質量,走爆款路線,以質取勝。
另一方面,不少沒有版號的游戲公司也通過出海打開了新的天地。游戲工委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產游戲的海外收入達到了180億美元,10年增長了超過200倍。國內游戲市場的收入規模近3000億,已經成為了文化產業的支柱力量。
根據最新財報數據統計,A股33家游戲公司儲備了238款產品,截止5月僅有42款獲得了版號。經過了一輪“寒冬”的洗牌之后,游戲產業又一次站在了繁榮的起點。
這或許是政策想要看到的結果,版號只是政策的抓手,做大做強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