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7月17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舉辦的會議上,與會經濟學家表示,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低迷會給下半年經濟復蘇帶來很大的挑戰,建議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來穩定市場信心。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回升到6-7%的概率非常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4%,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
劉元春說,據其測算,4月、5月GDP同比增速可能在-2.5%左右,6月增速在4%左右,“這樣一個增長速度實際上是不低的”。與此同時,一些先行參數和預期指數也已同步轉正,為三季度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他舉例稱,6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非制造業PMI)比上月上升6.9個百分點至54.7%,重返擴張區間。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升至61.3%,比上月上升5.7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1.0%,比上月上升5.8個百分點。
“所以,當前無需擔憂三季度的經濟,反而是應該擔憂四季度的經濟,因為四季度可能由于存量政策前置導致(穩增長)政策減壓,同時政策空間的超預期收縮會導致增量政策難以快速出臺。”劉元春說。
他還特別指出,房地產行業的低迷可能會拖累經濟復蘇。“原來我們預計房地產銷售很有可能在10月份轉正。那么目前看來,在今年能夠轉正的這種概率到底大不大存在著一些疑問。”
“因此目前對于中國經濟復蘇來看,中期的壓力是超級的,這種壓力不是來源于外部沖擊,而是來源于內部的風險控制。”劉元春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5.4%,降幅比1-5月擴大1.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2.2%,降幅較前5個月收窄1.4個百分點。
論壇上,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均表示,目前要進一步采取措施來穩地產,特別是穩信心。
毛振華說,現在出臺的政策在提振信心方面是不夠的,“對房地產這么大一個經濟領域的政策應該更加地精準到位,我覺得需要穩定預期,這需要更大的力度。”
“我看有些專家也在呼吁放棄‘三條紅線’,但我覺得現在實際上(政府)對房地產企業是救助的,‘三條紅線’已經很少提了,現在提‘三條紅線’已經是‘馬后炮’了。”他說。
“三條紅線”是指2021年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房地產開發商融資提出的三個標準:一是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二是凈負債率不超過100%;三是現金短債比不小于1。根據“三道紅線”的觸線情況,房企被分為“紅、橙、黃、綠”四擋,不同檔位的房企執行不同的借債標準。
7月12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北大國發院朗潤?格政第159期研討會上提到,在上半年新冠疫情超預期發展以及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建議調整房地產業“三條紅線”政策。
汪濤也認為,當前穩地產的重點是在穩信心上,“好像房子出事著了火,應該是考慮怎么救火的問題,而不是考慮這個房子結構是不是要推倒重來的問題。”
她表示,政策方面需要出臺一些非常的措施,迅速地把情況穩定下來,使得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不會對經濟和金融體系造成太大的外溢效應。
“房地產對經濟全局的影響,它是通過信心,通過其他產業鏈(來影響的)。我覺得需要整體地做出判斷,做出政策應對,不然的話下半年的經濟復蘇可能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汪濤說。
此外,她還建議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比如,提前下發明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部分額度,如1.5萬億元提前到今年發;發行特別國債至少1萬億元,最好能達到2萬億元。至于貨幣政策方面,她認為需要保持適度寬松,以維持信貸平穩增長。
“雖然下半年CPI會因為基數和食品價格的原因等等會有一些明顯的上升,但是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下行壓力比較大,不必要擔心通脹的風險,因為PPI很明顯在開始往下走。”汪濤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漲幅較5月擴大0.4個百分點,創2020年8月以來新高;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1%,漲幅較5月回落0.3個百分點,連續八個月回落。
汪濤預計,下半年CPI同比漲幅平均或在3%左右。“所以貨幣政策在目前的情況下是要考慮如何降低融資成本和保持流動性的穩定寬松,保持信貸的穩速增長,不然的話信貸增速可能會明顯地降下來。”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