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汽車產業半年報,上半年汽車產銷迎來強勢回升,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2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已達21.6%,提前完成“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20%”的目標。
據德勤發布的《2022年全球汽車消費者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調查了覆蓋25個國家的2.6萬名消費者,探究了影響全球汽車行業的各種問題,并介紹了未來幾年推動汽車市場的買家預期。
盡管中國公共交通已經發展的非常便利,但報告認為,疫情對于消費者購車意愿的影響很大,過半的消費者希望購買車輛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據報告統計,中國、韓國和德國的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更感興趣,日本消費者更傾向混合動力車,而目前依然有69%的美國消費者希望他們下一輛車是燃油車。報告稱“中國消費者對于純電動車更感興趣”。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暴漲,使得多家投資機構對于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更加具有信心。7月8日摩根士丹利上調多家中國電動汽車股票目標價,近日,中信證券將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預測銷量一舉提高了50萬輛。據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9萬輛和59.6萬輛,同比均增長1.3倍。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
報告稱,影響中國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因素是中國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可以對減少排放做出巨大的貢獻,其次則是中國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可以為他們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而中國消費者把大多數國家消費者最關心的出行成本問題排在了第四位。同時報告稱,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對于中國消費者決定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影響并不大。

大多數國家消費者對于更換新能源汽車的焦慮體現在充電問題上,據報告統計,有53%的日本消費者認為制造商無法在家中為他們安裝充電樁,并且缺乏公共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備。而中國消費者對于充電樁的焦慮主要體現在花費過高以及對于是否能在家中安裝充電樁的不確定性。
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而續航里程也是大多數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報告稱,美國消費者希望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在800公里以上,相比較下中國消費者對于續航里程的期待并沒有那么高,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認為只要滿足續航約415公里,他們就會考慮購買。
近日,工信部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實施情況年度報告(2022)》稱純電車型平均電耗持續下降,2021年平均電耗為12.24kWh/100km,較2016年下降了22%。平均續航里程約395公里,基本上滿足了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需求。多家電池制造商都已陸續推出長續航里程電池,寧德時代更是于今年推出了CTP3.0麒麟電池,并計劃于2030年量產上市,寧德時代官方介紹稱,該電池可輕松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
工信部表示,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會同相關部門編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引領汽車綠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