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李覲麟
編輯|星晚
萬億預制菜賽道,殺入一名來勢洶洶的新玩家。
7月18日,在趣店預制菜品牌戰略發布會上,CEO羅敏表示計劃到2024年共開出20萬家線下門店。在預制菜賽道不斷升溫的當下,趣店的加入似乎將內卷標準繼續升級了。
因疫情而崛起的“宅家經濟”使得預制菜從B端走向C端,并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動力。數據顯示,經過兩年的迅猛發展,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100億元,如果持續保持20%以上的增速,則會在未來5年內達到萬億規模。
分食蛋糕的玩家不僅包括安井、雙匯這樣的老牌食品企業,也有恒順醋業、海天味業等調味品企業、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和海底撈、紫燕、西貝莜面村等連鎖餐飲品牌。現如今,更多了趣店這樣的跨界玩家,接下來預制菜賽道的白熱化競爭或將不斷加劇。
但站在風口上,就意味著一定能夠走得更遠嗎?
1分錢的預制菜,“虧”出了什么“
7月18日,在趣店預制菜的戰略發布會上,趣店CEO羅敏首先提出了這一問題。從標準意義上來判斷,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一個小時完成的事情可以達到耗費兩個小時完成的效果,結果可能有所不同。
羅敏的觀點是,通過預制菜節省做菜耗費的時間,又享受到家常菜的美味,這樣便創造出了一天中的第25個小時。
就在發布會的前一天,羅敏為了宣傳這一概念,推廣趣店預制菜,與賈乃亮、傅首爾共同在抖音直播間帶貨超過15小時,場觀人次達9587萬、單日累計售出956萬份菜品。
盡管這份數據背后大多靠的是幾乎不間斷的1分錢搶購酸菜魚、水煮魚等福利,賈乃亮更是多次大呼心疼羅敏虧得太多。但這場直播為趣店帶來的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粉絲新增397萬人、連續15個小時在抖音直播間帶貨榜排名第一,更重要的是這場直播直接使得趣店的股票持續多日上漲。
赴美上市之初,趣店的股價也曾一度上漲至35.45美元,總市值高達122億美元。可好景不長,在負面輿論和主營業務發展不利的情況下,趣店的股價一度走低,就在今年5月,趣店還因為股價長期低于每股1美元而接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
今年6月趣店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也不太理想。據財報披露,趣店第一季度營收2.02億元,同比下降60.9%;歸屬于趣店股東的凈虧損為1.43億元,2021年同期為凈利潤4.78億元。
但7月17日的一場直播,迅速地扭轉了趣店的退市危機和口碑形象。“我想做的是為一千萬人每天節約一個小時,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同時我要支持我的用戶和粉絲創業,大家一起創業努力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一些。”羅敏談到選擇在預制菜賽道再度創業的原因。
在發布會現場,羅敏指著身上穿的黑短褲和黑T恤說,“這條短褲200元,T恤800元,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我自己是用不了太多錢的,這大概就是我一直在折騰的原因”
羅敏透露,趣店在預制菜項目上的投入將會在董事會授權的范圍內不設上限。
據鋅刻度了解,趣店集團此前先后在廈門、武漢、深圳等十五座城市建立了十五家預制菜生產加工工廠,并且整合了上下游資源,與頭部農業企業合作,包括得利斯、龍大、恒興水產等。未來三年,趣店預制菜還將支持十萬用戶創業開設線下門店,到2024年預計開出20萬家線下門店。
不難看出,盡管趣店剛剛進場,并且屬于跨界再出發,但如此猛烈的勢頭與沖勁,或許會在預制菜賽道掀起不小的風浪。
入場姿勢太猛,方式太“卷”?
當羅敏在直播間里揮金如土,一次次打響禮花慶祝戰績的時候,一名業內人士對鋅刻度感慨道:“趣店的入場,實在太猛了。”
預制菜很熱,但卻并不算新。只是在過去,預制菜更多是在B端餐飲企業中發展,經過速凍技術和冷鏈物流的進步,良好解決了傳統餐飲企業制菜過程終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
不過,B端企業連鎖化程度高,因此分攤下來的冷鏈運輸成本較低,而C端冷鏈運輸成本高、行業壁壘短缺等問題使得預制菜在C端的發展仍未出現規模化,而是呈現小而散的格局。
面對這樣的市場大環境,趣店似乎想成為行業里的第一位“卷王”。7月17日直播期間,剛結束上一輪講解直播的杜昶旭向媒體介紹道,“我們現在在全國建設了15個大倉,配備順豐冷鏈物流,希望在明年春節的時候有超過1000萬個家庭使用趣店預制菜。”
放在20年前,杜昶旭一定想不到學芯片出身的他會在新東方教書20年后轉型搞起了預制菜的研發、供應鏈,偶爾也客串帶貨主播,因為不斷試菜,從項目開始以來更擔負了20斤的“工傷”。不過,如今他倒也樂在其中。
回想起研發趣店爆款產品酸菜魚的過程,作為四川人的杜昶旭講述道:“我們四川人家家戶戶都有泡菜壇,做酸菜魚就是用的自己的酸菜,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是想要做出家的味道。”通過不斷地篩選,杜昶旭最終找到了四川的5家頭部酸菜廠,找到了心目中的味道。
更“卷”的還有,羅敏口中其他企業做不到的農家小炒肉,在杜昶旭的記憶里可能是一段“痛苦”的回憶。“制作小炒肉有一樣東西很重要,那就是醬油。為了調試出最理想的味道,我們前后試了快上百種醬油。” 杜昶旭與羅敏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農家小炒肉是趣店預制菜目前的一大招牌,具備一定研發生產門檻。
除了現有的2、30款菜品之外,羅敏還透露預計到年底會將菜品數量擴充至近百種,以每個家庭每日2-3個菜色來計算的話,幾乎可以做到一個月不重復。目前羅敏透露出,冬陰功湯、牛腩牛雜煲等新品預計即將上線。
黃金賽道上競跑,如何拿到好成績?
事實上,在赴美上市之后,趣店先后嘗試過“大白汽車”、“萬里目”、“萬里目少兒”等多個項目,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項目最終均以失敗告終。但羅敏的“折騰”卻一直沒有停下,2022年第一季度,趣店宣布推出預制菜業務,羅敏也對此表示“期待我們的即食餐飲業務成為2022年的重要收入來源。”
羅敏這次的判斷或許還算可靠,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達到10720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預制菜市場未來6到7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長期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
但市場前景是一方面,市場競爭則是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的成立和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預制菜》團體標準實施,未來預制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已逐漸清晰,行業規范也將日益完善,這同時意味著,預制菜行業的洗牌期將至。
在過去,預制菜上下游企業乃至部分跨界選手爭相入局“圈地”,但由于缺乏統一行業標準,或者大多數企業受制于技術和設備的缺失,最終導致食品相關問題頻發,引發消費者不滿并使其消費欲望降低,在還未培養起消費者習慣的時候就傷了部分消費者的心。
被稱為“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曾在招股書中提到,“多數作坊式半成品企業在原料采購、生產流程、倉儲物流等方面與規模化企業差距較大,難以實現原材料追溯、標準化生產和冷鏈物流配送,無法保證食品衛生安全,未來將被逐步淘汰。”
如今能夠看到的是,越來越多如全聚德、黃埔華苑、佳寧娜、同慶樓等響當當的中華老字號拓展預制菜業務,也有趣店、農夫山泉這樣的跨界選手浩浩蕩蕩地入場,還有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京東七鮮等具備渠道和物流優勢的生鮮電商開始內卷。
接下來的預制菜市場不僅要考驗生產能力、產品創新能力,還要進一步考驗供應鏈管控、冷鏈物流、銷售渠道等全方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