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今年4月初,5只創新未來基金陸續迎來18個月的封閉期滿。根據合同安排,封閉期滿后,5只基金均轉為開放式混合型LOF基金,同時可以在場內交易上市。
雖然在結束封閉時,每位基金經理都發表了《致持有人的一封信》,言真意切地希望投資者留下來。但二季度數據顯示,投資者們已經奪路而逃。
單從二季度的回報率來看,5只基金均實現了正收益。但如果將統計時間段拉長至成立以來,卻僅有易方達創新未來一只基金的收益率為正,為11.53%。鵬華創新未來自成立以來回報率為-37.42%,匯添富創新未來回報率為-19.98%。
從規模來看,相比2020年9月份的首發規模,5只基金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從首發規模來看,資金募集最多的是中歐基金,募得100億元;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分別募集了83.38億元、80.52億元、80.2億元;鵬華基金最少,為71.56億元。
而在今年二季度末,中歐創新未來在周應波離任的影響下,凈贖回份額為18.9億份,規模僅剩余69.34億元,相當于成立時規模的七成。
成立以來一直負收益的鵬華創新未來,二季度的凈贖回為17.12億份。截至二季度末,規模為36.16億元,相比首發時的71.56億元已經接近腰斬。

此外,匯添富創新未來二季度凈贖回為15.67億份,易方達創新未來二季度凈贖回為15.22億份,華夏創新未來二季度凈贖回為13.02億份。
基民在支付寶中的評論顯示,之所以奪路而逃,主要和投資預期的偏差有關。“本來是沖著戰略配售來的,結果卻變成了不倫不類的封閉式基金,現在轉型成了普通的混合基金,那可能就不值得買了。”有投資者表示。

雖然投資者用腳選擇贖回,但基金經理二季度并沒有“躺平”,而在積極調倉換股。
易方達創新未來新增美團-W(03690.HK)、海吉亞醫療(06078.HK)、中國國航(00753.HK);中歐創新未來在周應波離任后大換血,新增了八只重倉股,分別是高測股份(688556.SH)、晶澳科技(002459.SZ)、中航西飛(00768.SZ)、順豐控股(002352.SZ)、萬華化學(600309.SH)、比亞迪(002594.SZ)、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芯碁微裝(688630.SH)。
而鵬華創新未來則在二季度加倉了貴州茅臺(600519.SH)、山西汾酒(600809.SH)、愛爾眼科(300015.SZ)、博雅生物(300294.SZ)。在此前的2020年四季度至去年三季度,貴州茅臺(600519.SH)、山西汾酒(600809.SH)一直位列前十大重倉股,直到去年四季度才被移出。
基金經理王宗合也在季報中做了反思,“心態太過于保守,我們錯失了在市場極度恐慌的情況下去買入長期看好的優質股票的時間窗口,參與度不夠大,因此凈值的反彈和市場相比顯得較弱。”
華夏創新未來在二季度新增了恩捷股份(002812.SZ)、思瑞浦(688536.SH)、納芯微(688052.SH)等三只電器元件個股。基金經理周克平表示,面對5月份以來的成長股行情,將組合聚焦在新能源、半導體、軍工、醫藥和云計算為代表的的5大成長方向。對于互聯網公司,周克平認為或許存在巨大的中長期風險,所以選擇了回避。
隨著5只基金全部轉為開放式混合基金,擺在基金經理面前的是嶄新的答卷。如何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為持有人獲得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