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7月22日,國家衛健委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醫改工作進展成效舉行發布會。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副司長李淑春介紹,從2018年到2021年,全國累計檢查定點醫藥機構240萬家次,處理115萬家次,共追回醫保基金583億元。
李淑春介紹,為打擊欺詐騙保,4年來,國家醫保局組織各級醫保部門建立了5項機制,包括全覆蓋式的日常監督檢查機制、“雙隨機、一公開”的飛行檢查機制、多部門綜合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面向全民的舉報獎勵機制,以及公開曝光機制。各級醫保經辦機構加強協議管理和日常的審核結算專項治理,確保了醫保基金支出更加合理規范。
李淑春介紹,截至2021年底,國家醫保局共開展飛行檢查160組次,檢查了定點醫藥機構336家,查出涉嫌違規的資金有30余億元,國家和各級醫保部門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開辟電話、微信、信件等舉報渠道,各地已經查實并且追回資金約1.13億元,兌現舉報獎勵約200萬元,充分彰顯“大監督”威力。另外,從2019年起到現在,國家層面曝光的欺詐騙保案件有111起,涉及的違規資金1.4億元。
此外,李淑春介紹,在建立健全醫保基金監管長效機制方面,國家、省、市、縣四級醫保的行政部門內設基金機關部門,建立專職監管機構150多家,組建了8600多人的醫保基金的監管隊伍。同時,國家醫保局制定出臺了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這也是我國醫療保障領域第一部行政法規。
國家醫保局6月初發布的2021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總收入2872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總支出2404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當期結存4684.48億元,累計結存36156.30億元。
為破解群眾看病貴問題,李淑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以帶量采購為核心,推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改革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李淑春介紹,從改革的成效看,國家組織藥品的集采平均降價超過50%,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的集采平均降價超過80%,累計節約費用在3000億元左右。在降價的同時,集采兌現了帶量的承諾,群眾使用原研藥和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藥品的比例超過了90%,高質量藥品的可及性大幅提升。
國家醫保局還建立了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2018年以來,每年動態調整醫保的藥品目錄共進行了4次,四年累計調入507種,調出391種,目錄內的西藥和中成藥數量增到了2860種。其中,整合全國需求談判議價將250種新藥納入目錄,平均降價超過50%。
針對群眾看病難問題,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司長孫志誠在發布會上介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減少患者跨省就醫、解決看病難問題的一項重要的舉措。截至目前,已經有20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加入到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范圍,3批共5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實施。
據介紹,截至今年6月,50個項目共規劃設置床位超過6萬張,有效緩解了優質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填補了有關地方在腫瘤、心血管、呼吸、兒科等專科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項。在2021年底前啟動的前兩批2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項目醫院,今年1到5月住院服務超過了30萬人次,開展手術超過了10萬例,同比增幅超過45%。
孫志誠介紹,“按照2022年國務院醫改工作的相關部署,今年下半年,我們將啟動第4批和第5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把剩余的11個省份全部納入到建設范圍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