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謝耳朵
在部分消費者圈一直很流行一件事,就是化妝品鑒定。以美妝/化妝品/護膚品鑒定為關鍵詞在各大社媒平臺上進行搜索,可以看到有諸多相關的信息。
其中不少博主都會列出一些鑒定的APP,這里既包括了化妝品監管、中國藥品監管等官方查詢平臺,也有像心心、識妝、維鑒、圖靈鑒定、凹凸啦查妝、查妝妝等十余款其他鑒定APP/小程序。其中心心在華為應用商城有超1331萬的安裝次數,維鑒也有219萬的安裝次數。此外,在這個領域甚至延伸出了不少以此謀生的博主。
我們暫且不提部分鑒定的手段是否正規,但是這個廣大的需求卻暴露了一個事實,就是在中國化妝品市場高速增長的背后,制假售假仍是行業內的頑疾。
造假手段不斷“升級”
抄襲、仿冒在美妝行業不是新鮮事,無論是國貨品牌還是國際品牌,只要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規模,抄襲者和仿冒者就會如附骨之疽,不斷涌現且難以根除。
據國家藥品監管局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共查處化妝品案件 12969 件,貨值金額共 14784.21 萬元;罰款金額 13739.90 萬元,沒收違法所得金額 1418.16 萬元,搗毀制假售假窩點 19 個。
而這些制假售假團隊早已形成了生產——售賣——虛假防偽查詢的完整閉環鏈路。假貨產品不僅在包裝、商標上與正品高度相似,同時還會從進貨渠道、防偽查詢網站、產品文案設計等多個維度造假。
從最新的幾次案例來看,聚美麗發現造假者還在不斷升級造假手段,甚至不惜重金投入來使得制假售假越來越具有欺騙性。
1、花重金研制配方
前段時間,據廣東臺觸電新聞報道,廣州荔灣警方摧毀一條生產假冒國際品牌化妝品生產鏈,涉案物品總價值約300萬,涉及品牌包括迪奧、香奈兒、SK-II等。
圖片來自:廣東臺觸電新聞
據悉,該產業鏈以“海淘”代購為名,而為了讓“贗品”以假亂真,不法分子甚至不惜花重金研制配方。而假冒化妝品不僅外包裝與正品幾乎一樣,甚至連氣味、顏色、質地,也極為相似,同時還印有中英文說明書和批次等標簽。
2、真瓶裝假貨
今年4月,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化妝品“真瓶裝假貨”的售賣案件。據了解,涉案團伙高價收購國際知名化妝品空瓶,并通過采用將正品化妝品進行稀釋后灌裝到空瓶中的方式,制造假冒注冊商標的化妝品,再進行對外銷售。
該團伙非法經營額達人民幣3100萬余元,而購買化妝品空瓶費用高達1017萬余元。
3、偽造品牌方授權書
2021年11月,廣州市白云區打假工作專班查處了一宗網絡銷售假冒知名品牌化妝品,涉案值四十余萬元。
據白云區打假工作專班的執法人員介紹,這家涉事公司偽造了各種知名化妝品品牌方授權書,以此騙過某互聯網團購平臺資質審查,從而得以公開在網上銷售假冒化妝品。此外,當事人還涉嫌偽造公私印章,目前該案已由白云區警方立案偵辦。
4、假冒冒海南離島免稅溯源碼
今年5月,在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今年第一批“鐵拳”行動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假冒海南離島免稅溯源碼商品侵權案。
據悉,深圳市市場稽查局藥品稽查處聯合公安機關對深圳福田保稅區內某倉庫進行現場檢查,現場存放著蘭芝、雪花秀、海藍之謎等進口品牌化妝品的假冒注冊商標產品。
執法人員發現,該團伙在銷售假冒注冊商標進口化妝品時,利用海南離島免稅商品溯源碼尚未開通公眾查詢功能這一情況,私自印刷假冒溯源碼貼在產品上并通過保稅區內的快遞店發貨,以誤導消費者認為購買到的商品為離島免稅店所銷售的正品。
美妝品牌如何應對假貨?
“市面上五花八門、或輕或重的侵權情況,對品牌的銷量、品牌聲譽都會產生一定的沖擊?!蓖昝廊沼浀南嚓P負責人說道。同時假貨/山寨品價格通常低于正品很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品牌的控價體系,也會分走不少品牌的流量,侵占了正規產品的市場份額。
因此面對行業亂象,各地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品牌方也在積極維權。
1、建立多維度的打假機制
目前,品牌方打假維權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1)基礎的消費者反饋維護和提醒,引導消費者到官方渠道購買產品
(2)上線舉報維權小程序,消費者能夠一鍵舉報
(3)由外包和自有的打假團隊進行監督,通過大量的投訴和舉報,讓平臺下架相關商品
(4)配合執法部門的監察工作,配合展開打假行動
(5)采取法律手段,聯合公安、刑偵的力量查找源頭,發起訴訟
其中第一點第二點也是最基礎的兩點,包括花西子、完美日記、柏瑞美、至本、艾遇、芙清、貝德瑪、蜜絲婷、爾木萄等絕大部分的品牌,都曾在各大社媒品牌上發布相關打假信息,并為消費者提供正品甄別方法和官方渠道的提示。
圖片截自品牌微博
去年12月,芙清官方微信公眾號就發布一則推文《打假!花了50塊錢臥底拼夕夕,被氣瘋了!》直指部分電商平臺上存在產品造假行為,彼時距離品牌新品上市不過才短短2個月不到。
阿道夫也上線了“阿道夫舉報維權平臺”小程序,消費者可在該小程序中進行一鍵舉報。同時“請叫我阿道夫”“阿道夫”“阿道夫Adolph”公眾號均提供防偽查詢服務。
不過大部分成熟的品牌都會采取“內外相結合”的打假模式。在品牌內部,如聘用專業維權人士;在品牌對外合作上,與固定的3~4家打假公司或者律師事務所,專門協助企業找線索、做案子,企業再給予相應的打擊經費。一些品牌甚至會直接聯合公安、相關執法部門展開監管工作。
這一點作為國貨美妝中打假的先行者,花西子早在2020年3月,就曾向外界發布“高薪招募打假官”的信息,面向全國招募首席打假官。之后的1個月,花西子再次追加30萬打假基金,招募“護花官”邀請全民參與打假。
據品牌官方介紹,花西子有專門的線上平臺處理團隊,每天都會監控平臺出現的侵權山寨產品,并對山寨產品進行識別,一旦發現售假或山寨的店鋪立即向平臺進行投訴舉報。
圖片來自品牌微博
與花西子一樣斥重金招聘打假官的還有新銳功效護膚品牌HBN,該品牌在今年3.15的時候官宣將斥50萬重金招聘打假專家團,在全網進行假貨的偵查、搜集、投訴及打擊活動。
而在對外合作上,花西子公司組建的訴訟維權團隊會和線下打擊團隊,聯合全國公關機關、工商監管等執法部門處理較為復雜的山寨侵權產品和假貨的溯源打擊。
杭州公安在花西子開展宣講會
這兩年來,花西子在全網各電商平臺投訴假貨、侵權信息54574條,取得侵權勝訴判決64起,聯合全國公安機關、執法部門搗毀3個制假工廠,共抓獲涉案嫌疑人54人,查扣花西子假冒產品44431盒,包材64840個。
柏瑞美也早在3年前就成立了維權調查小組,并與法務部門及知名律所展開深度合作,建立起了“購買鑒別、律師函警告、民事索賠、行政查處再到刑事打擊”一整套自有的打假維權體系,目前品牌主流電商渠道上的售假鏈接下架占比約54%。
紐西之謎在2020年5月的時候就曾協助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查扣假冒“紐西之謎”隔離霜、面膜等產品共計910件;同年12月又協助上海市黃浦公安分局查扣假冒“紐西之謎”隔離霜193支、防曬霜80支、面霜7000個等產品。
2、預防在前,建立品牌知識產權壁壘
雖然大部分的品牌都在打假這一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打假機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不過對于品牌來說,仍然面臨著取證難、維權周期長且成本高等諸多難題。
花西子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產品往往在線下下沉市場銷售,品牌方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至全國各地進行調查取證。同時相較于假冒產品,山寨產品并不違反刑法,市場監管部門對于不完全相同的侵權產品往往也難以直接做出侵權認定,因此品牌方只能訴諸法院解決,而案件從立案到判決往往需要6個月至1年時間,在此期間,侵權產品可完全繼續搶占正品市場?!?/p>
因此對于品牌來說,提升防偽碼造假難度、優化商品包裝的生產日期/批號的排碼規則、提前進行商標注冊保護等就顯得格外重要。
完美日記近段時間就接連兩次打假成功,廣州點環貿易有限公司和廣州奧希尼化妝品有限公司分別因侵權完美日記的眼影盤和小細跟,被罰20萬元和50萬元。
截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我們在商標注冊方面,會提前做一些布局,以應對一些特殊的侵權情況?!蓖昝廊沼浵嚓P負責人說道。
據悉,早在2019年完美日記母公司便組建了專門的知識產權團隊,負責知識產權注冊、布局以及品牌保護工作,保護公司創新。在產品上市前,知識產權團隊會與品牌、產品開發團隊等部門溝通,確保公司所有涉及知識產權產出的部門在權利形成的第一時間進行申請注冊;同時,公司還會對品牌名稱的近音字、近形字、產品昵稱、系列名稱以及關聯類別進行了全方位的防御注冊申請,海外商標注冊與布局也同步展開。
截至目前,在線下維權打假方面,完美日記已成功打擊了多個假生產工廠、假標識印刷廠、售假商家;在線上投訴方面,品牌投訴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同時品牌目前已發起超過100起民事訴訟。
花西子在產品的防偽方面也做了升級:從產品的不同層面都增加了識別方式,同時也對產品標簽進行升級,增加一物一碼的功能,通過數據平臺實現生產、企業、消費者的緊密銜接,進行有效的防偽溯源;阿道夫也投入巨資引進行業領先的高端防偽系統,在產品瓶身打上明、暗兩個防偽碼,做到了“一瓶一碼”的效果;柏瑞美也在產品工藝、防偽系統等維度做了全新升級,并與知名防偽技術公司展開合作,完善了防偽檢驗鏈路。
韓國護膚品牌香蒲麗也在海外成立了打擊仿冒品的專門小組,品牌使用了“G-Tag”偽造識別系統,升級產品包裝上的防偽標簽。以品牌瑚光珊色眼膜為例,除品牌防偽碼外,從境外進口瑚光珊色眼膜產品到國內倉后會貼上甲骨文防偽溯源碼,用于追蹤產品物流信息和防偽驗證。消費者用手機掃描即可獲得產品真偽的鑒別結果,還能獲取產品的相關信息。
禁業3年,制假售假迎來重擊
一直以來,銷售假冒化妝品都是監管部門重點打擊的違法行為,而新條例的實施,更是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且引入行業禁入、延伸處罰到人的規定。
前不久,在江蘇省常熟市就有一例因銷售假冒化妝品被法院判處禁業的案例。
據《揚子晚報》消息,蘇州某商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股東張某,從廣州購進大量假冒知名品牌注冊商標的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用品,加價后向常熟、江陰等地的多家超市銷售牟利,累計金額達17萬余元。常熟市市監局現場查獲假冒注冊商標的洗發水、沐浴露等日化用品,價值共計45萬余元。
同時在實際的銷售中已經出現了消費者皮膚發癢的情況,對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常熟市人民法院審理后認定,蘇州某商貿公司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對王某、張某分別判處二年十個月、二年三個月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并禁止被告人王某、張某刑滿后3年內從事日化用品的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
自新規實施一年多來,業內開出的禁業罰單還屈指可數,而此次常熟銷售假冒化妝品案就占了其中之二,這也給了那些不法分子一記重拳。
雖然打假之路漫漫,但是隨著處罰升級、監管趨嚴,以及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打假行列,并聯合監管部分、公安機關展開打假行動,整個行業在往更加規范化的方向走,也讓更多制假售假的犯罪者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