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2022年7月26日,記者從上海市衛健委獲悉,上海市傳染病臨床診治網絡體系已初步建成,首批共有5家市級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9家區域臨床診治中心參與其中。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的傳染病臨床救治體系經受考驗。為充分提升疫情應對水平、均衡診治力量分布、增強臨床救治能力,亟待構建完整的傳染病臨床救治網絡。
此次建設的“上海市傳染病臨床診治網絡體系”主要是致力于新發、輸入、罕見及不明原因等傳染病的臨床救治能力建設。
組織架構上,網絡體系分為“示范中心-市級-區域-哨點醫院”三級。
在該體系中,華山醫院承擔“上海市傳染病臨床診治中心”示范診治中心,將牽頭制訂本市各項傳染病救治標準和診療規范,組織相關培訓。
首批建設5家市級及9家區域中心將構成上海市傳染病高效聯動救治的第一道防線。
據了解,首批入選的5家市級中心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
9家區域中心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上海市同仁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浦東醫院、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
據上海市衛健委提供的信息,目前,上海傳染病隔離救治能力已經有大幅提升,15家市級、區域中心隔離病房總床位數達527張,較建設前明顯增加,通過應急騰空的機制,使隔離床位可達1200張以上。15家醫院24小時內可騰空的重癥隔離病房達42間、床位188張,并建造了一定數量的負壓隔離病房,負壓病房達57間、床位91張。
此外,各中心由核心科室(傳染、重癥、呼吸)及支撐科室的多學科團隊建成多學科協作的救治模式,配置專門的協同救治專家團隊。各級中心還配備ECMO、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濕化儀等重癥救治所需的先進醫療設施,并保障應急物資儲備。
通過三級救治體系建設,上海在此網絡體系中首次形成融合型綜合性的傳染病專家團隊100余人,傳染病救治人才隊伍有600余人,包括重癥、呼吸、護理、中醫等科室,能處置多學科復雜問題,可區域內獨立運作,也可全市協同作戰,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作為第一梯隊馳援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