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說起自行車,相信大多數朋友都不會陌生,中國曾幾何時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大國之一,自行車一度是中國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自行車逐漸開始小眾化,然而就在最近自行車市場又開始走紅,甚至于萬元自行車都成了理財產品,然而一個問題卻是為啥我們的老牌自行車品牌鳳凰、永久們就是比不過捷安特?
一、再度紅火的自行車
日前,虎嗅的一篇題為《買得起自行車?你是隱形富豪吧?》的文章引發了市場的熱議,最近一段時間熱度始終不減的自行車話題再度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據《錢江晚報》的報道,不少7080后可能會記得,小時候家里如果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要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一輛自行車要150元,那時候上海一名工人的月薪可能也就50塊錢左右。
拿三個月的工資,去買一輛自行車,放到如今也算是比較奢侈的事。
現在,這樣的歷史場景可能要重現了。而且,哪怕你想花三個月工資去買一輛自行車,還“不一定買得到”。
“如果你的預算是2-3萬,在我們這里可能沒幾款車可以選。如果你想選適合身高1米75以上的車,這個價格根本沒得選。”杭州西湖文化廣場崔克自行車專賣店的店員Ikona對小時新聞記者說。
據快科技的報道,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3月以來,山地車、騎行等關鍵詞的搜索熱度居高不下,自行車銷量大增,其中兒童自行車銷量同比增長近50%。
然而,騎行熱浪潮下,消費者想擁有一輛心儀的自行車,只有錢是不夠的,還要有等待交付的耐心。而在現貨緊缺下,部分品牌的二手貨價格也一路走高,有車主反映,騎了一兩年的車仍能原價出手,保值率杠杠的”。
誰能想到,自行車竟然成了理財產品?”有車主感嘆說。部分賣家反映,品相保持較好的車甚至還能做到當天掛,當天出。保值也成了部分買家購車的新考量,部分賣家也順勢將其作為賣點。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在購買某品牌熱門車型時,店家稱車型很保值,不愿意讓價。
不過一方面是自行車市場的火熱,另一方面卻是自行車的冰火兩重天,據《市界》的關注,當前自行車市場上,熱門的大部分都是比較昂貴的合資品牌,作為國貨的永久和鳳凰似乎并沒有那么紅火,很多人都在問自行車市場的變化到底該怎么看?為啥老牌的鳳凰、永久們就是比不過捷安特呢?
二、自行車市場到底該怎么看?
看到當前自行車市場的紅火,其實我們之前也曾經專門寫文章討論過,不過這次還是用更加理性的態度進行一次更全面地分析:
首先,自行車的再度紅火其實是蠟燭經濟效應的再次體現。當前自行車產業的再度走紅,甚至出現了一車難求的現象,實際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可以說是蠟燭經濟效應的一種再度體現。
什么是蠟燭經濟呢?在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之上,曾經有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蠟燭經濟現象,在工業革命之前,蠟燭是最為主要的照明工具,當時蠟燭產業可謂是發展的非常壯大,很多企業和作坊都在大規模地生產蠟燭,不過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蠟燭逐漸開始退出市場的主流序列。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后,照明工業的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早期的煤氣燈,還是愛迪生改良的電燈泡,都逐漸實現了遠超傳統蠟燭照明效果的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蠟燭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就在所有人以為蠟燭將要成為時代的塵埃徹底退出市場的時候,蠟燭卻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今天再度走紅,只是大家買蠟燭的目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之前買蠟燭的目的是純粹為了照明,如今買蠟燭的目的越來越變成烘托氣氛,所以蠟燭經濟效應開始在各地流行。
同樣的情況其實出現在電影產業、廣播產業之上,電影產業曾經在電視、DVD等出現之后衰落后面卻快速復蘇,廣播電臺也在私家車普及之后快速發展,其實邏輯都是蠟燭經濟效應。而如今的自行車其實也是蠟燭經濟效應的體現,改革開放之前由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足,自行車是大家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后伴隨著經濟的增長,自行車逐漸被其他交通工具所取代。然而,就在自行車產業逐漸沒落之后,自行車健身卻開始快速興起,大家騎自行車的目的不再是出行,而是為了健身鍛煉,于是乎高價的公路自行車開始成為了不少人熱捧的對象,這其實就是自行車產業的另一春的真正原由。
其次,為啥國產自行車品牌就是比過捷安特呢?說起國產自行車品牌比不過捷安特們的問題,其實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捷安特、美利達為代表的臺資自行車品牌開始進入內地,直接帶來了自行車市場的競爭,雖然捷安特們的價格更貴,但是由于設計較好、品質較優,很快就開始取代傳統的老牌自行車企業鳳凰、永久、飛鴿等。
如今,進入了現在自行車發展的第二春,這個差距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出現了更大的差距,原先兩者在幾百元的價位之上,雖然永久、鳳凰占據的是市場較低價位的區域,捷安特們占據的市場較高價位的部分,但是兩者的差距還不算大。但是,在高價自行車特別是競技類的公路自行車開始出現之后,兩者的差距開始進一步拉大。
捷安特們憑借著自身在自行車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的優勢,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我們觀察到當前能當理財產品的自行車幾乎都是以捷安特為代表的一系列非老牌自行車品牌,雖然同樣的技術其實在老牌自行車品牌上復刻并不困難,永久、鳳凰等品牌其實也在推出屬于自己的高端自行車,但是價格越高的市場之上,這些老牌自行車企業就越是難以讓消費者購買,這也成為了當前自行車市場最大的特點。
第三,新自行車時代老牌企業該怎么辦?
面對著當前自行車產業的再度興起,對于鳳凰、永久這些老牌自行車企業來說,其實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雖然這些老牌企業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但是既然機會就在眼前,其實還是需要進一步有所作為的,可以考慮的思路以下幾點:
一是借助新國潮的優勢,不斷推動自己在消費級自行車市場上的布局,從目前來說,想要在高端競技市場上全面超越臺資品牌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老牌自行車企業不妨好好考慮用自身的新國潮優勢,推動消費者在消費級的中低端市場上選購永久、鳳凰,這個價位既是入門款,本身的價格就不算高,而且還是對于性能的要求不大,不妨好好設計一下,用更有設計感的國潮風來搶占這個價位的市場。
二是新設一個高端品牌形成與老品牌的區隔。之所以當前永久、鳳凰的產品銷售不佳,并不是說他們就真的那么不行,關鍵是不少消費者都有先入為主的市場認知,這直接導致了市場的銷量不佳,不妨真正下大力氣去建設一個新的運動品牌,用真正質量過硬的產品來征服消費者的內心,從而形成新的市場優勢。
三是根據市場需求全面改變自身的產品。如果說新國潮是短期策略,新品牌是中期策略的話,長期策略則是真正根據市場的變化改變產品設計體系,認真研究當前的市場產品特點,從市場需求出發全面革新傳統的產品,在保留傳統優勢的同時真正構建起市場需要的新產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老品牌煥發出新的活力。
新自行車時代已經來了,鳳凰、永久等老品牌要加把勁了,希望我們能看到類似于李寧、安踏那樣的老品牌的新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