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因組件交付問題,天合光能(688599.SH)被道達爾能源告上了法庭。
7月27日晚,天合光能公告,美國下屬公司 Trina Solar (U.S.), Inc.(下稱天合美國),于近日收到了法院送達的道達爾能源等原告提起訴訟的傳票、起訴狀等相關材料。
案件追溯至2021年7月,道達爾能源與天合美國簽署了約900 MW、價值3億美元的組件合同,并支付了875萬美元的預付款,約定交付日期為今年2月-12月。
后因美國商務部和國土安全局啟動的反規避調查以及美國暫扣令(WRO)政策突變等因素,雙方原始協議簽訂的形勢背景發生重大變更。
道達爾能源和天合美國對新的交貨條件重新進行協商,但未達成新的變更協議。
道達爾能源近期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訴狀,聲稱未曾收到組件產品,指控天合美國存在“違約”或“欺詐”行為,損害了其利益。
道達爾能源要求天合美國支付賠償款,但具體賠償金額尚不明確。起訴狀顯示,達爾能源因天合美國未交付組件造成的損失合計約2億美元(約合13.5億人民幣)。
天合光能認為,道達爾能源的指控中,諸多事件的描述與事實不符。對于上述訴訟案件,該公司已著手聘請律師團隊積極應訴。訴訟尚未開庭審理,尚不能判斷訴訟對公司其利潤的影響。
天合光能將依法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訴訟程序預計持續時間將超過三年。在法庭作出最終判決前,該公司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賠償。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四國的太陽能產品發起反規避關稅的調查,涉及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股份(601012.SH)、阿特斯太陽能(CSIQ.US)、天合光能等多家中國光伏公司。
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貿易壁壘。自2012年起,美國商務部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作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此后十年間,又先后疊加了“201”、“301”兩項關稅。高稅率之下,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前往東南亞設廠。
WRO政策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布的暫扣令,于去年開始實施,曾對部分中國組件出現進行扣留。
道達爾能源為法國能源巨頭,在全球生產和銷售包括石油、生物燃料、天然氣、綠色燃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在內的能源產品。
根據2021年出貨數據,天合光能為全球第二大光伏組件商。
7月22日,天合光能公告,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1.41億-13.95億元,同比增加61.69%-97.62%;主要因210大尺寸組件光伏產品銷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且分布式智慧能源業務實現增長。
截至7月27日收盤,天合光能上漲5.29%,報收80.4元/股,總市值17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