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降噪NoNoise 孫靜
稀缺品
對于趣店老板羅敏來說,尊重是一種稀缺品。
很久之前,有人問他的夢想是什么,「我不怕你嘲笑我,我也不怕別人嘲笑,我希望做成一家受人尊重的企業,我本人希望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這個夢想還寫進了趣店的「公司愿景」:做令人尊敬的公司,幫助年輕人實現美好生活的夢想。
不過「嘲笑」這個扎眼的前置詞,暴露了羅敏當時的自卑。無論他自己,還是趣店,都沒有獲得與商業成功相匹配的聲譽。
良好的聲譽往往構筑于高質量的商業模式之上,比如蘋果、ASML、SpaceX、臺積電和華為。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帶著原罪的「校園貸」顯然不屬于這類。
作為「校園貸鼻祖」,趣分期(趣店前身)瞄準的是「錢不夠+想得到+不愿等」的大學生群體。這個群體連生活費都要靠父母掏錢,但羅敏鼓勵他們超前消費,「不用賣腎,也能買蘋果」。「逼格的人生,不需要賣腎」甚至出現在趣分期辦公室的墻上,成為一種內部口號。8個月內,趣分期內拿到三輪融資。
不過有媒體報道,趣分期早期的單日滯納金費率一度高達1%,年化365%,突破了很多人對高利貸的想象。在各種「校園貸」如病毒般肆虐的那段時間,大學生欠貸60萬跳樓、裸貸等事件時有發生,趣分期等產品成為千夫所指。
在求職節目《非你莫屬》上,羅敏的創業被求職者怒懟「看不到社會價值」。主持人和另一個嘉賓上前緊緊擁抱了這名求職者,以示公開支持。
那一刻,坐在歐式沙發里的羅敏,臉上有點僵。同樣在這個節目上,關于回國后工資低的留學到底值不值得的話題,另一個嘉賓直接懟他,「這是你一個鳳凰男的想法。」
很顯然,作為一家在投資圈炙手可熱的創業公司CEO,他并沒有獲得更大范圍內的尊重。
創業原本是羅敏心中繼北大考研之外,最為接近成功及獲取尊重的一個路徑。在這之前,他相信改變現狀的途徑是努力學習,考入名校。
他生于江西宜黃一個農村,父親種地,媽媽當老師,兩人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資源并不算多。盡管如此,小學三年級時,他媽媽四處托人,把他塞進縣里的實驗小學。
大概從那時開始,他默默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數學老師經常讓他罰站,這在羅敏看來,是老師看不起自己的表現;同學也不友好,喊他「鄉巴佬」。
他憤怒地揚起拳頭,卻在對打中落敗,「我媽媽好不容易把農村戶口搞成吃商品糧的,我得證明自己。」
小鎮少年無處消解的憤怒,在羅敏身上累積成為對「出人頭地」的執念,「你不努力,就被人嘲笑,被老師嘲笑」。從江西師范大學畢業后,他連續創業了10多個項目,最終在趣店項目上,獲得屬于勝利者的高光時刻。
在個人抖音賬號上,羅敏是這么總結自己的:創業十二年2017年帶領公司趣店(QD)美國上市;為2017年美國第四大IPO。
除了上市時的百億美元市值,趣店每年的凈利潤也頗為可觀:2017年-2019年,年凈利潤分別為21.6億元、24.91億元、33.52億元,也就是說,三年賺了80億元。
趣店就這樣與羅敏的個人奮斗史綁定在一起,成為他的一個標簽。所以在今年投入預制菜創業時,他依舊頂著「趣店羅老板」的名頭,高調宣傳這個「利他」的項目。
在羅敏的直播間里,「趣店代言人」賈乃亮說到羅敏的努力與吃不起一盤小炒肉的北漂生涯時,一度眼泛淚光。
當這種共情差點就要被誤解為一個演員對一名創業老兵的致敬時,羅敏自曝因為在「東方甄選」刷禮物而被董宇輝老師拉黑,隨后,網友對趣店「校園貸」的記憶復蘇了。
賈乃亮緊急「割席」,說跟羅敏不熟,雖然在趣店做上一個項目——奢侈品電商萬里目時,賈乃亮就是代言人之一。
這回他甚至公開奉勸羅敏:要踏踏實實做產品,不要啟動加盟項目,不要有任何除正常經營店鋪之外的商業模式拓展。這種割席方式,就像羅敏站出來奉勸賈乃亮要踏踏實實演戲,不要當「綜藝油子」一樣充滿戲劇感。
你看,即使羅敏付出了真心和真金白銀,終究還是沒有獲得賈乃亮的尊重。
至于直播間的粉絲,大家就更不會有顧慮了。7月18日,「趣店羅老板」的粉絲數最高達到508萬;7月28日,掉到486萬,相當于10天掉了22萬,而且這一趨勢還在持續。
在一個與趣店預制菜有關的話題下,一名網友的評論獲得了幾千高贊:「如果羅敏這次做預制菜能還能成功,在做的各位都有責任。」
除了被「一分錢酸菜魚」所打動的消費者,此刻幾乎每個人都想要抹掉跟羅敏的關聯。
不過《降噪NoNoise》發現,趣店天使投資人、梅花天使創投的吳世春,在最近參加一場飛書的公開活動時,仍舊把趣店作為投資代表項目對外展示。這或許算是少有的公開支持了。
當然,羅敏也曾給他的早期投資人們超過千倍的回報。在他們口中的羅敏,是一個嗅覺靈敏、善于作戰、格局很大的優秀創業者。
不知道這種由利益織就的惺惺相惜中,是否包含著羅敏渴求的尊重?
用估值定義的成功
羅敏沒準兒也挺委屈的。
他極為欣賞的一位企業家是「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他和他的公司也曾經歷了無數的失敗、無數的質疑、無數的口水,甚至訴訟,但是最終,通過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創新,他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羅敏和趣店呢,卻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描繪的那樣,「奮力前進,卻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過去。」
2017年,當一篇質疑趣店放高利貸的稿子刷屏后,羅敏曾通過《趣店羅敏回應一切》的對談文章,想要澄清外界誤解,但一句「不還錢就當作福利送」,再度讓趣店遭受更大范圍的質疑和嘲諷。
羅敏事后通過個人公號反思:「當時的我非常委屈,心中想著,我們這么乖,這么積極主動合規,為什么還要槍打出頭鳥啊。」
值得玩味的是,在趣店上市兩年內,原來出現在招股書內的前六大股東中,有五位套現離場,只剩創始人羅敏力撐局面。
為什么跟馬斯克一樣努力折騰,但他身上的「校園貸」原罪始終就翻不了篇呢?
這個答案,可能隱藏在創業動機和商業模式之內。馬斯克的SpaceX確實經歷過多次的發射失敗,特斯拉也受到過無數的質疑,但他打動世人的地方,不是「獵鷹」發射成功的結果,或者特斯拉爆單的銷量數據,而是代表「人類之光」的大夢想,以及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和顛覆。
對馬斯克來說,贏得世人尊重只是附加的褒賞之一。
反觀羅敏,盡管其本人一直標榜夢想是「受人尊敬」和「幫助年輕人實現美好生活」,只是這個口號太空洞了,看上去更像是羅敏的一種自我感動。
他的創業動機始終是贏。贏可以具化,最開始是到美國敲鐘,在趣店市值達到百億美元后,他更新了自己的KPI:把公司市值做到千億美元,在這之前不從公司領一分錢工資或獎金。
大抵在羅敏眼中,「公司市值」就是一層堅硬的外殼,包裹著他渴求的成就感。在復盤趣店多次轉型失敗的原因時,他跟媒體坦言,「我之前折騰的目的是為了市值」。
還是一個贏字。
為了贏,他把「快」當作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現代商業的本質不是大公司吃掉小公司,而是快公司吃掉慢公司。」
趣分期第一次到大學發傳單時,他的追隨者何洪佳準備印2萬份,結果羅敏張口就是10萬份。后來趣分期要做「趣店」,通過在大學開店賣方便面、可口可樂、水果這些高頻品類,帶動去趣分期這種低頻高毛利產品。他張口就定了一個指標,一個月內,讓一萬名大學生在學校里開店。
即使新近殺入的預制菜領域,他定下的目標也快得驚人:未來3年要開20萬家加盟店。
快,曾讓他從互聯網金融市場殺出,帶著趣店到美國上市;快,也讓趣店在監管部門加強互金監管、公司尋求轉型的時候,屢戰屢敗,從大白汽車到萬里目電商,再到萬里目少兒,幾乎每個項目都沒有撐過兩年便被放棄。
他承認以前的自己沒有耐心。求快也無形中擠壓了思考的時間。之前有趣店投資人評價說,羅敏的失敗在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更為要命的是,他的創業靈感似乎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汽車、家政、奢侈品均可以與趣店的金融業務聯系起來,包括被他視為「利他」事業的預制菜。
這波真正引發網友質疑的地方,還不是趣店的「黑歷史」,而是當羅敏喊出「未來三年支持10萬用戶創業開設線下門店,2022年1萬家,2023年5萬家,2024年20萬家」以及創業伙伴第一年可享受「無息貸款」、寶媽們可以加入的時候,大家仿佛又嗅到了同樣的味道。
當羅敏輕輕松松地描繪,寶媽一天賣50份預制菜、月收入幾千元的時候,《降噪NoNoise》只想問羅敏一句,測算依據呢?
《降噪NoNoise》調查過北京的一個叮咚買菜站點,3公里范圍內,一天出單量四五百單,但其中的預制菜訂單半不足1成。羅敏憑什么讓人相信,輻射范圍更小的社區小店,一天能夠賣出50份預制菜?而且從頭到尾,他并沒有提過趣店直營店,以及門店測算模型。
「羅敏賣的是預制菜么,賣的是商業模式啊。」在一名快消行業資深人士看來,羅老板的模式很「快銷」——把產品堆到渠道,賣不賣得出去是加盟商的事。趣店只負責向代工廠下訂單,幾乎零風險,最后可能還要收貸款利息,「開店賣菜賺錢的話,羅老板自己怎么不干?」
這種似曾相識的商業模式,讓羅敏再度陷入爭議。他沒有站出來再做任何解釋。倒是網上流傳出一張疑似趣店高級副總裁許龍的言論截圖:「嗯……解釋起來很麻煩,且你也不配」。
羅敏和趣店,再度失去了扭轉形象、重拾外界信任的一次機會。
其實趣店上市以來,羅敏在公益慈善上做過一些努力贏得尊重的事。趣店上市后,他宣布個人將捐出520萬股趣店ADS股票,按當天收盤市值約十億人民幣成立慈善基金,幫助中國貧困青少年助學,幫助中國一些大學專項課題研究及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等。
2020年7月,羅敏還以2000萬現金捐贈,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第86位。這項成就被收錄進了「羅敏」的百度百科。當年這一榜單的入圍門檻是1000萬元,比前一年縮水了800萬。
但這些努力在「校園貸」三個字以及羅敏在直播間砸2個億拉新、去新東方直播間刷火箭的張揚場面下,顯得有點小透明了。
不管是創業、表達對一個主播的喜愛還是扭轉形象的公益行為,他都習慣用「錢」來說話。
但說到底,財富并不能帶來直接的社會認可。尤其對于商業人物,創始人的聲譽跟企業的商業模式是種雙向奔赴。你看,喬布斯的私德和性格再充滿爭議,依舊不影響他「硅谷燈塔」的地位。
這一點,不知道此刻的羅敏有沒有領悟到。
先做好一件事
沃倫·巴菲特曾經說過,「建立聲譽需要20年,毀掉它可能只需要5分鐘。」
從前半句來看,39歲的羅敏倒也不必急于一時。不是大家總喜歡翻舊賬,而是人們期待看到犯錯誤后,還有改正以及成長潛力的故事。
比如趣店曾經對待員工的方式,讓羅敏留下一個薄情的形象。據說2016年因為業務收縮而裁員時,公司按20元一股回購期權,但一年后上市時,趣店每股發行價則24美元。這件事成為很多前員工心頭的刺。
還有2018年上演的現實版「魏文帝南遷」:200多名北京總部員工被派到廈門出差,公司承諾出差兩個月后可返回北京。結果這些人中途被告知,要么以后就留在廈門新總部,要么離職。
在不久前那場聲勢浩大的趣店預制菜發布會上,羅敏信誓旦旦地說,自己當下「就想做有意義的事」。或許他可以結合賈乃亮的建議,認真思考下,接下來如何把預制菜項目做成一個食品產業,而不是金融產品。或者在一個全新的領域,腳踏實地做一個與過往商業模式無關的商業探索。
正如他自己在連續失敗中所感悟到的:如果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別人就會相信。
趁著這段不宜高調的時間,《降噪NoNoise》建議羅老板讀下毛姆的一篇冷門小說《獅子的外衣》。
小說里,一個窮困潦倒的洗車工因緣際會變成「上尉」,他偽裝成一名正派紳士,與一個善良又有錢的女人結了婚。婚后上尉照著紳士的一言一行要求自己,認真地偽裝了20年。直到被新搬來的男爵、曾經的舊相識認出了他的真實身份。
沒幾天,上尉家的房子著了大火。人都跑了出來,除了妻子的愛犬。上尉準備沖進火場,被男爵急忙拉住:現在不是演戲的時候。上尉呢?還是不顧危險沖進了火場。后來,男爵誠懇地告訴他的遺孀:「您的丈夫是一位勇猛的紳士。」
有人說上尉因為自欺欺人而送命,也有人看到上尉把紳士做到極致,并最終獲得了別人的尊重。
不知道羅敏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