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高佳
編輯 | 翟瑞民
針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立法推行塵肺病責任保險的建議,國家衛健委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論證建立職業病責任保險制度等政策的可行性。
2022年8月1日,國家衛健委于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于立法推行塵肺病責任保險的建議》的答復。答復稱,國家衛健委會同有關部門已組織開展了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不斷健全完善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政策。
國家衛健委在答復中表示,塵肺病患者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塵肺病患者的醫療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單位承擔。目前,我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分別覆蓋就業人群和非就業人群,包括塵肺病患者在內的各類人群均可按規定參保并享受待遇。
塵肺病是因勞動者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不可治愈,只能預防。即使脫離粉塵作業,病情也會逐年加重,致殘率、病死率很高,中晚期塵肺病患者,不僅不能下床活動,而且只能處于半臥狀態,依靠制氧機維持生命。
2022年4月25日,國家衛健委健康司司長吳宗之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全國每年新報告職業病超過1萬例,塵肺病在新發職業病里面排第一位,是職業病防治的重點。據中國疾控中心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性塵肺病患者91.5萬人,現存活的職業性塵肺病患者大約有45萬人。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無錫人民醫院江蘇省肺移植中心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陳靜瑜提交了《關于立法推行塵肺病責任保險的建議》。
在提案中,他建議國家在職業病防治法修訂中增設“存在高危粉塵作業的用人單位應為接觸粉塵作業的勞動者依法繳納塵肺病責任保險”條款,建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在塵肺病高發的省份先行推動建立塵肺病責任保險制度。
陳靜瑜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職業病特別是塵肺病防治工作存在塵肺病的保障不足、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傷殘補助金地區差異較大、安全生產責任險未將職業病納入等問題。
他稱,目前職業病的保障主要依靠工傷基金,我國實施的工傷保險政策原則是廣覆蓋,保基本,是一種最低的社會保障。塵肺病患者多為青壯年,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一旦得病不僅影響家庭的收入,得病后醫療費用負擔沉重,生活壓力巨大,傷殘補助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十分普遍。
其實早在2019年,中國煤礦塵肺病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楊慶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到,以預防為主的塵肺病補充保險尚屬空白的問題。“社會保險中的工傷保險以賠償為建制原則,而商業保險對高風險的塵肺病一直沒有涉足。這就造成了我國塵肺病在社會工傷保險和商業保險之間形成了空白,缺失了補充性質的以預防為目的的互助共濟的相互保險。”楊慶生表示。
界面新聞注意到,塵肺病責任保險目前在陜西省已有相關制度探索。2018年頒布實施的《陜西省安全生產條例》,將塵肺病高發企業納入了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強制的范圍。在中國保監會等部門和企業的支持參與下,結合塵肺病的發病特點,陜西省推出了“1+5”的塵肺病責任險險種。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推行塵肺病責任險,解決了工傷保險針對塵肺病患者及其家庭保障不足和對塵肺病防治覆蓋面不夠的難題;通過引入保險治理機制,能準確區分塵肺病已有存量與新增量的界限,可大幅降低塵肺病及職業病社會綜合治理成本。
近十年來國家層面先后出臺與“塵肺病”或“農民工”相關的重大政策超過30項,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0部門聯合制定《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將這一工作與政府績效考核掛鉤,塵肺病人處境較早前有明顯改善。
8月1日,國家衛健委在答復中介紹,目前我國實施的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政策主要包括:
一是將塵肺病納入30種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范圍,減輕病人醫療費用負擔。二是將符合條件的職業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低保、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三是積極推進塵肺病康復站(點)建設,中央轉移地方資金3.84億元,依托塵肺病集中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671個康復站(點),惠及17萬余名塵肺病患者。通過康復服務,減少了塵肺病患者住院次數、住院費用支出,提高了塵肺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四是強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組織開展塵肺病、職業腫瘤等重點職業病的致病機制、早期診斷、臨床診療及健康監護關鍵技術研究,進一步提升職業病診療水平。
國家衛健委表示,下一步,該委將繼續深化源頭預防,持續完善保障政策,加大康復站(點)規范化建設,加強協同,發揮合力,共同做好塵肺病等職業病患者保障工作。